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基礎寫作複習資料大一上

基礎寫作複習資料大一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0:47:05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高考作文發展等級之“深刻”

“深刻”是“發展等級”的第一項要求,是高考作文獲得高分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記叙文還是議論文,隻要能揭示社會生活中富有意蘊的人和事,說理深入淺出,剖析有理有據,令人心悅誠服,就是有思想深度的文章。這需要考生對周圍生活現象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應力,對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文題、話題有深刻的理解力,對所确立的中心有生動的表達力。

“深刻”,是對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針對文章的思想而言。在高考《考試大綱》中,對“深刻”的要求是這樣表述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内在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也就是要求文章:一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具有深邃的見解;二能進行深入地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關系;三能做到觀點鮮明,蘊含哲理,給人啟發,令人深思,催人奮進。

在具體寫作時,首先應該立意深遠,見解深刻,說理透徹。

一、要從社會生活的現象出發,透過現象洞察本質,挖掘現象背後隐含的比較深刻的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在觀點上能給人以啟發作用。當然,這深刻的見解,不是憑空而來,也不能随意引申、無原則地提高和升華。它必須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要具體、真實、可靠。在揭示本質的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揭示問題産生的原因,分析其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和結果,并總結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立意要高遠

一篇好的記叙文章,其主題必須有啟發作用,必須有超越一般的見解和眼光。

1.尋根究底,探究人情物理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光。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哲理,隻是缺少探究哲理的思維。換一種思維方式或角度,也許就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既深刻又富有新意。當代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鐘愛,是因為她的文字冷靜、雅緻而又充滿哲理。而這些哲理,正是人們常見而少思、常在口頭而少入筆底的“人情物理”。她曾說,有人給她做過一個統計,在她的小說裡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溫暖”。這就是她觀察的慧心,她獨特的視角。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2.巧妙克隆,翻新文化經典

文化經典為人們所耳熟能詳,中學語文更是如此,且經典之精華又多現于教材及讀本,因此部分考生善于就地取材,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構思,巧妙“克隆”出考場佳作。當然,這樣寫的關鍵是要建立起“古”“今”聯系,并讓“古”為“今”服務,不能空談,要有實際内容,要揭示生活的内涵情理。

3.揭示根源,點擊社會熱點

社會熱點,既吸引人也值得每一個人去關注,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尤其如此。寫熱點的第一大優勢是材料新,第二大優勢是有較大的利于考生發揮的空間,第三大優勢是容易凸顯考生的思維能力。

(二)主題要新穎

思想内容深刻的文章,必須突出主題的新穎性。新穎開掘需靠好風借力。考場作文是急就章,考生往往因匆忙下筆,思考欠缺,就題論題,最終落入舊套。若能根據話題或立意,借助于一種“載體”來闡述,即搭建一個讓主旨升騰、飛躍的平台,提供一個形象可感的依托,便能促使作文脫穎而出。

1.學會在一般的文章中作富有寓意或帶有象征意味的觀點表述。寫寓意深遠的文章不一定用寓言體,在一般的文章中作包含寓意或帶有象征意味的觀點表述,同樣可以使文章有意蘊,使文意有寄托性。

2.學會運用引申、發揮、影射、暗示等手法。在記叙中運用引申、發揮、影射、暗示等手法,可增加新穎的意蘊。

(三)細節描寫要生動、細緻

記叙文最忌平鋪直叙,必須學會生動細緻的細節描寫。要想細節描寫生動,就要學會寓情于事,寓情于物,用細節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傳達人物的真情。

(四)抒情、議論要滲透哲理

記叙文在事件的叙述過程中,随着事件的展開,适時地進行抒情、議論,不動聲色地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深情、感悟滲透融會在叙事之中,讓讀者自己去體味、思考。這樣,既突出了文題,強化了主旨,更升華了文章主題。

二、議論文深刻“

 角度”

(一)深入淺出,振聾發聩

1.厚積薄發,從一般的生活事例中發現物理、事理、倫理、政理和哲理。要使自己的文章充滿哲理,又頗有啟發性,就需要平時學會觀察思考,以持久的積累,建立深厚的底蘊,求廣達深,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2.把理說透,對一些現象要提出高于平庸、異于尋常、深于一般的見解。

3.辯證說理,在全面周密的分析闡述中發表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新意的觀點。

(二)議事說理,洞燭幽微

1.學會在立意時運用唯物辯證法。

2.學會在行文中運用因果論證法。

要使文章“議事說理,洞燭幽微”,方法很多,但因果聯想、因果分析和因果論證(議論文)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其中因果分析的具體方法是:

(1)善于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使論證過程有主有次,有面有點,有詳有略,既準确又精練。

(2)善于分析事物(現象)産生的多層原因,并揭示出最終極的原因。越是揭示出深層次的原因,就越能說明問題的實質,也就越有說服力。

(3)善于進行異因同果、同因異果和互為因果的分析。前二者分别指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後者則是說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這是普遍的現象,三者都是辯證邏輯的要求。

(三)見幾知勢,預示前瞻

這裡的“幾”,是指事情的征兆,“見幾”指事前能洞察事物的苗頭、動向。這個意思現在也叫“前瞻”,是指展望、預測的意思。具體來說,文章“預示前瞻”的特點指思想前衛,有遠見卓識,能給人以開闊視野、知所趨避的教益。這是一條非常高的标準。前瞻性主要體現在立意上。要求能夠及時洞察事物的現時矛盾并預見将會出現的矛盾,及早探尋出事物的内在規律及其發展趨勢,進而設想出解決矛盾的辦法和途徑,以便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引導輿論,推動事物的發展。

前瞻性的内涵包括這樣幾個方面:敏銳性、預見性和洞察力。敏銳性是對事件(物)敏感和辯證意識的集中體現;預見性是對錯綜複雜的矛盾及其未來結局通過分析論證進而作出的有一定價值的論斷;洞察力指的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現在看未來,透過表象看根源的能力。

首先要敏銳地發現舊事物的弊端,發現萌芽狀态的新事物,感受時代的氣息,感知時代的脈搏,思于心胸,形諸文字。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近兩年全國高考各地卷作文題,為考生提供了施展這方面才華的天地,對此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審題訓練确有必要。高中生要逐步學會在文章中表達超乎一般見解的、帶有遠見性和前瞻性的看法。

基礎寫作複習資料大一上(寫作滿分講義2)1

[即時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學者南懷瑾在他的著作《論語别裁》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所謂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無所怕,是不會成功的。”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明确立意;②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脫離材料内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基礎寫作複習資料大一上(寫作滿分講義2)2

這則材料談的是“敬畏”,敬畏的對象是什麼?從材料中“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句可以推斷,敬畏的對象,應該是道德,是規律,是法律,是底線,是信仰,是不能違背的東西。

敬畏的話題,古來有之。《論語》有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康德也曾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些中外名言,一則可以幫助我們全面理解材料,二則引用到文章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潤飾作用。

理解材料之後,我們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立意:從正面,可以寫“常懷敬畏之心”“守住底線”等;從反面,可以從當今許多人不心存敬畏的現象入手,剖析深層的心理原因,并指出這樣做的弊端。

這道作文題審題難度較小,但行文難度較大,若寫議論文,沒有透徹深入的思考,文章很容易成為泛泛之作;若寫記叙文,要寓情于事,把體驗和感悟融化在事件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