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馮唐談個人品質

馮唐談個人品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5:09:46

作家馮唐近日出版了他的成事學系列第三本《了不起》(前兩本分别為《成事》和《馮唐成事心法》)。在新書中,他選擇了50本中外經典,通過解讀這些經典作品來幫助大家解決人生中的七件事:生活、人情、财富、成事、修行、智慧、熱愛。這些經典包括,餘華的《活着》、王朔的《動物兇猛》、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紅樓夢》、《金瓶梅》、《論語》、《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等。如同開了一個書單。

為什麼會寫這樣一個系列?在《了不起》的序言中,馮唐談起了他的寫作初衷。這些年來,馮唐一直被大衆所熟知是因為寫作,但他還有一個全職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用業餘時間寫作,隻是努力寫得不業餘”。在全職工作中,他一直想有一套适合中國的通用管理書,然而市面上隻有成功學的書籍,這些書籍是從成功人物的結果去倒推他/她當初的所作所為,他覺得在邏輯上是立不住腳的。“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成功人士早年靠運氣掙的錢,後來憑本事都輸了。”所以,他決定自己慢慢寫一套這樣的通用管理書,他将之稱為“成事學”,以區别于“成功學”。在馮唐看來,管理學是人學,在中外經典中占大多數的文學經典,正是因為對人性的刻畫深刻而成為經典,所以,要做好管理,閱讀經典文學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馮唐是從管理學的角度去解讀這些經典。比如《紅樓夢》,他的解讀除了魯迅提到的“真”——“《紅樓夢》用非常生動真實的方式講了真實的世界什麼樣”,還會分析賈家衰敗的原因是管理問題:“賈家面臨的一個管理問題就是如何管理好現金流”,“還有一個問題是沒有懂管理的人”,王熙鳳是關鍵的管理人物,但是她缺乏嚴格的專業訓練,而且沒有公心,卻有私心。比如分析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幾位主要人物,他覺得像慕容複這樣的領導不能跟。等等。

至于有關這本新書《了不起》,以及成事學的更多内容,澎湃新聞通過郵件采訪了馮唐。

馮唐談個人品質(專訪馮唐)1

馮唐

澎湃新聞:這是您“成事學”系列的第三本書了,您沒有把它們歸為“成功學”,那麼您覺得成功和成事的區别在哪裡?

馮唐:成功不可複制,成事可以修行。成功與否,除了個人的努力與天賦,更大的因素是時代的便車,站在風口,天上的豬快樂地飛。風停了呢?這兩年我們已經看到豬啪啪地往下掉了。成事不同,成事是訓練,是修行。可以很小,小到做好一個采訪、約好一個飯局;也可以很大,大到過好一生。

澎湃新聞:您在自序裡說,寫這套“成事學”的書,秉承了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臉,不着急、不害怕我們都很容易理解,“不要臉”聽起來有點貶義,不知道您是怎麼理解這三個字的?

馮唐:“不要臉”是面對外界的态度。一個人行走江湖,總是要不停地面對他人。江湖就是一個輿論場,有人笑,有人誇,有人罵。隻要做事,必有小話,事情做得越多、成事越多,輿論也就越來越多。不僅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在唠叨你,你的老爸老媽也會唠叨你。這種時候,要沉住氣,不要臉,别人說啥,和你無關。輿論滿天飛,片葉不沾身。不要為了臉面,丢了體面。

澎湃新聞:您說在您的心目中,沒有“嚴肅文學”,隻有文學和非文學之分,您能舉例說一下,哪些是非文學嗎?

馮唐:寫得不好的就是非文學。一個産品說明書,一句廣告詞,寫得好,可以流傳,就是文學。一個小說,寫得不好,哪怕獲過什麼獎,當年賣了多少萬冊,就是非文學。例子就不舉了。但我們可以看一看,在上世紀後半期的30年裡,那麼多作家、詩人,寫了那麼多字,伐了那麼多樹,印了那麼多書,留下了多少文學?有多少文學是我們還想得起、惦記着,還會重讀的?

