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中國曆史上知名人物之一,相信很多人都是因為“司馬光砸缸”的事迹而記住了他,但真正讓司馬光名垂青史的事情卻與“砸缸”沒半毛錢關系,而且晚年還辦了一件壞事。所以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長大了就不一定幹好事了。
司馬光二十歲就中了進士,這也證明了“砸缸”的神童确有異于常人的聰明才智。
在此後的官場生涯中,司馬光憑借淵博學識和對曆史的深刻理解而獲得了皇帝的重視,他的職務也穩步提升,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禦史中丞,相當于現在的中紀委一把手。
雖然他是少年成名,但他一生所幹的大事卻都是在晚年的時候做成的。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下面就來和大家重點聊聊司馬光幹的這件龌龊事吧。
其實司馬光與王安石在當朝都是優秀的人才,而且以前還是好朋友,但是他們為了那時的政治朋黨之争翻了臉。
同樣是腰間盤,就是有人如此突出。然而兩位如此突出之人,卻變成了曆史上出了名的不對付。
王安石主張通過一系列變法,讓大宋王朝重新強大起來。
司馬光則堅決反對變法,認為劇烈變革将動搖大宋的統治根基。
從總體上來說,變法損害的是士大夫階層的利益,而讓廣大百姓普遍受益。
當時的皇帝宋神宗是一位有積極進取心的帝王,他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也像祖輩那樣碌碌無為,守着現有江山混日子。
因此宋神宗采納了王安石的建議,開啟了北宋曆史上最大一場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眼見着無法改變現在的局面,為了表示自己的抗議,竟辭去朝廷的官職,離開京城隐居洛陽,用了19年的時間編纂出那部偉大的作品——《資治通鑒》。
因為這部書,讓他與編寫《史記》的司馬遷合稱為“千古兩司馬”,名垂青史。
就在司馬光辭官後,王安石這邊也遭遇到了打擊。
新法頒布不足一年,保守派禦史中丞呂海公開控訴王安石變法的十大過失,反對派各方給予了當時的皇帝神宗以巨大的壓力。
例如,你不停止,我就撞死在你家石柱上;你還繼續實施,我們就罷工……
這一哭二鬧三上吊雖然不傷筋動骨,可實在讓神宗很無奈,怎麼辦,那就和稀泥吧。
但是,王安石很受傷。當初,支持我變法的是你,現在不支持我的也是你,說好的一輩子呢,說好了是一輩子的,少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能算是一輩子。
于是,王安石悲憤之下告老還鄉了。
像他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和我們不一樣。
在熙甯八年的時候,王安石再次拜相。
然而,屬于改革派的那些人當時支持他的人已經不在了,宋神宗也動搖了,變法已經推行不下去了。
在王安石長子病故後,王安石徹底心死,辭去宰相一職,随後隐居江甯。
元豐八年(1085年),38歲的宋神宗英年早逝。
十歲的皇太子趙煦繼承皇位,史稱宋哲宗。因為哲宗年齡小,因此國家大權其實掌握在他的祖母、太皇太後高滔滔手中。
早前,高太後就對變法有強烈抵觸情緒。
宋神宗駕崩後,她立即下懿旨将司馬光從洛陽請回京師開封,67歲的司馬光,又回京執政了。
而且,再次回歸的朝廷的司馬光一改往日穩健的作風,大刀闊斧地廢除了變法條令,撤換支持新法的人士。對于蘇轼、韓維等人的勸解,司馬光也如當初的王安石一般,并不理會。
現在有個詞語叫“雙标狗”,這個标簽貼在此時的司馬光身上其實并不誇張。此時的司馬光是比王安石更為固執的存在了。
高太皇太後和司馬光兩人都是變法的強烈反對者,因此他們掌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廢除新法,恢複舊制。在這一“開倒車”的過程中,司馬光的許多行為都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王安石變法”當初在推行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激進而産生過多負面影響,采取了穩步推進的方式。
可是司馬光在廢除新法的時候卻要求立即完成由新到舊的轉型,幾乎不留緩沖時間。
比如新法中的“免役法”當初宋神宗與王安石花了兩年時間去推廣,可是司馬光卻要求全國上下在5天時間内廢除“免役法”,恢複原先的“募役法”。
司馬光廢除新法運動轟轟烈烈展開後,好消息馬上就傳到了他的耳邊。
開封府尹蔡京同志在5日内完成了開封及周邊州縣的“免役法”廢除工作。
在這裡要簡單介紹下蔡京的身份,他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所以他也算是王安石的近親,曆來被人當成是“變法派”的骨幹成員。
可是眼下“變法派”剛剛被打倒,蔡京就立馬向“保守派”首腦司馬光遞交了投名狀,這是典型的牆頭草。
更無語的是,司馬光不僅不鄙他,反而将他樹立成是廢新複舊的标杆人物,予以高度表揚,并将蔡京列入重點培養幹部名單。
數十年後,蔡京成了北宋“六賊之首”,司馬光當年的栽培之恩“功不可沒”。
除了在廢除新法方面急不可耐之外,司馬光還一心想要抹去王安石取得的所有成就。
“王安石變法”期間,北宋軍事實力大增,王安石手下的名将王韶取得了“熙河開邊”,為北宋版圖拓邊二千餘裡的輝煌成就。
後來北宋又趁西夏内亂之際,出兵征讨西夏。這次戰争雖然慘淡收場,但北宋收複了安疆、葭蘆、浮圖、米脂等原先被西夏人占據的領土。
司馬光主政後本着否定王安石所有成就的原則,下令把收複了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等地全部歸還給西夏,并恢複每年對西夏的“賞賜”。
司馬光對此作出的解釋是,為了宋夏友好萬歲。
後人認為,無論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是多大的成績,可在這件事上,他幹得跟一個混蛋無二。
送完了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後,司馬光覺得這還不夠,還打算将“熙河開邊”取得的二千餘裡疆土也送給西夏。
這時終于有人忍不住了:熙河是吐蕃人的地盤,你司馬光要送給西夏,你小時候是拿腦袋砸的缸吧?進水了吧?你能要點臉不?
看到下面的人群情激昂,司馬光怕惹了衆怒,這才取消了把熙河也送出的念頭。
在将“王安石變法”敲打得支離破碎,留下一個百廢卻未興的大宋王朝後,司馬光的人生到頭了。
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終年68歲。
司馬光死後不久,混亂的大宋朝廷開始陷入激烈的黨争内鬥之中,國力每況愈下,直至宋王朝覆滅。
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無疑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偉業,然而他晚年對廢除變法的種種近乎喪心病狂舉動卻給他的人生塗上了難以抹去的陰影。
後世有人将司馬光廢除新法的行為比作後來南宋時期的秦桧,這種說法固然有點誇張。
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光給北宋造成的長遠危害與秦桧對南宋造成的危害比起來,也确實難說哪個更勝一籌。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