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0:06:07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這是咱們從曆史課本上學習到的至理名言,可随着年歲的增長,對世事感悟的加深,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對曆史更加深入的研究之後,我發現事實并不是如此。

得了民心,不一定能得天下,相反的是,很多得了民心的人,反而還失了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個千古謬論,誤導了我們很多年。

對中國自秦朝以後朝代更叠、亂世興亡的曆史研究下來之後我發現,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心”來,影響着天下更替興亡的,是地主階級的心,也就是掌控土地的那群人的心,得地主心者得天下。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1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順着漢朝以後的典型朝代更叠情況看,就會明白了。

漢朝的建立其實是分為兩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起義的農民軍(陳勝吳廣)以及各個戰國舊貴族的勢力反撲,滅亡了秦朝。

秦朝滅亡以後,天下重新進入了亂世,這個時候劉邦開始輾轉騰挪,逐漸壯大勢力,最後演變成楚漢相争的局勢。

項羽在政治上比較單純,他認為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但二世而亡,還不如春秋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國來得長久。如果我們沒有漢朝之後2000多年的史學知識積累,站在項羽那個時代看過去和未來,會發現,項羽這麼想,也是特别有道理的,因為他之前的春秋戰國,各個諸侯貴族确實存在了幾百年,而秦始皇雖滅了六國,重新使天下一統,卻的确是二世而亡。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2

在那個時間點上,你真的很難分辨出來,到底是天下一統的郡縣制更好,還是各地諸侯的分封制更好。

項羽認為,還是沿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封制比較好,他隻願做一個諸侯王之首,如春秋五霸那般成為最強的王就行,各國還是由各國的人自己管最好。

所以他沒有滅劉邦,而是班師回彭城。

由于秦朝的改制,當時中國已經産生了不少的地主,新形成的地主階級開始替代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階級,成為基層土地的擁有者和管理者,并且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裡,主導着中國社會的治亂興衰。

楚漢争霸的時候,整個中國絕大多數人都經曆了戰國時代、秦朝末年上百年的戰亂,整個社會滿目瘡痍,生産力被嚴重破壞,人們渴求一個安定的環境。在當時那種條件下,無論是地主階級還是農民階級,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訴求,那就是天下一統,沒有戰亂。

這個訴求,項羽的分封制做不到,因為諸國依然紛争,人們依然生活在戰亂之中。而劉邦在蕭何的幫助下,重新編戶齊民,止亂治世,獲得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一緻支持。

老農民為什麼會給楚霸王指一條歪路,因為人家不想打仗隻想安安心心種田啊,但是你項羽給不了……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3

西漢末年,王莽在衆人的呼聲中,接受西漢末代皇帝劉嬰的禅讓登上帝位,開創“新”朝。

現在很多網友喜歡調侃,王莽是穿越過去的,因為他登基以後頒布的一些政策,太有共産主義色彩了……

王莽新朝,第一個改革措施就是改西漢時期的土地私有制為王田制,“王田制”這個名字取自《詩經》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究其改革的細則,其實王莽是以王田制為名,意圖恢複西周時期的井田制。

王田制改革具體的内容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王莽诏書的相關内容:

“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裡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王莽關于土地改革的诏書裡面,第一句話就是“古者”,這說明王莽是想恢複古代的制度,王莽其實并不是一個穿越者,他是徹頭徹尾的複古主義者,他想複什麼時候的古呢?就是西周時期的一系列政治制度。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4

王莽畫像

西周時期,平民家庭八家共一口水井,所以稱共一井的八家廬舍為廬井,所以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又叫“井田制”。

王莽說,古代,一廬井八戶人家,一對夫婦有田一百畝,十稅一,國家有用的,人民生活也富足。這是唐虞朝的聖王之道,夏商周三代都遵循這個制度(唐堯虞舜,唐虞盛世,對上古曆史感興趣的可以看海佑的“精讀史記”,目前正在講五帝時期的曆史,很有意思)。……現在,天下的土地制度更名為“王田”……一家裡面男丁不超過8口,而所擁有的土地超過一井的,要把多于的土地分給九族鄰裡鄉黨,以前沒有田地的人,可以按這個制度來領自己的田地。

這一下全國人民都炸毛了,什麼?多出來的田要我就這樣分出去?門兒都沒有!

