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開始将介紹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内容,主要包括宏觀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動态的宏觀經濟學、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學以及貨币政策幾個方面的内容。由于每一部分的内容涵蓋都相當多,且會包含很多公式,所以寫起來會比較慢,請大家諒解。
今天要講的内容主要是GDP和GNP,它們是宏觀經濟學中兩個非常基礎的概念,但是真的要完全理解也并非想象的那麼簡單,言歸正傳,介紹馬上開始。
1 GDP
國内生産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對一個地區内的總體經濟活動的一個量化指标。通常統計的是特定時期内一個經濟體所産生的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這裡需要注意的有三點:“特定時期”:限定的統計的時間範疇,一般是以年、季度、月份來統計的;“最終”:強調的是最終,這意味着不能重複疊加,假如一個國家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隻有鉛筆制造出口,那麼我們隻需要計算鉛筆的銷售額即可,而其中的生産木頭、染料、碳芯的産值就不能重複計算;“商品和服務”:商品比較容易理解,服務也是一個經濟體的價值所在。
一般來說,GDP可以按照三種基本方式來分解:
A 要素收入
企業的生産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和資本;比方說在上述的例子中,GDP的計算可以用生産過程的各個要素的收入總和來表示,包括生産木頭、燃料、碳芯的工人以及管理者的收入、還有資本所有者的租金、利息或股息等。
B 支出分解
與收入想對應的是支出,可能在微觀層面上,收入不等于支出,但是從宏觀層面上來看,收入是等于支出的。所以要素的支出總和同樣可以用來計算全部産出。比方說可以計算一個企業所有員工某年的支出情況來反映企業員工的收入情況,雖然從個體上來說,企業員工的支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但是從統計的角度來看,肯定是呈現正比的。
C 附加值分解
這種方法是通過統計經濟中每一個部門生産和服務的不同階段上的附加值來總體衡量價值的。如一個企業的附加值就等于銷售收入與支付中間商品和服務的金額差值。
一般來說,最常用的是支出分解法:
GDP=私人消費 投資 政府 (出口-進口)
熟悉英文的人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代替:
GDP=C I G (X-M)=C I G NX (1)
其中,私人消費是指個人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投資衡量的是不動産、工廠、機械等商品和服務;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的最終商品和服務,同時也包括支付給公職人員的薪水,但是社會保險以及債務的利息支出不屬于政府支出的範疇(屬于轉移支付);出口減去進口稱為淨出口(NX,net export),也是GDP的一部分(在封閉的經濟體中,X-M=0)。除此之外,(C I G)之和等于國内居民的總支出。
在GDP的構成中,消費一般是最重要的,投資次之,淨出口占比最少(過去很多年,投資在中國GDP中所占比例是高于消費的,這主要與國情有關)。但是國家之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這是與國家的發展階段是相關的,當國家處于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投資的占比将會增加,因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2 GNP
與GDP相似的另外一個指标是國民生産(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GDP衡量的是一定區域内的總産出,而GNP衡量的是本國居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産要素的産出總和。GDP強調的是地理範疇,而GNP強調的是居民。對于一些小國家來說,這兩者的差距可能會比較大,但是對于一些大型國家來說,其差異并不明顯。GDP與GNP之間的關系為:
GNP=GDP NIRA
其中,NIRA表示從國外獲取的淨收入,等于本國居民所擁有的外國資産獲取的收入總和減去外國居民擁有的本國資産收入總和。當GNP>GDP的時候,該國為債權國,當GNP<GDP的時候,該國為淨債務國。将公式(1)帶入後:
GNP=GDP NIRA=C I G NX NIRA=(C I G) CB
CB=GNP-(C I G)
這裡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CB=國内居民生産總值減去國内居民支出總值,它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項目。當CB<0,稱為經常項目赤字。經常項目的長期赤字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響。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CB=0,因為沒有對外貿易,所以NX與NIRA都是0。
3 S(國内儲蓄)
這裡再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國内儲蓄(S)。一個國家的國民總支出中,除了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外,還有就是國内儲蓄S。
S=GNP-C-G=GNP-(C I G)-I=CB-I
CB=S-I
所以經常項目又可以稱為國内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額。顯而易見的是,經常項目赤字來源于儲蓄的減少或投資增加。對于一個封閉經濟體來說,CB=0(即S=I)投資等于儲蓄,但是對于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來說,投資有可能來自國外。
國内儲蓄有兩部分來源,一個是私人儲蓄Sp,一個是政府儲蓄Sg。進一步劃分,私人儲蓄等于國内居民生産總值減去納稅(T)和消費剩餘的部分 (其中,居民生産總值減去稅收(T)等于居民可支配收入=GNP-T);政府儲蓄等于政府稅收(T)減去政府支出。由此:
Sp=GNP-T-C
Sg=T-G
如果政府儲蓄為正,稱為國家預算盈餘,反之稱為國家預算赤字(BD,由于很多國家 經常處于赤字,所以赤字使用頻率較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預算赤字可定義為:
BD=G-T=-Sg
把預算赤字與經常項目結合起來:
CB=S-I=Sp Sg-I=Sp-BD-I=(Sp-I)-BD
當CB<0,政府赤字超過了私人淨儲蓄(Sp-I)。
這部分内容引入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CB BD,長期的經常項目赤字和财政預算赤字都不是好事,特别是經常項目赤字,對經濟的損壞是非常嚴重的。
4 名義與實際GDP&GNP
GDP&GNP的計算都是要落到具體的商品以及其價格上面來的,所以價格水平是國民賬戶的核心要素。GDP的一般計算公式為:
其中,Pit表示的t年最終商品和服務i的價格;Qit表示的t年最終商品或服務i的數量。
但是每年的價格都是發生變化的,這樣的變化使得每年的GDP之間的比較顯得很單薄,因為GDP的增長或者下跌可能隻是由于價格的上漲或下跌造成的,而不是産出的變化。這裡需要用通貨膨脹率對GDP進行修正:
其中,P加上*号代表的是基準年份的最終商品和服務i的價格,它不因統計年份的變化而變化。這種修正過的GDP被稱為實際GDP,沒有經過修正的稱為名義GDP,這樣的修正也同樣适用與GNP。
盡管由此區别,但是使用名義GDP還是多數,因為一方面官員都希望GDP變得好看,而名義GDP一般比實際GDP要大;另一方面,我們一般看的是GDP增速,在增速的比較中,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會變小;除此之外,通貨膨脹的計算本身也是存在問題的,下一篇的内容将會講道通貨膨脹的問題。
小結
本文的内容還是比較豐富的,雖然隻談了幾個概念,但是卻引出了很多問題,如投資與消費對經常項目的影響等,值得大家思考。接下來的内容将會講到通貨膨脹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