随着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TVB劇集制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于2000年—2020年這二十年間循序漸進地改變着面貌。TVB劇繼續承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輝煌時期所擅長的題材和創作手法,推出了以家庭觀念為重的《溏心風暴》,展現古裝宮廷鬥争的《金枝欲孽》,講述法證、法醫與警方合作破案的《法證先鋒》等。
以2007年播出的與央視合作拍攝的《歲月風雲》為重要節點,TVB與内地合作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于2013年開啟了合拍劇的序幕。2016年更是專門成立了合拍部,負責推進與内地的合拍劇項目。兩地在劇集制作上各有所長各有風格,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互相影響彼此交融,共同探索着新港劇的前進道路。
《歲月風雲》由劉松仁、廖京生、苗僑偉等衆多知名演員主演。
合拍風起
“華家三兄弟”投射香港監制的人生經曆
2006年,在香港即将迎來回歸十周年紀念的前夕,TVB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了一部60集時裝商戰電視劇《歲月風雲》,通過一個家族(華家)的興衰史,展現了民族汽車工業艱難而不屈的振興曆程。該劇彙集了内地和香港優秀的電視劇制作人才——由潘嘉德擔任制片人,梁家樹任藝術總監,主演陣容涵蓋了兩地的演技派和新生代演員,包括劉松仁、廖京生、苗僑偉、佘詩曼、宣萱、鄧萃雯、林峯、馬德鐘、吳卓羲、馮紹峰、胡杏兒等。
該劇彙集了林峯、馮紹峰、胡杏兒等青年演員。
《歲月風雲》于2007年年中在CCTV-8和TVB及海外相繼播出後,引發了觀衆的熱烈讨論,劇中的音樂也廣為流傳,尤其交響樂團伴奏版的俄羅斯民歌《三套車》更是串聯起幾代人的回憶。潘嘉德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年他本不想接這部劇,主要是年紀不小了(時年58歲),60集的劇體量太大,還要跑那麼多外景地,怕吃不消。但經不住同事們的一再勸說,加上自己對這個題材也産生了興趣,就答應了下來。這部劇由他負責制作部分,歐冠英負責劇本,梁家樹負責統籌。
劇中,華文翰(劉松仁飾)、華文鴻(廖京生飾)、華文碩(苗僑偉飾)三兄弟因為時代原因分隔兩地各自發展的關系,就有潘嘉德自身經曆的投射——潘嘉德10歲時跟着比他大16歲的姐姐從廈門來到香港發展,他的哥哥卻留在了内地。劇中華家三兄弟也是大哥華文翰帶着三弟華文碩到了香港,二弟華文鴻留在了北京。“我希望展現一個家庭的兩個分支,一個在内地成長生活,一個在香港紮根發展,各有各的不同,但又是勢均力敵的。所以必須要找内地的演員來演,如果找香港的演員,就算他會說普通話,口音也會有差别。”
既然劇情故事與兩地密切關聯,演員也來自兩地,潘嘉德在《歲月風雲》的配樂上也再開先河,花了很多心思。主題曲《天這樣藍》他找來李克勤、小剛(周傳雄)兩位歌手,用廣東話和普通話合唱,并且“異想天開”地請來香港小交響樂團來伴奏,“以前從來沒有試過這樣的組合”。除此之外,他還為華家兄弟專門準備了一首他們年輕時都熟悉的歌曲,也是潘嘉德少年時很熟悉的俄羅斯民歌《三套車》。
“小時候我看到哥哥姐姐們很喜歡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喜歡唱《三套車》,我也會唱。我就想,如果華家兄弟的回憶裡有一首共同的歌曲的話,就應該是《三套車》了。這首歌以前的人聽了會懂,現在的人也會懂。”于是,他安排華家兄弟在一個音樂會上聽到管弦樂團演奏《三套車》,勾起很多回憶。“兄弟本是同根生,隻是有些意見上的不同而已,後來大家聯合起來做事情,展現了‘團結’兩個字,就好像香港和内地一樣。”
劇中華文鴻一家住的北京四合院是在香港搭景拍攝的,當時專門有内地的美術指導來講解一磚一瓦的細節怎麼還原。院中空地放了自行車和一些雜物,潘嘉德看過覺得有點單調,就讓道具“種”上一棵假樹。演員進場準備拍攝時,廖京生找他說:“德哥,北方沒有榕樹,南方才有。”他吓了一跳,趕緊讓道具把樹須都剪掉,最後幹脆整棵樹搬走。“就是香港彌敦道兩旁的那種榕樹,樹幹粗壯有很多垂須。我不知道北方沒有榕樹,學東西沒有那麼仔細。”在潘嘉德看來,合作《歲月風雲》是兩地電視劇工作者互相學習的寶貴機會。他還回憶說,“我第一次喝茅台也是和廖京生老師。慶功宴他拿了兩瓶茅台,讓大家喝。這才是真正的白酒!”
