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方為陽虛外感寒邪的代表方,氣味雄烈,被譽為“溫經散寒之神劑”。有補散兼施、解表溫裡、益腎補陽、通中寓補之效能。
此方所治的陽虛,往往是腎陽虛。中醫認為腎陽為人身陽氣之本,腎陽得溫,諸髒之陽氣皆受裨益,腎髒有藏精氣的作用,當人體腎陽虛衰時腎髒藏精氣的功效減弱,從而導緻人體出現功能障礙。
而溫補腎陽之藥首推附子,用附子配伍辛溫純陽之麻黃、細辛,可溫經散寒、助陽解表。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可知,麻黃附子細辛湯對性神經有一定的興奮作用。麻黃可以興奮盆底肌肉,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附子、細辛均有強心的作用。
故臨床上常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基礎方,随症加減。
林某,37歲。半年前無誘因出現功能減退,欲望全無。患者初入中醫門,對全身症狀進行判斷後,誤以為腎陰虧虛,自行服用補腎陰藥物無效,并且漸有加重趨勢,遂而來診。
患者就診時氣色泛黑,自述一向身體康健,但如今常覺畏寒怕冷,舌脈呈現:舌淡紅、苔白膩,脈沉。
本案發病之初病機為腎陽不振,本為陽虛,卻補其陰,導緻面色泛黑,脈象沉緊,為陽郁于裡,陰霾四布之象。方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驅陰助陽。
方組:麻黃、附子、細辛、淫羊藿
二診:服藥四劑,患者自覺效果理想,夫妻生活較前已和諧許多。繼服七劑,來電告知已恢複正常。
方中麻黃散寒邪、通氣血,以發汗解表;附子性大熱,溫通十二經,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細辛香竄開竅,溫中下氣;淫羊藿走肝腎二經,體輕氣雄,可升可降,為補命門、益精氣、強筋骨、補腎壯陽之要藥。
諸藥合用使得陰平陽秘,從而病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