馮唐談個人品質(專訪馮唐)2

《了不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磨鐵圖書,2022年8月版

澎湃新聞:在這本書中,您解讀了50本中外經典之作。這50本書是如何挑選出來的?這50本書中大部分是中國的經典,包括餘華、王朔、阿城等人的作品,但是像莫言、賈平凹等作家就缺席了,這是您的個人閱讀偏好嗎?

馮唐:這是我的個人偏好。我不太喜歡苦大仇深的作品。

澎湃新聞:這50本書對應了人生中的生活、人情、智慧等七個方面,那麼您覺得成事的人應該把這50本書都好好讀一遍,還是讀一下您的精講就可以了?正如您說的,讀書是天下第一好事,但是對很多人來說,要讀完50本經典還是有點難度的。

馮唐:讀書是最便宜、最容易的奢侈行為。一本書的價格低于一張電影票,可以消磨掉幾個晚上,隻需要每天的一點時間、一盞燈、一杯茶。其實,難的是過程,拿起一本書,安靜,再安靜,繼續安靜,把它讀完。我們時代的生活,喜歡熱鬧,3分鐘就要刷下手機看看朋友圈說啥了。安靜,最難。安靜了,讀書不難,讀一本書不難,讀50本書也不難。去讀書吧。讀一篇《了不起》,讀一本書,看看你想的和我想的是否一樣、有什麼不同。最關鍵的是,去拿一本書,安靜,把它讀完。

澎湃新聞:本書開篇就講到了餘華的《活着》,結合最近的新聞,比如一些爆款的視頻或影視作品,都引起了一些批評,說它們在消費普通人的苦難,您覺得當下的中國文藝作品為什麼不能講述好苦難了?

馮唐:生老病死,人生皆苦。文學是描述人的生活病死、眼耳鼻舌身意,文學自然會描述苦難。但,要注意,不要贊美苦難。《活着》沒有贊美苦難,它隻是在描述苦難。贊美苦難的,不是文學。

澎湃新聞:很多人曾經說您和王朔的風格很像,您在這本書中也推薦了王朔的《動物兇猛》,但是您遺憾的是,王朔沒有堅持寫當下。确實,他開始轉向曆史了,最近他出版了新作《起初·紀年》,您看了嗎?有什麼評價?

馮唐:他的新作我還沒有看,挺期待的,據說是一部大書。我等他全部出版了,攢成一堆看。

澎湃新聞:書中您對《天龍八部》裡慕容複這個人物的評價特别有意思,您說,“履曆不錯,一路名校、名企;能說會道,似乎什麼東西都能說上兩句,偶爾一塊兒做事也還算有頭有尾,有張有弛,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動、有方法”,個人覺得這樣的人在當下最容易成功,而您卻說慕容複這樣的人不是好領導,不能跟。這是為什麼?

馮唐:在小說裡,慕容複也是很成功的,江湖兩朵紅花,北喬峰南慕容,隻不過,這個成功的“架勢”一經曆風雨,就垮了。一個人行走江湖,除了有顔有色有礦、有理想有目标有方法,還要有扛事的準備和能力。一個團隊,事情發生了,老大就要硬頂上、扛起來。事情總是會不斷發生。慕容複這樣的人,扛不住事,成不了事。自己敗了,團隊散了。

澎湃新聞:您最近在讀什麼書?有特别想推薦給大家的嗎?

馮唐:最近在看一本老書,《唐代的外來文明》,上世紀9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出版的。很厚,講唐代的各種舶來品,吃的喝的玩的耍的唱的跳的,很多東西在唐代還是外國來的新鮮玩意,後來就變成中國傳統文化了。海納百川,方成其大。唐代有大氣魄、大自信,容納百川,交流萬國,對外開放,對内搞活,這才是大國。重讀,讀得不快,每天翻幾頁,無限風光在眼前。

澎湃新聞:您有什麼新的寫作計劃嗎?

馮唐:今年一直在講《資治通鑒》音頻課,課餘,在準備下一本小說的材料,關于我媽的書,《我媽罵過所有的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