劉松仁飾演大哥華文翰。
拍《歲月風雲》的那年,TVB編導文偉鴻剛滿40歲,距離他拍出名噪一時的《使徒行者》還有8年的時間。他當時主要負責拍廖京生、馮紹峰的戲。“香港和内地拍劇的模式是有一點分别的。我們如果拍的時候遇到困難,演員很快就換一種方式去做。這種習慣好的地方是調整得很快,有效率,不好的地方就是失去了一些應該要堅持的東西。”文偉鴻回憶,廖京生和馮紹峰很能配合導演,但他們對每個鏡頭、每句對白都有自己的要求,一定堅持演到自己認為的最好。“這是讓我很敬佩的地方。《歲月風雲》給了我跟内地演員、制作人一起合作,在創作上互相砥砺啟發的機會,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珍貴的經曆。”
合作加速
合拍劇要“港味”,也要重視内地觀衆
1、2016年成立合拍部,考慮兩地觀衆喜好
任何的改變都不是朝夕之功。香港回歸之後的十多年裡,TVB劇集延續了之前的創作慣性,題材和風格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與内地的合作也逐漸開啟,并且在慢慢增多,但還隻是漣漪,尚未形成風潮。《美味情緣》《師奶兵團》的監制林志華回憶說,當時沒有感覺出有什麼特别的改變,也就是和内地有關的題材會比之前多一點而已。《溏心風暴》的監制劉家豪也持相似的看法:“《溏心風暴》是2007年的劇,那個時候主要還是港味比較重的創作。直到開始做合拍劇的時候,才會有比較貼近内地生活的一些題材,或者是感覺。”
《溏心風暴》是合家歡電視劇。
《溏心風暴》是TVB典型的家族劇,講述一間小海味店發展成一個商業大家族,家族成員之間因為利益牽扯出争産風暴的故事。在劉家豪看來,這部劇的成功其實是因為映照了回歸之後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回歸之後,留在香港的人家庭觀念變得重了很多,而《溏心風暴》就是一個家庭觀念非常重的劇。比如主角下班後都會跟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劇中有很多家庭群像的戲,當時香港社會就會很喜歡,因為他們平時沒有太多機會跟家人一起吃飯。劇中每個角色,大家總能在身邊找到差不多的原型,因為這些角色就是取材于我們現實生活裡認識的很多家庭。”
2007年的《歲月風雲》之後,香港和内地在劇集合作上的腳步加快了。不少成名的TVB監制“離巢”北上尋求更多的機會,比如鐘澍佳、劉家豪,有的留在香港但同樣因為參與兩地合拍項目而積累了經驗,比如方駿钊。劉家豪來内地拍的第一部劇是《衛子夫》(2014),這次的經曆讓他感受到兩地劇集制作上的一些差别。香港通常一部劇安排四個導演拍,每位導演負責4-6集,内地制作則分A組和B組,兩組同時進行,團隊協作的效率也很高。“記得《衛子夫》是三個月拍完的。以前在香港拍劇我們住在自己家裡,内地拍戲大家都在一個賓館裡同吃同住幾個月,就像一家人。我其實也蠻喜歡這種方式的。”
劉家豪來内地拍的第一部劇《衛子夫》。
随着2013年之後香港和内地的合作更密切,TVB劇在市場、資源和制作條件上都獲得了提升。林志華表示,資源更豐富之後可以拍一些以前沒有機會拍的題材,同時劇組也有機會去更遠的地方實地取景。“我前幾年拍了一部《兄弟》(2018),就是跟内地視頻平台合作的,當時去了英國、菲律賓取景。”
TVB于2016年正式成立了合拍部,同年劉家豪回歸擔任戲劇總監。他表示,與内地的合作使得近些年TVB劇集的制作質量比以前提升了很多。以前拍劇都是搭景拍,現在幾乎是實景拍攝,并且用到了很多先進的拍攝設備。“以前TVB的劇沒有調色,現在這基本上是必須要做的。整體來說我們後期制作提升了很多。”而合拍劇因為預算比較多,題材也變得越來越廣了,“像《金宵大廈2》這種懸疑奇幻劇口碑也不錯。因為有了合拍,這樣的題材才會更多。”
另一方面,合拍劇從創作伊始就要把内地觀衆的喜好考慮在内。監制方駿钊表示,《陀槍師姐2021》從劇本階段他就在思考,怎樣在照顧香港觀衆口味之餘吸引内地觀衆觀看?“因為目标受衆不單單是香港觀衆,還有内地觀衆,我們要想一想:他們喜歡看嗎?這是想法上面的改變。”後來他與制片人商量決定,找來陳豪和宣萱,拍一部開心的職業劇。一方面希望保留港劇的經典味道,另一方面也加入一些内地觀衆喜歡的元素。“喜劇,我想内地觀衆是比較喜歡的,還有一些動作場面,懸疑推理的元素。”
