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

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4:09:05

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光明論壇·溫故】作者:朱康有(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1

察其言觀其行慮其所安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朱康有(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9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引用“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指出“全會提出的目标和任務,很多都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的空白點和薄弱點,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要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标,今後還要啃下“許多硬骨頭”、攻克“許多難關”,才能真正築牢中國長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出自宋代蘇轼的《思治論》,意思是,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标。《思治論》寫于嘉祐八年(1063年),時年蘇轼剛踏上仕途(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知府助理官),其振刷革新的心境躍然紙上。當時的北宋王朝,内政外交問題重重,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聲很高。而統治者卻急功近利,頻發濫發政令,“變政易令”,朝令夕改,“民不知其所适從也”,簡直折騰得基層官吏和百姓無所适從。針對這種狀況,蘇轼指出,治理國家要先有宏大的整體目标,并制定相應的具體規格程式、措施辦法,政令專一、操作簡易,才能獲得成功。

蘇轼的政論、政見前後有一定變化,不過《思治論》确實提出了許多切中時弊的改革主張,對我們今天依舊有啟發可取之處。對于北宋長期以來存在的“财之不豐、兵之不強、吏之不擇”即經濟、軍事、用人三大“病根”,蘇轼雖然未詳述具體的救治之法,但給出了一個大的原則性解說——“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是什麼沒有“立”起來呢?“夫所貴于立者,以其規摹先定也。古之君子,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故其應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其實,這裡講的“規摹”,就是規劃、籌謀好一定的制度、程式,以之為典範,使人們取法、模仿。如“規摹不先定”,則會出現“用舍系于好惡,而廢興決于衆寡。故萬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廢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顧者有之矣。所用之人無常責,而所發之政無成效”的社會現象。結果是病急亂投醫,“治病不知其所當用之藥,而百藥皆試,以僥幸于一物之中”,治标不治本,問題仍然叠出不窮。

“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規摹”一定是“見之明而策之熟也”,即反複進過檢驗、明白無誤的政策和制度。難能可貴的是,蘇轼在文中對“規摹”的執行層面還作出了說明:“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強,日夜以求合于其所規摹之内,而無務出于其所規摹之外。其人專,其政一,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勇”“專”“強”體現了基于恒定意志的嚴格執行力。此外,大的規劃應有“術”的配合,“其所施設,皆有方法”。何為“術”?“其術非難知而難聽,非難聽而難行,非難行而難收”——此“收”即為一定的約束、控制等具體舉措、方法。用今天的語言來講,就是制度實施要與微觀的機制、環節結合起來,才能落地、運轉。“好謀而不成,不如無謀”,一旦制度架構好,就要考慮在機制層面予以配合;若否“眩瞀而不自信”,昏愦迷亂,自信不足,更無暇顧及機制上的管控,則其成事仍難——真要如此,制度就成了擺設。

在今天,“定規摹”就是“立法”“立規矩”。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7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圍繞建立全新的國家制度目标進行了艱辛探索,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迹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迹,顯示出強大的治理效能。我國發展的偉大成就源于制度,“中國之治”本質上是“制度之治”。當然,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态過程。新時代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為此,我們行事既要講規制、守章法,又要敢于在進行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上積極主動,大膽探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4日02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