王莽在挑戰人性。這個政策就好像現在國家頒布一個政策,要那些“房姐”、“房爺”,你們把自家多出來的房子,分給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一樣,不天下大亂才怪……

新政嚴重觸及到了國家掌握土地資源的地主階層利益,所以王莽很快就被轟下台了。而劉秀,他在國家利益和土地豪強利益之間做了平衡,讓渡了一部分國家利益給各土地豪強,所以他能重新支起漢朝這個攤子,讓大家在同一個鍋裡面,再吃了兩百多年飯。

但劉秀此舉,也給東漢王朝留下了豪強尾大不掉的隐患,過了兩百多年,各地豪強奮起,朝廷已經管不了這些“土皇帝”,天下進入了東漢末年、三國紛争的時代。

漢末最後三個赢家是曹操、劉備、孫權,可是這三人最得民心的劉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混不出頭。而曹操、孫權卻因得到了士族的支持而建立了穩定而又強大的割據勢力。

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先是得到荊州士族,後又得到益州士族的支持,才建立了蜀漢。而在漢末,張魯、劉表、劉虞等諸侯勢力都比曹操、劉備、孫權要得民心,可是最終的勝利者不是他們。

在魏、蜀、吳這三個裂國裡面,蜀國施行的政策,一直都是對民衆最友好的,蜀漢的稅制随漢制,三十才稅一,而曹魏施行的是三十稅十五的政策,也就是農民一年的收成,一半要上交給國家,而且當時的曹魏朝廷,還把持了大量的耕牛資源,老百姓租借朝廷的耕牛去耕田,年收成得交六成。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5

曹魏的政策可以說是赤裸裸的苛政了,蜀漢和曹魏,哪家的百姓過得更舒服,這是一目了然的。可讓人失望的是,對百姓這麼苛刻的魏國,實力在三國裡面,卻一直是最強的,最後還是曹魏統一了天下,雖然被司馬家摘了果子。

究其原因,就是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籠絡了士族們的心,得到了士族們的支持,天下豪族,半數歸曹魏。蜀漢雖然對老百姓好,但是并不得蜀地土著士族的支持,所以三國末年的時候,姜維在前方苦苦抵抗,鄧艾幾千人的部隊就能繞過去他,攻破成都滅了蜀漢,蜀地崎岖多山路,這裡面很難說鄧艾沒有蜀地土人的帶路。

再到後來的南北朝時期,一個強者為尊的大亂世,什麼叫強者為尊呢?說白了就是誰能得到掌握土地财富最多的士族支持,誰才能取得江山。

隋唐時期,建立隋朝的奠基者,其實不是楊堅,而是北魏大将宇文泰。六鎮兵變中,宇文泰和高歡成為了赢家。但高歡比宇文泰實力更強,其麾下有二十萬鮮卑勇士,而宇文泰僅有兩萬鮮卑勇士。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6

太建九年(557年),北周滅北齊

但是宇文泰得到了諸如獨孤氏(獨孤皇後)、窦氏等關隴門閥的支持,進行了比較漢化的改革,最終宇文泰家族建立了北周,滅了高歡家族的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而楊堅本身就是關隴門閥的一員,他是得到了關隴門閥的支持才能替周建隋的。

隋炀帝太想建立大業,不小心步子邁得太大了,民力被透支,整個帝國又陷入亂局。隋末亂局中,最終的赢家是李唐。

可是在隋末割據勢力裡面,最得民心的顯然是窦建德,人家窦建德死了,河北百姓還擁護他的繼承者,還懷念他。但關隴門閥支持李唐,所以李氏能迅速崛起,一統天下。

唐朝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就是藩鎮制度,各地節度使擁有屬地自主的經濟和軍事權利。安史之亂後,中央無法制衡藩鎮,各地藩鎮割據,大武将掌握了多數的财富和土地,成為了最大的地主。