《陀槍師姐2021》特意拍成了喜劇。
2、各展所長,達到優勢互補效果
有觀衆擔心合拍劇的“港味兒”會越來越淡,最後變得和内地電視劇沒有區别。在内地拍劇多年的鐘澍佳去年回TVB負責合拍劇。他認為港劇的“原汁原味兒”有幾個代表:“比如警匪劇的風格,還有很久沒看到過的古裝喜劇的風格,就像周星馳的很多經典古裝片那種,這些都是我覺得港味兒很濃的。我希望可以把這些劇都安排到内地來拍攝,這樣能夠從場景、美術、服裝造型等方面做一個提升。但劇本創作還是港劇風格。”劉家豪則表示,内地合作方也更希望港劇保留港味兒,不要和内地劇趨同。“之前跟騰訊合拍《溏心風暴3》,他們就提出希望盡量保留港味兒。”對于怎樣去迎合内地觀衆審美,又能夠保持港劇原本的氣質,監制林志華認為,“就是拍隻有我們能拍的東西。比方說《盲俠大律師》(《踩過界》)很多案子都是在香港發生的,比較有本地特色的一些案件。在人物創作上又比較大膽,主角是一個盲人也可以做律師。我們希望讓内地觀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
《溏心風暴3》盡量保留了港味兒。
2018年,黎耀祥北上拍了古裝劇《鳳弈》。在黎耀祥看來,内地演員和香港演員有不同的味道。香港演員的優勢在于适應快節奏的工作模式,甚至時間緊迫到快開拍才給演員看到劇本。“這讓我們需要很快地适應環境的變化,演出需要的效果。”香港觀衆認為内地劇制作精良,但内地觀衆也會有“港劇濾鏡”,認為港劇更會講故事。對此,黎耀祥認為,這很正常。當一個人不太熟悉這個地方時,反而會更加寬容。香港的觀衆看港劇,有時會覺得“哇,這太不真實了”,但内地觀衆反而會覺得那樣的表達很有趣、很新鮮。同樣,黎耀祥也喜歡看内地的劇,喜歡内地演員的表演,因為有些劇集的題材和演員的演繹,對他來說非常新鮮。黎耀祥認為,内地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古裝的景特别棒,非常真實,工作人員也多,比較方便去拍一些大場面,“尤其拍古裝的時候會感受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氣氛。”
演員陳敏之回憶說,“我記得和黃宗澤合作拍《覆雨翻雲》時,是去北京懷柔拍的。有一場河裡的戲份,導演說很想看到河中間有一條路。那時候我就在想,怎麼辦?會不會要停拍去弄一條路出來,應該要做一天。但不到20分鐘,工作人員就用石頭在河中間擺出了一條路。那個河是很寬的,他們好像把劇倍速一樣。我睜大眼睛看着感歎‘好厲害!’前幾年,我拍《鐵探》時,也是内地團隊幫我們化妝、梳頭發、弄衣服,全部都很專業,不用演員擔心。你的衣服怎麼可以突出你的角色,他們都會想。香港TVB好像一個工廠,工廠的技術已經很多年了,都是這樣拍,我們習慣這樣了。然後内地的文化給我們一個沖擊,就是會越來越進步。”
陳敏之和黃宗澤合作《覆雨翻雲》。
3、看慣了高樓大廈,也想拍平民戲
目前合拍劇的主流模式大多是内地平台提供部分資金,TVB在香港制作完成後放到内地平台以及在TVB播出。相比之下,潘嘉德更懷念《歲月風雲》那種兩地制作團隊深度合作的經曆。“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其實我覺得很需要,那樣才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經驗。”如果是拍香港本地題材給内地觀衆看,他認為其實警匪以及“高樓大廈”(職場劇)大家已經看過很多了,反而香港老百姓的生活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故事。“香港有很多還很原始的地方,比如說離島或者果農、菜農。這裡面有很多可以發揮的。我自己在香港生活都很有興趣。這種題材的劇在内地其實有不少,如果拍香港這類的題材放到内地播出,我覺得内地觀衆會有同感。畢竟我們都是一衣帶水的同胞。”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張赫 劉玮
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