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融入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中,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人生自是有詩意。從小我們就讀唐詩宋詞,背唐詩宋詞,盡管不懂意思,但卻已深深的刻在心裡。多年以後,當我們望着明月時,你可能會想到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亦或是蘇轼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便是詩詞的力量。
唐代是詩的盛世,今日想與大家分享六首唐詩,堪稱冠絕古今,你可鐘意?
《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對于此詩,嚴羽的《滄浪詩話》寫道:“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颢《黃鶴樓》為第一。”而且據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李白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缤紛,宛如一幅優美的畫卷,美不勝收。詩的最後兩句筆鋒一轉,由美景聯想到千裡之外的故鄉,心中的思念油然而生。整首詩可謂是情景俱佳的千古絕唱。
《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李商隐
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對于很多人來說非常的熟悉。李商隐是個寫情詩的高手,尤其是《無題》系列的詩作,堪稱唐詩中的一絕。 這是李商隐以男女離别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愛情詩,情人之間的離别總是難分難舍的,别後思念從未停止。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對戀人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如同蠟燭燒成了灰,思念不止。既表達了對戀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更是表現了對這份愛情的堅貞不渝之心。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月亮”這一意象在詩詞中用到的非常多,也出過很多千古佳句,如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
詩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令人驚豔不已,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詩的三四句描繪了因思念而難以入眠的場景;五六句是寫詩人難以入眠,便披衣步出門庭;最後兩句很妙,尤其是這個“贈”字仿佛月光是禮物,可以提在手上贈與他人,寄托了詩人不盡情思。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如果你讀過諸葛亮的《出師表》,你會對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深有感觸。
這首詩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當時的杜甫年邁體弱,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詩的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暮色來臨的山路上顯得更加的遙遠; 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簡陋的茅屋,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見所聞。
文中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