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漂亮女本引發的離奇案子,“劇情”跌宕起伏,有的朋友說這是一場政治角逐,我個人感覺不是這樣,麻城殺妻案既不類同于洋白菜案,也并非出于政治層面原因而發生的權力角逐,純粹就是邁柱以脫罪為目的的逃避責任行為。
一個為公,一個徇私,雙方各執一詞,督撫之争清代較為常見,一般來說,最後都是歸于皇帝處理,畢竟都是朝廷大員,孰是孰非最後還得聽大家長的,但雍正帝遠在北京搞不清現場狀況,所以另授總督前往核實查辦。
之所以被稱為奇案,是因為雖然結果相同,但根據文獻記錄,雙方都有被冤枉的可能。
妻子失蹤,被誣殺妻
麻城縣知縣湯應求接手這麼一個案子,本地人士塗如松被人告發殺妻,告發人是塗如松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楊五榮,平白無故姐姐人就失去了蹤迹,楊五榮覺得,做為丈夫的塗如松不可能不知情,而且事發後姐夫也不報告官府,這其中必有内情,見從塗如松口中無法得知實情,楊五榮開始走訪街坊四鄰,以期找到突破口尋見姐姐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偏偏讓他碰上了本地的地痞趙當兒,這個地痞已經脫離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低級趣味,轉而成為拱火火上房的高端人才,為了把塗家搞得雞飛狗跳以實現自己的惡趣味,他就對楊五榮說,楊氏的事他知道,塗如松幹的,還聽他說過來着,所以楊五榮情急之下也沒時間細辨真假,直接就拉着趙當兒趕到縣衙鳴冤。
接下來就是湯知縣通過庭審,查找人證物證的階段,但在這個過程中湯知縣發現此案有蹊跷,本案的苦主是楊氏娘家,有了楊五榮這個代表,再加上犯罪嫌疑人塗如松到場,按說涉案人和原告就都已經湊齊了,偏偏本縣有個楊同範(楊同犯^_^)的秀才對此案尤為熱心,上蹿下跳的參與頗深,一直在楊五榮背後起哄架秧子,根據湯知縣的經驗,此事必有蹊跷,查清楊同範如此行為的緣由,恐怕就是此案告破的關鍵。
案發經過,其中蹊跷
為什麼湯知縣會有如此想法?因為基于對本案的了解,無論如何也和楊同範沾不上關系:
塗如松是走了那個年代的正經渠道,經過媒婆說項才娶到了大美女楊氏,當時楊氏嫁到塗家以後對塗如松并不滿意,究竟是生活條件方面還是塗如松的相貌問題,或者是媒婆撮合二人親事的時候誇過了頭,那不得而知,反正二人的夫妻關系非常不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一般來說,女人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三從四德嘛,嫁後從夫,誰知道楊氏沒把塗如松當回事,放着家務活不操持,總往娘家跑,雖然塗如松不樂意,但是對這個老婆也沒什麼辦法。
人心中有氣,可能會有暫時的隐忍,但是憋悶太久人是承受不住的,積怨在日日積累,終于在某天徹底爆發,起因就是塗如松的母親病了,家中需要楊氏照顧老人,而楊氏嫌麻煩,直接找借口還想回娘家,塗如松和楊氏發生了争吵,畢竟平時回娘家塗如松也沒有極力阻止,但是母親卧病在床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楊氏還要借口回娘家,這讓塗如松無法接受,一怒之下就要暴揍楊氏,楊氏也不傻,見這陣勢就撒丫子跑了,這是夫妻二人案發前最後一次見面。
思來想去案情中并沒有相關楊同範的參與細節,可越是這樣越是蹊跷,但要審問楊同範熱心的緣由還面臨一個困難,楊同範功名在身,做為秀才,除非革去功名否則是無法審訊,雖然秀才還不如個舉人,但身份和階級都發生變化,雖然可能性極其極其極其²不高,但也可以稱之為官員預備役了,看史料總是三甲搶眼,最次也是進士,秀才根本不值錢,其實就拿清朝來說,貫穿一朝将近300年也才40多萬秀才,這數量還真不多,再不值錢也是稀有物種,好歹是個知識分子吧,最大的問題是,你有什麼證據就革人功名,但是不革功名又無從審問,糾結。
無名屍體&仵作隐瞞引發惡果就在兩下無果,一切懸而未決長達一年的時候,一具無名屍體的出現将整個案件攪得一團糟。
屍體的出現很不巧,時值暴雨,湯知縣無法趕到,這就給熱心人士楊同範以機會,于是楊同範找了楊五榮,兩下商議後收買仵作也就是驗屍官李榮,李榮未被收買,但是他犯了個天大的錯誤,雖然沒有答應助纣為虐,但是這件事他也沒有彙報上級,如果他倆沒嫌疑,幹嘛要買通自己呢?這就為他日後身死,埋下了天大的禍根。
