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網絡安全性?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鄭雪 北京報道,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雲計算網絡安全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鄭雪 北京報道
在新一輪科技産業革命和新冠疫情風險交織疊加之際,全球網絡安全形勢變得日趨嚴重和複雜。尤其是雲計算發展,将海量數據交由虛拟的網絡“雲”處理,安全問題也就更加重要。
9月22日下午,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指導,北京市通信行業協會主辦,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承辦的“共築雲網安全 建設美麗鄉村”在京召開。多位代表結合實踐經驗,就如何保障雲網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進行了分享與讨論。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雲計算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全球雲計算經濟複蘇,市場規模增速回彈至32.5%,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2207億美元;中國雲計算總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達3229億元,較2020年增長54.4%。
中國聯通北京市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秦洋介紹稱,中國聯通提升基礎電信網絡和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時還在加強聯通雲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算力引擎。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通雲平台産品部總經理馮強對聯通雲做進一步介紹。技術方面,聯通雲推出“雲原生 虛拟化”,支持一雲多芯。從整個雲資源布局層面,聯通雲按照5 4 31 X算力布局,把數據中心打造成分布式的算力資源節點以提供就近算力支撐。
算力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據北京聯通市場部副總經理王楠,北京鄉村地區4G網絡覆蓋率由97%提升至100%,實現鄉鎮4G全覆蓋;5G網絡覆蓋率由66%提升至97%,接近全覆蓋。
網絡空間安全面形勢複雜多變已經成為不争的事實。釣魚、勒索軟件、供應鍊攻擊、漏洞和社會工程學等成為主流攻擊手段。安全防護顯得尤為重要。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服務部總監廖䶮龍表示,聯通依托運營商基礎雲網能力,面向國家、安全廠商、公衆構建三道防線以保障網絡安全。“理論上來說所有的網絡攻擊都離不開網絡,運營商先天具備的網絡優勢,如果網絡上的任一企業受到攻擊,通過一點感知便可實現全網響應以維護安全。”
針對網絡安全存在的一些問題,華為安全産品線總裁馬烨表示華為通過雲化的解決方案,通過容器化、彈性擴張的方案改造網絡安全平台,通過樂高式的組件模式,使得功能和性能在設備内被靈活調度和組裝,以便更好實現安全發展。
恒安嘉新星辰應用創新實驗室負責人、高級安全專家馬寒軍介紹事後層面保障數據安全的機制。針對企事業單位之間需要聯合辦公産生的安全問題,通過對所有數據行為和數據關鍵内容的全流程留存實現追溯。
雲網安全治理還需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個人。我國先後通過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當前大型互聯網頭部企業掌握大量個人信息,企業需盡職履責合規經營。會上一些企業也分享了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實踐。
新浪集團網絡安全總經理邱春武介紹了新浪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舉措。據了解,新浪通過管理、技術、審計三道防線進行保障。嚴格約束和規範對于個人信息采集、傳輸、使用、存儲等行為;除了加密、脫敏、訪問控制等常規的數據安全措施,自建APP合規檢測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監測來自技術、敏感信息流轉帶來的危險。合規通過審計發現問題疏漏,持續監督和優化個人信息保護體系。
騰訊雲安全副總經理錢業斐結合個人隐私分享了安全治理内容。“對我們來說是要保障雲平台的絕對安全。”在他看來,具體到個人隐私安全保護,可以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把風險點量化出來,通過數據累計方式計算出最終的風險發生概率。
不同來源、不同形式、不同存儲位置的數據都給數據安全的治理工作帶來挑戰。數據類别不同策略也會相應調整。快手科技數據安全治理專家陳培桢表示,風險驅動模型更加适合個人數據的處理。采取重保護、重檢測的方法,在識别、保護、檢測、響應四個步驟重點投入,建設數據識别能力,同時加強權限管控,包括加密、脫敏等能力建設,可以構築看不到、看不懂、拿不走三層保護體系。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