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古詩80首必背登鹳雀樓?黃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必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小學生古詩80首必背登鹳雀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黃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一首送别詩。
詩人李白以簡潔的筆觸,描繪出送别友人孟浩然的整個過程——
一、二兩句交待孟浩然辭别黃鹳樓,從湖北到廣陵(現在揚州)去的事情,點題;三、四兩句描寫送别者(詩人)眼中的孟浩然:一葉孤帆的影子越來越遠,逐漸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唯一能看見的,是向邈遠的天際奔流而去的一線長江。
四句詩,詩人着意塑造了友人孟浩然這樣一個客體形象,展示了友人辭别黃鶴樓,孤帆漸遠、消失碧空的過程,但是,卻把一個感人至深的抒情主體形象(送行者)隐藏在文字的背後。
後兩句,寫的是友人遠去、逐漸消失的遠影,實際上,也寫出了詩人送别的過程——
友人離去,詩人從黃鶴樓到江邊,從友人乘坐船隻離開江邊到“孤帆遠影”消失不見,直到隻剩下遠流天際的一線長江……那個送行者,送了多久?望了多久?……
這兩句,看似寫景,看似寫離别者的遠去,卻含蓄地寫出了抒情主體的形象。
這是一個多情的尤其注意友情的人物形象,他之所以能夠看到“孤帆”“遠影”“碧空盡”,之所以“惟見長江天際流”,是因為他一直伫立江邊、極目遠送、久久不肯離去,從這個抒情主體形象上,讀者可以感受到依依不舍的愁緒和思念,感受到詩人與朋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可見,讀詩,我們要透過詩中描寫的客體形象,感悟出隐匿在其後的抒情主體的形象,這樣才能準确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