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童刻闆行為如何解決

兒童刻闆行為如何解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3 21:48:20

ALSO領學社區以學習為使命、以進步為目标。從ALSO各群挑選的愛發言、勤思考的學霸們彙聚在此,定期邀請大咖“開小竈”,對大家既是福利也是鞭策。

近期,領學社區邀請到ALSO·IN治療師崔力文老師,為「家長論之你提問大家論」進行點評答疑,這些幹預中時常遇到的小難點看起來不經意,解決起來還是需要系統科學的方法。ALSO君特整理如下,助您居家幹預一臂之力。

兒童刻闆行為如何解決(專治孩子一根筋)1

崔力文

ALSO·IN治療師

青島大學認證理論課程學員

畢業于河南師範大學

————01————

刻闆行為

Q1:孩子5歲半,平台評估345532。乘公交車一定要坐最後一排最左邊的位置,如果位置上有人就會哭鬧,直到别人讓位或者别人下車後自己坐到那個位置為止。平時走路也有固定的路線,比如到一個路口一定要從左邊走不願意從右邊走。如何去幹預這種刻闆行為呢?在公交車上哭确實很難堪,也會打擾别人。

孩子的刻闆行為是一個困擾家長的難題,幹預刻闆行為往往會激發孩子的情緒問題,所以幹預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長此以往,行為才有可能逐漸改善。針對不同的刻闆有不同的幹預方式:

① 擺放的物品必須按照一樣的順序

孩子擺放物品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順序或者擺放得特别整齊,可以先調整物品中其中一個的位置,調整了之後快速地強化孩子,每一次都讓這些物品做一些細微的改變。

要走同樣的路線

比如孩子遇到一個路口一定要向左拐,我們可以先讓他向右偏離一下,然後快速地把他帶回到左邊,或者帶孩子往右拐之後給他一個強化效率非常高的強化物,區别強化這個接受改變的行為。從改變一條路開始,後面逐步增加更大的改變,區别強化一定要跟得上。也可以使用普默克原則※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向右拐了之後可以進行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

普默克原則也叫老祖母法則,簡單說就是用高頻率行為去強化孩子的低頻率行為。例如,孩子不想做作業,媽媽在發指令前提前告訴孩子,你完成作業之後就可以看喜歡的動畫片。

③ 要坐固定的座位

可以用公交車的模型玩具和玩偶來幹預這個行為,用玩偶坐車來代替孩子坐車,先觀察一下他會不會讓玩偶坐在車上的固定位置上,如果會的話,可以先讓他去接受玩偶坐在不同的位置。再在家中進行公交車的情景模拟,孩子适應以後再去真正坐公交車,這時候強化物要跟上,每一次能接受一個更大的改變,都要給他一個更大的獎勵。

————02————

自己想幹的事不讓别人幹

Q2:孩子6歲,ALSO評估6階。日常比較苦惱的是,有些事情他想幹的就不讓别人幹,别人幹了會哭鬧。比如,天熱開空調,如果我先開了空調,他哭着就來問“為什麼我沒有開空調?我也要開。”再比如,外出回家用消毒噴霧。如果不是他先拿上給大家噴,就會哭鬧“為什麼我沒有拿消毒液?我也要拿”然後拿起來狠狠地往自己手上噴,噴的量會是正常量的好幾倍。這種情況怎麼處理?

針對家長的兩個問題:

  • 對于空調遙控器問題是比較容易介入的,一個空調就隻有一個遙控器,家長可以提前掌握遙控器,我們做了孩子就沒法完成了。
  • 對消毒噴霧的處理,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多準備幾個小的分裝瓶,讓大人孩子都能用上。

主動向孩子提出讓他給自己噴噴霧。

用行事曆提前告知孩子,今天你來噴噴霧,明天是媽媽,後天是爸爸,建立一個輪流完成任務的規則和機制。

強化孩子能将噴霧瓶分享給他人的行為。在孩子噴完噴霧後,家長提出讓我也噴一下吧,迅速拿過噴霧瓶噴一下并還給孩子,及時給與強化,之後逐漸增加家長噴噴霧的時間。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排一件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從這件事上面岔開。

————03————

動作慢,無法把任務和強化物關聯

Q3:孩子7歲,4階。孩子做什麼事都很慢,用了計時器和數數方法都不管用,他想得到強化物但又不能把加快速度在限時内完成與之建立起聯系來,有什麼辦法讓他理解呢?

① 長的連鎖任務,比如穿衣穿鞋等。

可采用反向連鎖的輔助方式,強化孩子快速完成任務的行為。比如穿有魔術貼的鞋子,可以把最後一步貼上魔術貼讓孩子完成,完成後給予強化。強化的時候要突出孩子迅速完成的動作。然後,可以留下最後兩步,提一下鞋子再粘上讓孩子迅速完成,慢慢撤銷輔助到獨立。

② 回合教學中能快速完成的任務。

發完指令,按下計時器,孩子沒有反應的話要及時輔助,并且反饋完成任務的時間,每次都去強化孩子反應的時間和速度,讓孩子覺得越快越好,越能得到更多的獎勵。

③ 選擇孩子已經掌握的簡單任務,并确保一定能輔助成功。比如命名、複誦這些任務就不合适,可以選擇動作模仿、聽指令或詞彙區辯。要求孩子在聽到指令三秒内快速完成,如果反應過慢就需要家長快快地輔助完成,由此區别強化他快快完成的行為。

④ 通過一些遊戲塑造、培養孩子快速反應的意識。比如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搶東西的遊戲,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是零食放到桌面上,開始鈴一響就要快速去搶,誰搶到歸誰。

————04————

明知故問

Q4:孩子6周,評估6階,孩子不自信,膽小。每次要得到大人的話語肯定後才願意做下一步,不然的話就在那裡愣着。例如叫他做一件事,他就會問是不是這樣做呀?我點頭之後他才會繼續做。知道的事情也會明知故問,例如今天是不是星期六?爸爸是不是去買菜了?一般我會采取忽視,除了忽視外有更好的建議嗎?

