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時針不停轉動,他們無懼年齡,随心而行,他們是時尚潮人,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他們蓬勃向上,積極擁抱生活;他們退休不退崗,似乎越活越年輕。他們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他們在盡情展現自我中,實現了人生價值,收獲了最純粹的快樂。
浙江諸暨陶朱街道城西社區居民 斯月英: 我叫斯月英,今年67歲。我們社區有很多老人,有的行動不方便,有的有殘疾。我們大家志願給他們送飯。我老公也很支持的,我兒子媳婦都說好的,我們年紀這麼大了,還能夠為社會做點貢獻。
浙江諸暨陶朱街道城西社區居民 斯月英:給老年人燒飯嘛,油、鹽這方面也很有講究的,年紀大的人嘛一般性都有三高,燒菜的時候嘛我們盡量燒得清淡一點。
浙江諸暨陶朱街道城西社區居民 蘇國珍:我腳不方便,我老媽也年紀大了,但不管大雨刮風,天天送給我們,都燒得很好的。
六十而已 志願服務裡幫助别人快樂自己
老了,從哪裡找到快樂?在浙江諸暨的陶朱街道,斯月英老人和她的老夥伴們給出的是不一樣的選擇。當一名志願者。服務更老的老人,發揮自己的餘熱。用自己半輩子的人生經驗,幫鄰裡解決矛盾,在上下班高峰疏導小區交通;和獨居、殘疾老人結對子。誰說這些事兒隻能年輕人來做?60歲的他們,依然可以給人帶來快樂。
浙江諸暨陶朱街道城西社區居民 斯月英:我們幫助到的人很快樂,我們自己也跟着快樂,我覺得這個就是小康生活。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王巨強:我叫王巨強,今年70歲了。我是南京路社區老年手機課堂的學員,手機課堂裡學了不少知識,交電話費,還有一系列手機上的功能。
制作小視頻是我最喜歡的,每天這個雲台打開之後,然後把手機擱上。
七十正好 古稀歲月裡的新課堂
六十而已,退休不退崗。七十正好,有大把的時間學習新鮮事物。老人們踴躍參加的手機課堂,是社區辦的培訓班,至今已經創辦12年了,為的就是讓老年人通過不斷的學習,跟上生活的腳步。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張玉潔:老年人了是吧,也得緊跟形勢,要不然就把我們淘汰了。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賈鳳霞:我原來是對電腦攝影,這都是一竅不通的,從我學習呢基本上也是掌握一些了。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孔祥鴻:出門帶個手機連乘車卡也不用了。買米買面,還得自己提,這用手機都送到家裡來了。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劉惠珍:我們确實人生觀不一樣了,也特别樂觀了。
如今,像這樣的手機課堂,在天津每個社區都有一個。手機學累了,再報個太極拳、舞蹈、或書法班,十多種課程,隻要想學,總有一款适合您老。愛上手機視頻的王巨強老人,如今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3700多個粉絲,5.7萬個贊。宣傳大美天津的進步,這位古稀老人的熱情不輸給任何人。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社區居民 王巨強:過去我認為小康生活就是吃好了、喝好了。可是通過拍小視頻以後,我認為不然了,我把吃喝放在次位了。 為什麼呢?主要從精神層面要提高自己,通過拍小視頻展示我們天津人快樂、幸福的生活。
"90後"的詩和遠方 他們也能乘風破浪
這位看不出年紀的老人叫周玲,今年92歲了,90後的“詩和遠方”什麼樣,看看她就知道了。在老年大學裡,周玲老人報名了古詩詞研修班。
浙江杭州市民 周玲:開始第一個學期,我一首也沒寫。為什麼呢?因為不會,還沒有學透。我就把老師發來的課本從頭翻到尾,我那本書讓我翻爛。哎呀,古詩詞太美了,我覺得它可以給我帶來快樂。
能寫複古的詩詞,也能時髦地使用智能手機,愛拍照、愛打扮的周玲老人還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摩登老太”。
浙江杭州市民 周玲:我愛好比較廣泛,喜歡跟朋友們聚會,喜歡出去旅遊。
周玲老人說,年輕時工作忙,沒時間也沒條件享受生活。如今退休了,住在養老院,養老金也年年漲。“說走就走”的旅行,銀發族也能做到。
浙江杭州市民 周玲:我打開給你看,這都是我硬盤存的東西。這是從2011年到2018年照片,另外單獨一個歐洲八國遊的(文件夾),動物園、多瑙河之夜。哪比中國好,我還沒有感覺到,我就覺得我們中國現在到處都建設得很不錯。多少高鐵架起來,多少直達飛機(路線),交通非常方便,說走就走。
退休後的這些年,周玲老人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她說一路上感受到暖心,到旅遊景點老年卡一亮,就能免費遊覽。很多陌生人、景點的工作人員,碰到像她這樣年紀大的人,都會非常尊重和照顧。
浙江杭州市民 周玲:國慶今年是不準備外出了。我喜歡到西湖邊上去拍照片,而且每年都要去拍這個荷花,拍花的時候必須逆光,逆光從正面拍過去,花是透明的。就有一種美的感覺
浙江杭州市民 周玲:年輕的時候隻顧工作,不會生活。現在走在了小康的寬廣的大路上面,我要把我的青春找回來。
央視短評丨打造銀絲下的春天
“但願晚晴久,誠摯惜情緣”,這是一位92歲老人的樸素願望,更道出了億萬老年人的共同心聲。小康,不隻是生活上的優渥,還包括精神上的富足。從練書法,到寫詩詞;從愛上攝影,到制作短視頻……老年人緊跟時代節拍,煥發青春風采,這是熱愛生活的生動注腳,更是小康内涵的深刻诠釋,正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為數以億計的老年人送來政策與制度的春風,在物質上給予老年人充足保障,在精神上為他們提供廣闊舞台,就能“打造銀絲下的春天”。小康在哪裡?在“休将白發唱黃雞”的達觀中,在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老有所為的制度設計中,在越來越健全的社會保障中。
(總台央視記者 曾婷 浙江台 諸暨台 康偉 胡正濤 葉京取 天津台 宋悅 楊春生 杭州台 吳青 李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