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上海人吃了二十年的
宜芝多
正身陷關店潮
尤其8月以來
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
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在上海開了21年
今年關店70家
1992年
台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創立了“宜芝多”品牌。那時正是上海台資烘焙企業的黃金年代,同期的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知名品牌。
1999年
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并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簽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于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隻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而這,也為宜芝多今日的落敗埋下了伏筆。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内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受疫情影響
對營收打擊慘重
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
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淡,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複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複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地鐵店因合同到期”
是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
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
但真正的原因
在于因疫情導緻
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老牌面包店相繼“消失”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面包店也在
先後遭遇“滑鐵盧”
...
馬哥孛羅
↓
全部關店
8月17日,新華路上最後一家馬哥孛羅偃旗息鼓、停止營業。(點擊回顧)
克莉絲汀、可頌坊
↓
門店銳減
昔日行業中最火的克莉絲汀,門店數從最高峰時的900至1000家,減少到了400餘家。
主打法式甜點風格的可頌坊,在滬的店鋪數量也在減少。
新僑
↓
門店所剩無幾
“老字号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面包店競争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
不免讓人唏噓
到底差在哪?
當記者登錄某點評網站,輸入“面包房”三字,發現條目仍有10852家之多,這表明上海市場容量依然很大。
上海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認為,盡管這些企業逐漸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創新不夠是他們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他們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年輕人更偏愛現烤現賣模式
如今,市場主力消費人群為90後、95後新生代消費群體。
1、為了追求新鮮度,他們更喜歡現烤現賣的經營模式。
那些由食品加工廠的冷鍊車配送而來的面包,新鮮口味就要打個折扣。
2、年輕消費者對跨界的零售模式也越來越熱衷。
近年來,喜茶、奈雪的茶玩的是“茶飲 面包”,星巴克玩的是“咖啡 面包”,鬧市區的這些複合餐飲場所每每要排隊,就是一個例證;
另外,一些“網紅”面包店在新品發布時,善用社交媒體制造話題,線上種草、線下拔草,這也是老牌面包店在營銷方面所欠缺的……
那些老牌面包店,昔日的成功在于較早走上大規模連鎖經營的道路,集約經營,快速開店,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這樣的模式,卻少了個性化以及創新的靈活性,面對新的競争态勢,就敵不過單店經營或者剛剛興起,有一家兩家規模的創新型企業了。
消費者喜歡現烤現賣除了因為新鮮度
“嗅覺經濟”在營銷當中不容忽視
宜芝多把門店開在地鐵内
受場地限制隻能售賣預包裝面包
因此聞不到“濃濃的奶油味”
“淳樸的麥香味”
而在那些新一代網紅店
大多采用了現場烤制
沒有香味
怎麼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欲
從而形成消費動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