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30 00:14:12

馬鈴薯封壟以後,葉片常會出現密密麻麻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有的葉片會出現卷曲,尤其是雨後的高溫天氣,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在種植過程中,很多種植戶認為這種斑點是早疫病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藥害造成的。實際上這種現象是由一種病害引起的,俗稱馬鈴薯炭疽病。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馬鈴薯炭疽病應該怎麼辦)1

馬鈴薯炭疽病是馬鈴薯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的一種普通病害,植株發病時,葉色變淺,葉片萎蔫甚至變褐枯死。它會影響馬鈴薯葉片的光合作用,導緻馬鈴薯的産量下降。近年來該病發生比較普遍,并且呈上升趨勢。那如何來識别馬鈴薯炭疽病并進行有效防治呢?

農業專家建議大家使用生物菌劑來防治馬鈴薯炭疽病,效果好,也避免藥害的發生。漫哈迪馬鈴薯青枯根腐靈是一款進口原藥制劑的生物菌劑,無毒高效無公害對馬鈴薯的土傳病害有顯著效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馬鈴薯的炭疽病及防治措施。

馬鈴薯炭疽病的病害症狀

馬鈴薯染病後早期葉色變淡,頂端葉片稍反卷,後全株萎蔫變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從地面至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易剝落,側根局部變褐,須很壞死,病株易拔出。莖部染病生許多灰色小粒點,莖基部空腔内長很多黑色粒狀菌核。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馬鈴薯炭疽病應該怎麼辦)2

馬鈴薯炭疽病的發病規律

1、病原菌的越冬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球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種子裡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适宜時産生分生孢子。

2、病原菌的傳播及侵染方式

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蔓延。孢子萌發産出芽管,經傷口或直接侵入。生長後期,病斑上産生的粉紅色黏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雨水濺射傳到健薯上,進行再侵染。

3、發病條件

由于種薯可以帶菌,無病地塊或從未種過馬鈴薯的田塊,播種帶病的種薯後就可能發病。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病重。馬鈴薯生長中後期雨水較多,雨後易積水;田間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長勢較差發病重。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馬鈴薯炭疽病應該怎麼辦)3

馬鈴薯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炭疽病措施中最經濟的。馬鈴薯的抗病品種可以選用克新4号、東引1号、大西洋等。另外,還可以選用未爆發過炭疽病的田塊所培育的種薯或者是脫毒苗進行種植。

2、小塊整薯播種,高畦栽培,水旱輪作。選好種植品種後,可以采用種植小塊種薯整薯的方式,避免病菌從傷口感染入侵。馬鈴薯可以與禾本科作物(最好是水旱輪作),或者十字花科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種植。另外,大雨之後注意排水,避免被大水漫灌。

3、調節土壤環境。可以通過調節土壤環境的方式以形成有利于病菌消除的外部環境。具體方法:在酸堿度方面,結合土壤的酸堿度特征,使用适當的石灰粉、草木灰等作為酸堿度調節手段,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建立土壤有益菌群的生态優勢,以壓縮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病菌總量。

4、改變耕作方式。變更粗放式的耕作方式,推廣精細化耕種模式。可以采用壟種或堆壟土的方式耕作,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土壤地表的相對含水量,提升土壤溫度,在一定範圍内能限制炭疽病菌的繁殖,另一方面還能實現對染病植株的有效隔離,避免出現大範圍感染的情況。具體要求:壟種模式,建議壟溝之間的行間距不低于25厘米,同壟之間的種植窩距不低于30厘米。堆土壟模式,适當增加窩距之間的距離,使得平面均距不低于30厘米。

馬鈴薯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止(馬鈴薯炭疽病應該怎麼辦)4

二、藥劑防治

若植株已經出現炭疽病症狀,在症狀不嚴重時可以使用漫哈迪馬鈴薯青枯根腐靈對所有植株噴霧或灌根,患病植株可加大用量;如果症狀嚴重,建議立即拔除病株并徹底銷毀,再對其他植株進行灌根,防止病情擴散。

漫哈迪馬鈴薯青枯根腐靈,采用進口原藥制劑,無毒、害、污染和殘留,見效快,留效久,符合國家開發與推廣綠色農藥、農肥方向,為人類能享用安全、綠色、高品質食品提供保障。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物理性狀,增強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和繁殖能力,提高地溫,提高保肥供肥能力。

2、生根壯根:富含可溶性有機蛋白及生根、壯根因子,改善根部生長環境,促進毛細根生長,促使馬鈴薯根系發育生長,提高養分吸收率。

3、抗逆性強:抗重茬、減少土壤病害的發病率,抑制根結線蟲的發病率和蔓延。促進表皮細胞壁加厚,抗寒、抗旱、抗高溫、抗早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