對于孩子的上述行為,家長應先進行數據記錄,用ABC行為分析法分析行為的功能。

① 如果孩子明知故問的行為功能是為了獲得關注,建議忽視孩子的行為。

在肢體和語言上都不要給他回應。在消退孩子問題行為時,需要長期的堅持。如果有時候忽視有時候給予回應,那麼這個問題行為實際是被不固定比率強化着的,消退起來會更加困難。

如果孩子真的不确定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或者忘記了接下來應該做什麼,這時候就不能采用忽視的方法,而是教他自己去确認答案正确與否。

比如今天星期幾,他問了我們,就可以跟他說,自己去看一看手機上今天到底是星期幾;他想知道爸爸是不是去買菜了,可以跟他說:我不知道,你可以等爸爸回來之後問他。

③ 區别強化孩子自己完成任務的行為。

比如,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明知故問了家長才完成,就不給他獎勵;如果自己獨立去完成了,這時候要給他一個大大的獎勵。也就是說,對于孩子自己完成和大人提示下完成任務的兩種情況,要給出不同的獎勵,也就是區别強化。

————05————

語言表達混亂

Q5:孩子6周歲,認知5階,認知理解差,思維刻闆。比如命名春天時,圖片上是河邊柳樹發芽的景色,描述是“柳樹發芽了,是春天。”孩子能區辨春季。但是後面見了河水或者水灘就會說春天。說話基本能表達意思,但是語言組織順序錯亂,句式固化,要糾正很多遍才能改正過來。期待老師幫助指正!

① 孩子看見小河就說春天,其實是泛化過度了,這時候要去進行分化的訓練。在教學時,要抓住區辨刺激,判斷是不是春天并不是根據小河來判斷,而是柳樹有沒有發芽,教授其他季節的時候也要抓住這個區辨刺激。

比如說對秋天的描述,應該是樹葉變黃落下了,讓孩子命名秋天這張卡片之後,再去描述一下為什麼判斷這張卡片是秋天,命名秋天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命名确實是依據秋天樹葉落下進行的判斷,就可以去強化孩子。

如果在孩子的描述中發現命名春天是根據小河等不太關鍵的元素,那說明他沒有理解春天所對應的柳樹發芽的這個區辯刺激,這樣的話就可以去給他進行分化訓練。隻有在他說出來“這是春天,柳樹發芽了”的時候我們才去獎勵他。

如果孩子組織語言會順序錯亂,首先要判斷孩子說話的能力,是否能描述這樣長度的句子,如果能力不夠,家長要增加輔助,教他說正确的句子。

孩子如果具備能力說這樣長度的句子卻總是出錯,要先記錄一下語序錯亂的語句有哪些。比如“媽媽給寶寶糖”,孩子說“糖媽媽給寶寶”,這個不恰當的語序就可以記錄下來,找到與它相類似的句式給孩子進行大量的練習。

孩子識字的話,比如對于“春天裡,柳樹發芽了”這樣一個句式,可以讓他排一排漢字卡片,再讓他去講述卡片的内容是什麼,通過排序讓他去明白語言的正确順序是什麼。

孩子不識字,同樣也是上面的句式,可以讓他去排一排春天場景中的關鍵物品——柳樹、嫩芽,春天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可以找春姑娘來代替。“春天裡。柳樹發芽了”,按照這個語序排一下物品,先是春姑娘,然後柳樹,最後是柳樹上面長的嫩芽,讓他一邊排一邊講,通過這樣的方法練習語序。

————06————

遊戲中接受不了輸

Q6:孩子6歲,平均都是6階,最近對輸赢開始有了概念,對輸的反應有點大,不管是自己輸還是媽媽或爸爸輸,他都要哭一下,請問老師,這要怎麼開解,要繼續多玩一點輸赢的遊戲還是避免一下不玩了?

遊戲要不要繼續進行,需要觀察一下孩子的情緒狀态。如果情緒非常激烈,可以先放一放這個遊戲;如果有一些情緒,但他能夠比較快地平複,那就可以繼續。

玩遊戲逐漸讓孩子接受輸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步驟,以10局遊戲為例:

① 10局遊戲都讓孩子赢,每次赢都給獎勵。

② 10局遊戲中孩子輸一局,不管輸赢,每次都給獎勵;避免輸掉的表情與描述。

③ 10局遊戲中孩子輸的次數逐漸增多,獎勵越來越少直到沒有。

④ 逐步過渡到孩子能接受輸的概念。

兒童刻闆行為如何解決(專治孩子一根筋)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