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學習嗎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學習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3 20:15:28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學習嗎(人工智能時代學什麼)1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與啟示》 〔美〕韋恩·霍姆斯 瑪雅·比利亞克 查爾斯·菲德爾 著 馮建超 舒越 金琦欽 王銘軍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不懂英語,但我首先覺得《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與啟示》這本書書名中的“前景與啟示”翻譯得很到位,這幾個字告訴讀者,作者談的是“前景與啟示”,而不是具體的操作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如何做教育,要關心的不是工具與技術,而是工具與技術如何為教育服務。關于這一點,作者有這樣的提醒:“機器本身是無法教學的……但是對每個學生産生的影響卻是驚人的,就像私人導師一樣……”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能不能理解人工智能工具的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思考人工智能時代對教育與教學會帶來哪些影響,作為教師,我們是不是應該随着工具與技術的發展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進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我以為在這個問題上,書中的這段話已經很清楚地為讀者提供了明确的閱讀提示:“第一,必須增加過去沒有機會納入課程的重點現代科學(工程學、健康學、社會學等),必須确定當前課程中哪些部分應當削弱和删除。第二,學科教授方式(傳統和現代)應該逐步實現現代化。例如,翻轉課堂的教學觀念取決于‘技術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機構’的理念。”誠如《什麼值得教?》的作者所言:“技術已經侵入了工作場所,對那些做常規工作的工人的需求減少,而對那些能進行創造性思考的工人的需求增加。”“技術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變化,未來最好的工作中許多會包括設計、測試和運用新技術,人們将足夠機智,去适應變化中的技術環境,理解技術如何運作及其局限,對我們在這個複雜世界中的成功變得越來越關鍵。”因此,“今天的學生應該學習如何創造性地應對工作不斷變化的本質”則是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必須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本書作者主張,在人工智能時代,學習内容要圍繞着基礎知識(核心概念與基本内容)和基本能力(技能、品格與元學習)展開,教育不僅要翻轉課堂,更要翻轉課程,更新學習門類和内容,建構意義學習方式,緻力于培養M型人才,在專長(達到某種學識水平或者接受教育年限)與遷移(學以緻用,在現實生活與勞動中施展所學的本領)兩方面保持恰當的平衡交替。所謂M型人才,就是要在多個層面和維度有深入的拓展。這就要求重新定義教育目的:由當下通往高等教育和經濟獨立的途徑轉而走向素質教育,使學習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能力,同時不斷地獲取甚至開發新能力。課程目标必須指向如何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考、系統思維、健康道德品質的形成、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等諸方面适應未來生活與未來世界的基本素養,課程内容則朝綜合、緊湊、适度抽象以及與全球相關的方向努力。

教學形式必須翻轉——課堂學習主體由教師“教”翻轉為學生“學”;教學知識的重點從“課堂上的教”轉變為“課後的内化、吸收”。課程内容也必須翻轉——至少教師要錄制翻轉課程。限于篇幅無法展開。

誠如作者所言:“我們面臨的一個困難是:專家對有用知識的應用往往是不加思索的,這些知識定義了它們所在的領域,它們通常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就是為何對于專家而言很難創建出真正的發展‘專家型業餘愛好者’的課程。”我以為《紅樓夢》《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就是這樣。為什麼規定這兩本書作為學生的必修内容專家們是清楚的,它們分别指向文學類作品與社會科學讀物的閱讀,但相對于課标與教材的編寫者而言,教師不過是“專家型業餘愛好者”,如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名師設計的《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會與“新冠肺炎”扯在一起了。

作者相信,“隻要知識以創造意義的方式呈現,學生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譬如前面談到的《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任務中的家族問題的教學設計,如果将其“分割”為幾個部分——姓氏、聯姻、生育、家譜、宗祠、祭祀等一個個闆塊或者相對小的問題供學生選擇讨論的話,情形或許就不一樣了。如果在學生讨論某個問題的時候,教師給予一些具體的指導,或者讓他們休息片刻,再去讨論下一個問題,或者将這一個個問題聯系起來陳述一下,或者闡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再去選擇一些任務去讨論研究,或許就可以幫助他們慢慢理解“家族”這個大問題了,也或許他們會由家族轉而關注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

“有用的理解必須是有意義的理解:思想根據其關系和适用性彼此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創建意義和理解是同義詞。專家深入研究其關注領域,并傾其一生緻力于研究某種特定創造意義的方式,他們能夠培養出一種深層的理解,經常憑自己的直覺理解如何應對領域的新挑戰。當然,人一旦多角度地深入學習某一特定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種直覺。”如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說“碎片化信息的反面則是意義……學生應該接觸到意義建構的不同領域”了,同時,“專家型業餘愛好者”的課程教學也就有可能貼近專家課程設計的意圖了。

(作者系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作者:淩宗偉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11日第10版 版名:讀書周刊·教師書房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