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導:深圳市中醫院骨二科 何升華 馮華龍
久坐、葛優躺、彎腰負重
一系列的不良生活習慣
使肩頸腰腿痛
成為了許多都市人的“通病”
藍先生的親身經曆
2015年藍先生因頸肩部疼痛、手麻及腰痛活動受限等問題在深圳市中醫院骨傷科進行了頸腰椎聯合手術,術後恢複良好,一直正常生活。
藍先生
但今年1月我突發右下肢疼痛,咳嗽後症狀加重。卧床休息、吃消炎鎮痛藥物都沒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出于對深圳市中醫院骨二科何升華教授的信任,藍先生預約了何升華教授的特診号就診。何升華教授對藍先生進行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後認為其椎間盤突出症狀明顯,具體哪一節段突出需要入院做MRI檢查再次确認。
入院後體格檢查發現:足内翻(胫前肌)肌力4級,髌腱反射減弱,小腿内側及足内側感覺麻木。
入院後檢查腰椎MRI提示:原手術節段腰4/5未見異常,腰3/4椎間盤向右後突出,壓迫右側神經根。
何升華教授組織科内醫生仔細閱片,認真讨論,給出了兩種手術方案——傳統後路切開減壓 内固定延長手術和椎間孔鏡下腰3/4髓核摘除減壓術。
藍先生
經過詳細的溝通,我向手術團隊提出:要求盡量微創手術,創傷越小越好。
何升華教授認為:藍先生椎間高度尚可,腰3/4椎間未見明顯不穩,右下肢疼痛症狀明顯大于腰痛,可以考慮行椎間孔鏡下腰3/4髓核摘除減壓術。
經過科室醫生再一次熱烈的讨論後,統一決定為藍先生行椎間孔鏡下腰3/4髓核摘除減壓術。術前,手術團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并評估了手術相關并發症的風險。
術前定位,腰4/5椎間釘棒系統對套管有一定阻擋,穿刺針到達椎間盤位置,通過擺管技術套管繞開釘棒位置,到達腰3/4椎間隙。
使用射頻電極尋找椎間盤破裂口
椎間孔鏡下摘除
突出壓迫右側神經根的部分髓核
術後複查MRI提示
腰3/4右側突出髓核摘除幹淨
術後直腿擡高試驗70°(-)
藍先生右側症狀消失
藍先生的案例為釘棒内固定術後相鄰節段退變,行孔鏡手術時釘棒系統會對孔鏡套管有阻擋,術中如一味追求标準角度穿刺定位,套管很難到達靶點位置。旋棒技術在術者具有豐富孔鏡技術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避開棒的阻擋,到達椎間盤突出的靶點位置。通過射頻尋找椎間盤破裂口比術中注射美蘭要安全有效(細胞實驗證明美蘭對椎間盤細胞具有毒副作用)。
腰椎釘棒術後相鄰節段的退變是常見的術後并發症之一,出現相鄰節段退變相關症狀需要手術時,切開減壓延長内固定是常規的手術方式。椎間孔鏡在保證安全有效減壓的前提下,具有創傷小、恢複快、花費低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知識科普
藍先生腰椎間盤突出症做了兩次手術,為什麼做了一次手術還要做第二次手術呢?是複發了嗎?做完第二次手術後還會再次複發嗎?
首先我們要明确,這不是複發。第二次手術位置并非在腰4/5節段,腰4/5節段沒有突出,也沒有相關症狀。突出的位置是在腰3/4節段。
藍先生是在5年前因腰腿痛做了腰4/5減壓融合内固定手術,術後恢複良好。但因身體肥胖,且在生活中有坐矮凳、窩沙發、長期久坐、經常彎腰負重等不良習慣,在這些問題基礎上,正常的椎間盤也容易突出,所以藍先生出現了腰3/4椎間盤突出。
第二次手術是椎間孔鏡手術,椎間孔鏡下減壓術是局限性、精準性減壓,在有效減壓的前提下盡量保留活性椎間盤組織,保留大部分椎間盤功能。但任何技術都有兩面性,保留了大部分椎間盤意味着這大部分椎間盤還有再次突出的可能性,概率為1%左右。如果後期保養不好有可能再次複發。同理,行椎間減壓融合内固定術的患者,手術節段椎間盤已經全部被清空,不存在椎間盤再次突出可能,但是如果保養不好,上下節段正常椎間盤也有可能突出,藍先生就是屬于這種類型。
因此,不管是釘棒術後還是椎間孔鏡術後,術後的保養都極其重要。那麼應該如何保養呢?
01
腰椎術後的病人,翻身需要軸線翻身(翻身時骨盆和雙肩始終在一條直線上),避免術後腰椎的扭轉力對腰椎椎間盤造成二次傷害。
02
起身上廁所或下床活動時需要佩戴腰椎支具或腰圍。
03
下床姿勢要特别注意,注意練習俯卧位上下床,下床時腹部貼合床面,靠床沿側下肢着地,雙手用力支起上身,另一側下肢踩地,慢慢直腰站起。上床時動作相反。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04
第一次下床活動一定要有家屬或者護工的陪伴,避免意外發生。
05
手術後一定要避免彎腰,如必須要彎腰撿東西,可扶牆屈膝下蹲。
06
術後的鍛煉方法主要包括“直腿擡高練習”、“五點支撐法”、“飛燕法”、“站立式俯卧撐”等。術後第二天即可行“直腿擡高練習”,待腰背肌肌肉有一定力量後可行後三種鍛煉方法,切忌強行鍛煉。
07
椎間孔鏡術後一定要嚴格卧床三周,特别是高齡患者,待破裂的纖維環修複後在腰圍的保護下下地行走,減少椎間孔鏡術後複發率。
溫馨提醒:
請輸入
不抽煙酗酒、不久坐彎腰、不葛優躺、不坐矮凳窩沙發、不扭腰負重,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椎間盤保持年輕的基礎。腰椎釘棒内固定術後相鄰節段再突出,如無明顯椎間不穩及椎間高度丢失,椎間孔鏡技術是很好的選擇。
專家介紹
何升華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深圳市中醫院骨傷科二病區(脊柱專業)主任,歐美脊柱微創訪問學者,深圳市中醫藥學會脊柱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家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椎間盤退變與修複專家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脊柱内鏡學組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脊柱内鏡委員,廣東省康複醫學會脊柱疼痛與内鏡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常委,深圳市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員副主委,深圳市醫學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衛健委脊柱質控中心委員、深圳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微創學組副組長。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02-35 LC-39-R-OI),榮獲全國“郭春園式好醫生”稱号,深圳市優秀中醫,深圳市首屆“好醫生”。精于中西醫結合診治骨傷科疑難病症、脊柱及相關疾病治療,骨質疏松症治療。擅長脊柱微創外科、2008年在國内較早開展經皮椎間孔鏡(PELD)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PELD、 MED微創治療頸、腰椎退變性疾病。發表SCI論文5篇(Spine 1篇),專業論文40餘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