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行為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兒童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型。
要使兒童把班集體的行為準則内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是關愛,二是習慣。
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傳遞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互動過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心,他們往往會欣然接受教師的建議,并自覺遵守教師提出的各項規定。
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不妨借鑒以下幾點做法。
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情緒化的學習者,任何一位學生(不管他的學習成績多麼糟糕)都有被别人關愛和尊重的需要。這種情感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成。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這樣的信息給他們:老師是喜歡你們的,老師渴望見到每一個人的進步。他們學習中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以認真而誠懇的肯定并加以鼓勵。
比如學生王某,教過他的老師都直搖頭,說他作業拖拉,字迹潦草,成績落後,喜歡打鬧,“朽木不可雕也”。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發現他的作業一反常态,字迹認真工整。問他原因,他低聲說:“我也想得個大拇指。”原來是最近實行的獎勵方式(測驗中滿分獎勵一個大拇指,基礎知識沒疏漏獎兩朵小紅花,出錯不嚴重的獎一朵小紅花)激發了他的上進心。于是老師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班上大加表揚。幾周後,奇迹出現了,他不僅作業認真按時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學打鬧了,數學單元小測驗得到了兩朵小紅花,之後老師不失時機地連續表揚鼓勵,并親自向家長打電話報喜,從此,同學王某變了。
提高學生自制能力,培養會聽課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有意注意力還比較薄弱,情緒穩定性較差,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堅定性。他們在課堂上最常犯的錯誤是:思想開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課亂說話,不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有時還譏笑挖苦同學的錯誤;有小動作,聽課時手中也不停下,玩鉛筆、橡皮、紙團等。針對學生的這些行為要采取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級輿論。召開了主題為“應該怎樣上好數學課”的班會,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踴躍出謀獻策,熱情很高。以後誰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說話,都會遭到同學們的責備。學生的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組。将學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組,每四人中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擔任小組長。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題的批閱和糾錯。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級規則,賞罰分明。這需要教師抛開成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公平公正。
④放手課堂,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觀察物體時,有這樣一道題:星期天,小明、小東和小芳到小麗家做客。小麗用茶來招待客人,(圖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麗在前,小東在後環方桌而坐,茶壺在桌中間。)請你指出四幅茶壺圖分别是哪位同學看到的?其中前後兩個方位的辨别是個難點,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差。
課堂上老師将一個帶把的杯子放在講桌上,找兩個學生分别趴在講桌的前後兩邊,根據自己看到的先畫了兩幅圖,然後把自己畫的圖貼在黑闆上,圖中杯子把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一個抽象的問題随着這兩幅圖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全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厘米和米時,老師讓他們用學生尺量書的長、寬、高,量手掌寬,兩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開兩臂量兩手指間距離,量黑闆等。在動手操作中同學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互相譏笑的現象少了,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查的習慣。
提高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做題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認真檢查的習慣。
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100以内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時,計算過程講解很透徹,學生也已經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練習,但出錯率仍很高。該如何幫助學生避免計算中的失誤呢?
反複思考後猜想:如果總結幾條規律,讓學生們在檢查時有章可循,失誤該會少些吧?于是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老師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一起總結了下列五條:
①豎式中不要抄錯數。
②豎式中不要抄錯加減号,不要将“ ”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
③筆算加法時,該進位時不要漏加進位一,不該進位時不要亂加進位一。
④筆算減法時,該退位時不要忘退,不該退位不要亂退。
⑤橫式中不要漏寫得數。
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做完題再按照這五條逐一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們的計算水平大大提高,計算後檢查的習慣也養成了。
培養學生獨立作業,樂于動腦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鑽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症下藥。因此,作業時,應要求學生不要跟别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别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要讓學生做到獨立寫作業, 教師的評價盡量以正面鼓勵為主,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實質上,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經過反複的實踐,使這種興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終成為自覺行為,形成習慣的一個過程。
好的習慣攢多了,素質也就提高了,養成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要讓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一定要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并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和進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