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憲問篇第十五章深度解讀

論語憲問篇第十五章深度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2:07:21


論語憲問篇第十五章深度解讀(論語解讀39民可使由之)1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釋一:孔子說:"對于老百姓,隻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解釋二: 如果人民的行為是正确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支持他們的做法;如果人民的行為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教育他們。

孔子思想上有"愛民"的内容,但這有前提。他愛的是"順民",不是"亂民"。本章裡他提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觀點,就表明了他的"愚民"思想,當然,愚民與愛民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另有人認為,對此句應作如下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認可,就讓他們照着去做;百姓不認可,就給他們說明道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是孔子倡行樸素民主政治的嘗試。但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樣斷句,不符合古漢語的語法;這樣理解,拔高了孔子的思想水平,使古人現代化了,也與《論語》一書所反映的孔子思想不符。

很多人以為說,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絕對很明顯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小老百姓嘛,讓他們知道那麼多幹什麼?最好都是昏昏噩噩,隻知道照着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抹殺了多少真理與人民的創造性。

但同時,我們的問題就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緻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我們知道,在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标點符号的,後人要研讀那時候的文章,便要再經過一個"句斷"的過程,即是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當地方加上标點和停頓,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在這裡插一句,孔子的文章為什麼被後人引用得非常多呢?這其一當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則是因為他的語錄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一來,後來的人無論是誰,抱着什麼目的,都可以從孔子的話中斷章取義地引用其中的相關部分,再加以自己個人傾向的理解和句斷,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比方說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從前文來看,我們孔老先生前邊一直在讨論詩禮樂這三種東東的教育問題,可怎麼後邊一下子就變成去教帝王權術的訓誡了呢?

原來,這又是後人别有用心地斷章取義,刻意在句子的中間用一個不恰當的"句斷"使這句話産生了歧義的緣故。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話正确的分句方法: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衆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好,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玩不來這些東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你看,這才是"有教無類"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話,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撓人民知書答理尋求知識的愚民之術。(來源百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