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退休是多大年齡

古人退休是多大年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8:31:36

古人退休是多大年齡(古人有退休這一概念嗎)1

  “退休”,古已有之。不過,現代退休與古代退休有很大區别。按照《漢語大詞典》裡的标準說法,現代退休裡面不僅有“幹部”,還有“職工”。而在古代則隻有官員才有的特權,普通人是無休可退的。

  中國古代對于“退休”的稱呼,也與現代不同,叫法頗多。有“緻仕”、“緻事”、“緻政”、“乞骸骨”、“乞身”、“歸老”、“歸休”等等。“緻仕”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稱呼。按照《公羊傳·宣公元年》裡的說法:“緻仕”便是“退而緻仕”。東漢經學大家何休解釋道:“緻仕,還祿位于君。”《白虎通義·緻仕》中也有:“緻仕者,緻其事于君。君不使退而自去者,尊賢者也。”用現在的話,就是将官位還給君主。“緻事”、“緻政”意義與“緻仕”大緻相同。“乞骸骨”,從字面向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有“葉落歸根”的說法,就是希望君主準其退職歸家,使其老死的骸骨能夠得以葬于故裡。《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驷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這都是關于“乞骸骨”較早的記載。

  東漢時,對于已經退休在家的高級官員,地方官還要在每年八月登門慰問,并且送慰問品。漢和帝時,太尉鄧彪“以疾乞骸骨”之後,除了“诏太常四時緻宗廟之胙”的殊榮之外,“河南尹遣丞存問,常以八月奉羊酒”。之所以選擇在八月,這是東漢時期的慣例,據說與八月是豐收之時,慰問時有取喜慶之意。

  到了唐代,退休制度更加嚴格。年齡達到七十歲,必須退休。甚至,“年雖少,形容衰老者,亦聽緻仕”。唐朝對于官員退休的保障還是很優渥的。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終身得半祿,一些有貢獻有功勳的大臣,譬如房玄齡、宋璟等甚至還可以領到全額“工資”。朝廷也對一些服務朝廷大半輩子的官員給予特殊照顧。如在退休前,都要給予提高官階,好讓退休後有個比較好的待遇。按照唐朝時的均田制規定,從一品到九品的所有官吏,都要授予永業田、職分田、公廨田,其中永業田“皆傳子孫,不在收授之限”。這樣五品以下的退休官員,仍然可以享受一部分田地的收入。唐朝官吏退休不僅不像漢朝時期,執行的較為艱難,反倒體現出“能上能下”的“高風亮節”和“寬闊胸懷”。譬如唐朝重臣李靖、魏征、尉遲恭、宋璟、劉仁軌等,都是主動要求退休。

古人退休是多大年齡(古人有退休這一概念嗎)2

  宋朝時的退休制度,雖然規定的較為明确嚴密,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很難落實。除了延續前朝的“七十以上求退者許緻仕”,但是,很多時候出現“衰老不退”的情況。而且,宋朝對于因為年老不能治事,或者其他因素導緻無法執掌事務的官員,給予管理道觀,支取高薪的職位,稱之為“祠祿官”。這樣一來,宋朝“老幹部們”紛紛發揮餘熱,都不想退休,使得冗員叢生,機構臃腫,嚴重影響國家的行政效率。

  明朝早期,繼續沿用“七十緻仕”的規定,但是到了洪武十年,朝廷規定退休年齡從七十歲提前到六十歲。不過,到了永樂年間,又将退休年齡改回七十歲。而成化年間朝廷又宣布自願退休者,不限年齡,均可緻仕。明代凡三品以上官員領原俸,三品以下還要升一等。清時,大小官吏退休,凡有世職者(世代承襲的職務)均領原俸,無世職者凡六十以上領半俸,未滿六十要求退休者不發俸祿。不過,明清官員俸祿并不高。雖然清朝中後期開始逐漸增加工資,但是與漢唐時期相比依然較低。《明史》就曾經寫道:“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按照“進化論”,人類從猿猴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距今至少有數萬年了。總體來講,曆史是在向前發展應該是不争的事實。雖然曆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都是一帆風順,直線運行,尤其是某些個别的時代,或者是某個領域,出現暗礁、逆流、甚至旋渦,暫時停滞或者後退,但是一旦推動曆史發展的能量蓄積到不可抑制,便如滔滔江水,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向前發展的趨勢。國家的發展運行如同曆史發展道理一樣,新的制度淘汰舊的制度,先進文明的替換落後的文明。而作為一個國家核心的行政機構,它是政權的生命,官吏的吐故納新更是直接影響政權的生命周期。

中國古代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機構的效率,規定了一系列的退休制度,目的無非是讓王朝更好的長期存續下去。不過,古代王朝因為權力歸于帝王,而帝王卻沒有退休的時間限制,這直接導緻官吏退休制度的實施,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并不能起到革故鼎新、矯正執政偏差的作用,當所國家面臨的矛盾集中到來時,則結局隻有人去政亡,皇朝覆滅。王朝曆史雖然遠去,但是這樣的教訓卻值得後人深思與警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