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賞析登鹳雀樓

賞析登鹳雀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12:07:26

賞析登鹳雀樓(珍品啊白日依山盡)1

《登鹳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登鹳雀樓(珍品啊白日依山盡)2

【題解】

鹳雀樓舊址在永濟縣城西南舊蒲州城上。傳說古代有鹳雀栖其上,故名。樓有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水,是古時登覽勝地。唐人留詩者甚多,作者的這首五絕可稱為壓卷之作。此詩所以脍炙千古,在于第一聯僅十字,就展現出一幅壯麗開闊,絢爛多姿的畫面,使景中有人、有情;後一聯又“景入理勢”,把這種恢宏的境界提高一層,極富哲理性,啟發讀者的思考,激動讀者的心緒。

【注釋】

①“白日”句:夕陽西下在遠山中隐沒。

②“欲窮”句:要想窮盡目力,遠看千裡之外。

賞析登鹳雀樓(珍品啊白日依山盡)3

【翻譯】

燦爛的夕陽

漸漸消隐在層巒疊嶂,

雄偉的黃河

滾滾流向那無盡的海洋。

想要窮盡那更遠的地方,

隻有努力攀登向更高一層樓邁上。

【鑒賞】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本家晉陽,官徙绛郡(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後拂衣辭官,優遊山水。晚年出任文安郡文安縣尉,天寶元年卒于官舍。王之渙少有俠氣,好擊劍縱酒,當時詩名很高。他與王昌齡、高适、暢當極友善,詩作多被樂工譜曲,布在人口。王之渙的詩多是描寫邊塞風光,意境遠大,情感奔放,可惜保存下來的隻有六首。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鹳雀樓故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城上,高三層,登樓可以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因常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此詩深得江山之助,日落遠山,河走東海,這充塞天地的無邊景物,詩人使其自然入詩,易如探囊取物。作者寫所見景物,有特殊角度,也有非常命意。

賞析登鹳雀樓(珍品啊白日依山盡)4

這首詩以景抒情,以情納理,達到了景為情使,以情為根,理随情現的三者合為一體的高度完美地步。

詩人遊目騁懷的山是綿亘一百六十多公裡長的中條山,河是從北流下到這裡折向東去的滾滾黃河,這兩種景緻是蒲州的奇觀。對人的視覺來說,隻有登高處眺望,才能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可以同時加以把握的審美對象。詩人借登臨處的廣遠視野,選取了眼下突兀的山和流動的河加以描繪。詩人是以詩驅景,山不動,讓披在它身上的日光撫着山巒走向山後;黃河奔流,歸宿正常,則以詩筆推進,送它流入遠海。至此,青山着意,黃水遂心,在大自然的人化的過程中,描繪了雄渾壯闊的審美圖畫。詩人的宏偉氣魄,随白日依山而顯著,因黃河入海而遠伸,這就是以景抒情的藝術妙處。

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景象,有滲透到景象中的豪情壯采,無疑會更加激起攀登之興,眺望之願,這時會使人在感性的基礎上,創造出想望中的意象,它雖然在表象上是不具體的,但作為心志狀态卻是真實的,可以具體加以表述的,這可以叫作意象的情勢,對此,用詩中的語言肯定就是: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是景象激發的豪情,但情中有高志,高志是被納于豪情中表現的。詩中的審美過程,從超越的視點——宏偉的景緻——壯闊的情懷——高遠的志向,步步擴展,層層深入,造成了對自然圖畫的審美,也成功地顯示了盛唐的人心振奮的時代精神。

這首詩隻用二十個字,寫了這麼多的内容,字字都有确切含意,特别是詩中的四個動詞(依、入、窮、上)的使用,使鮮明的形象畫面,更顯得生意盎然。由于詩中表現了高瞻遠矚、積極向上的精神,讀後使人心胸廣闊,精神振奮,最後兩句已經成了許多志士的座右銘。

賞析登鹳雀樓(珍品啊白日依山盡)5

【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高遠望的情景,抒寫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首句是遙望,從太陽挨近山頭到完全沉落,詩人隻用“依山盡”三個字,便寫出了夕陽西下時的真切景象。第二句是俯瞰,與第一句相對應,描寫黃河滾滾滔滔,東流入海的壯闊氣勢。前兩句都是實寫,以眼前具體景物為描寫對象,“白日依山”、“黃河入海”,山色水光盡收眼底,把視野之内的景物寫得充滿了生氣。時近黃昏,太陽落山,并不感到寂寥、冷落。看,黃河浩浩蕩蕩一瀉千裡,不管有多麼遙遠的路程,它都一刻不停地奔向大海,詩人的筆端飽和着積極向上的感情。後兩句是虛寫,抒發了登樓遠眺時的主觀感受,并從切身的體驗中,揭示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生活哲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千裡之外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詩人沒有直接去摹寫,而是含而不露,啟發讀者的想象。讓人們站到更高的立足點上,放開眼界去領略更加遼闊、更加壯麗的風光,去追求更新更美的境界。

我國的古典詩詞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唐代的司空圖說:“思與境諧,乃詩家之所尚”(《與王駕評詩書》)。所謂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觀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和諧統一時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意味隽永的意象。它包括“思”和“境”、“我”和“物”、“情”和“景”幾種因素。一首詩隻有思境渾然一體、物我和諧統一、情景高度交融,才能産生藝術魅力。王之渙的這首詩之所以脍炙人口,流傳至今,就在于它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麗,表現了高瞻遠矚、自強不息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語言樸素平實,但很有表現力。詩人描繪落日、晚山、黃河、大海一系列景物,隻用了幾個十分精當的形容詞和動詞,如“白”日、“黃”河,色調對比鮮明;一個“依”字,活畫出了山銜落日、欲落未落的景象;一個“流”字,給詩篇平添了海濤河浪的陣陣聲響……詩人正是用這些常見的字詞和粗犷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尺幅千裡的生活畫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