北宋的建立是因為趙匡胤得到了麾下大将的支持,黃袍加身,但當時的大将,都是唐朝時期的節度使勢力演變過來的,所以趙匡胤建立宋朝,說是得到了武将的支持,其實還是得到了當時手握巨量土地的地主階級的支持。

五代十國裡面,南唐也很得民心,孟知祥所建後蜀也很得民心,可是他們都沒能得天下。

趙匡胤的北宋顯然有很大的問題,他将大将們杯酒釋兵權,各個逼成了大地主,隻知道貪污腐敗、奢靡享受,扶持起來的文官階級,也一個個成為了超級大地主,這些人同樣橫征暴斂。北宋的官基本上無官不貪,高薪也不養廉,老百姓對貪官們能滿意嗎?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7

所以宋朝從立國的時候開始,其内部的隐患就非常的多,這些隐患,大部分都是唐朝的遺留,趙匡胤為了把整個盤子整全,不得不在很多事情上做妥協,這就造成了北宋政權的先天不足。

由于立國之初勳貴勢力太強大,所以北宋隻能拼命擴大科舉,扶持庶民出身的文人士族來制衡勳貴,在反複的制衡與反制衡鬥争中,整個王朝的内耗特别大,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幾乎沒有一次齊心協力,導緻對外戰争節節敗退,最後整個中國第一次完全亡于夷狄之手。

元朝的建立是一個例外,因為這是靠強大武力建立的,而且元朝實質上還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汗國,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朝代,所以就不說這個朝代了。

元朝很明顯不得民心(四等人制度),同樣也不得地主階級的心,因為這些草原蠻子,老想把中原的田地拿去給他們放牧,這樣憨的搞法,自然不得地主階級的支持。

朱元璋雖然是個窮小子,可是他在成勢後,也是得到地主階級的支持才迅速壯大的。

再就是清朝了,在海佑之前的文章《1644年,帝國亡于商人之手》裡面就告訴過大家,清軍能夠迅速平定華北,也是因為得到了山西晉商資本集團的支持。

在明末的大亂局中,闖王是很得民心的,“迎闖王,不納糧”,跟着闖王鞍前馬後打天下的,也是妥妥的無産階級——北方窮苦農民們。但是闖王還是敗了,因為大順要施行的政策,侵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

李自成大順建立的時候,定下的一個基本國策就是“均田免賦”,平均分配田地,免除賦稅。跟着李自成打天下的都是當時北方的流民,流民是怎麼形成的呢?有的是因為天災,有的是因為人禍,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在明朝中後期土地兼并中失地的農民,他們沒田種養不活自己的家人,而那些大地主也要不了這麼多人給他種田,于是這些人就淪為了流民,或乞讨、或為盜、或餓死……

關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心得(得民心者得天下)8

迎闖王,不納糧

李自成為什麼要定下這麼一個基本國策呢?就是因為跟着他混的這群人,全都是無地無财的泥腿子,“打土豪、分田地”這樣的政策才有激勵力量。

但是要分田地首先得有田地呀,田地從哪兒來呢?自然是從哪些大地主那兒來。大順軍是來打土豪分田地的,而土豪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财産,就得尋找個庇護。但曆史最喜歡開玩笑的一點就是,這群熊孩子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了關外的女真……

女真被養肥以後,後悔也遲了……得嘞,我要這頭發有何用,我要這廣袖弄啥嘞……

一不小心玩脫了,華夏文明遭受重創……

再回到我們的主題,把我們主體曆史的這兩千多年捋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是不對的,得地主心者才能得天下。

那麼這是不是說民心就沒用了不用管民心了呢?這也不對,人民百姓過不好,也會有流民動亂,導緻國家不安,得到天下以後,那就得考慮得民心的問題了,所以,這句話應該這麼說:

“得地主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安天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