當時的驗屍方式無法處理那具已經泡得腐爛的屍體,所以楊同範夥同楊五榮現場起哄,指責湯知縣貪贓枉法,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終于傳到了總督邁柱耳中,就派出自己的心腹高仁傑調查此事,高仁傑是個待業狀态的候補縣令,雖然頂着頭銜但是一直沒有實缺可補,麻城縣令事發給他帶來了機遇,畢竟以歲月熬死一位縣令還是蠻有難度的,好在為了彰顯公正,這次的仵作是自己人,于是驗屍結果就對原縣衙的官吏們非常不利了。
慘烈的下場
死者女性,肋部重傷,被害而死
有了這樣的結果,愛心人士楊同範再次跳出來讓楊五榮遞狀子,因為前期的賄賂已經到位,高仁傑也收了好處,隻要人命案子一結束,自此算是陰霾盡散,得出生天了。
驗屍報告一出,縣衙上下多人倒黴,據不收受賄賂的仵作李榮當場被亂棍打死,其他人都在酷刑之下伏法認罪,湯知縣免職,“主犯”塗如松被刑具燙的露出了骨頭,實在熬不住,最終屈打成招。
光認罪還不行,因為按照程序還需要證據,而河灘上的屍體經過仵作檢驗,竟然是男屍,所以塗如松再次受到拷打,無奈随便指認了一座荒墳,挖開一看還是男屍,再次毒打,前前後後挖了天知道多少座墳才找到一具女屍,但女屍的頭發是銀白色的,證明這是個老人,塗如松的母親實在不想讓兒子活受罪了,自己扯下頭發,将黑色的頭發挑出來充當證據,湯縣令的師爺也被打得求死不能,于是他的妻子用自己的血染紅了衣物上交,這才湊齊證據。
跌宕起伏~高仁傑向知府申請結案,但是知府覺得此案疑點甚多,所以再派仵作查驗,結果,最後發現在荒墳裡找來的屍體竟然還是男屍,高仁傑于是謊稱屍體被人掉包,後來所有屍體被山洪沖走,也就死無對證不了了之了。
峰回路轉
本來總督邁柱已經上報了塗如松殺妻案,請求刑部判湯縣令絞刑,塗如松斬刑,但也是他們命不該絕,該案竟然還有新突破,一直神秘失蹤的楊氏浮出水面,洩露了行蹤。
熱心腸的楊同範老婆難産,于是找來了隔壁的産婆幫忙,沒想到産婆竟然在楊家看到了楊氏,雖然楊同範給了不少銀子讓産婆不要聲張,但産婆始終惴惴不安,塗如松的案子全縣城都知道,這錢拿着實在有些燙手,這是一條人命呐。
于是産婆讓兒子拿着楊同範給的銀子上報了官府,并且願意作證看到過楊氏,新任縣令并不是高仁傑,即便害了人也沒輪到他上位,吏部安排了陳鼎接任,而陳鼎也早就聽說這個案子,馬上派人到楊同範家将楊氏帶回,于是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于天下此案還牽出了楊氏前夫的侄子馮大,他倆的奸情始自楊氏前夫早夭,做為童養媳的楊氏還未過門就成了寡婦,趕上那個封建年代,偏她又是個耐不住寂寞的女人,所以與馮大勾搭成奸。楊氏所謂的失蹤其實是去了奸夫馮大那裡,所以并沒有回娘家,主要是怕塗如松再次找上門來,自己的母親還算厚道,到時候肯定會讓自己回家,那就有苦頭吃了,就這樣躲了一個多月,自己的弟弟楊五榮告發塗如松殺妻,自己就更不能出去了,因為當時的刑罰對誣告罪判的很重,幾乎就是反坐的級别,所以楊五榮也不敢改口,隻能一條道跑到黑,豁出去了。
當時馮大和楊五榮都沒主意,文化程度低,點子少,所以找來相熟的秀才楊同範指點,楊同範一眼就看中了楊氏的美貌,所以主動提出要更換躲藏地點,于是他把楊氏弄回了自己家裡金屋藏嬌,并教唆楊五榮繼續告狀,楊同範的私心是,如果這件案子辦成鐵案,那麼楊氏就是自己的私産了,有人命官司在,同夥二人也不敢告發他。
勾心鬥角,雍正出面
陳鼎審理過了案件,一份材料兩次彙報,分别給了巡撫吳應棻和總督邁柱,邁柱自然是不想承擔責任,所以夥同楊同範編造改動供詞,将楊氏說成破肉生意從業者,而楊同範隻是客人而已,于是督撫的兩份題本幾乎同時送到了雍正帝的手中,雍正帝一看這出入太大,督撫二人辦事都不着調,于是親派大員查證,最後的查證結果與陳鼎彙報的别無二緻,完全相符。
此案塵埃落定,楊同範、楊五榮棄市,高仁傑、楊氏收監待判,湯縣令無罪開釋,另行安排職位,師爺回衙門繼續供職,本案的真正苦主塗如松當然也被釋放,雖然象征性的給了些醫藥費,但是長時間在大牢和刑堂所受的罪,這些都是無法彌補的,好在性命還在,沉冤得雪,至少還能回家侍奉老母,也算萬幸了······
至于邁柱,他是滿洲鑲藍旗,他沒有承擔領導責任,也沒有因欺君而被問罪(串供,蒙蔽上聽)連掩飾都不需要,到北京直接就是武英殿大學士,兼任吏部尚書,後又兼管工部,都是正部級,都是大肥差,吏部主管官員赴職、升遷、處罰、考核等等,尤其對三品以下官員極具威懾力,賣個官幾十萬兩白銀很輕松,工部負責國家級項目工程等等,邁柱養尊處優活到68歲,皇帝還賜谥号“文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