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西瓜的人在思維方式上和撿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們不會為那些蠅頭小利動心,而是把目光放得長遠。
——《見識》
讀書筆記四
01
生活中有很多撿芝麻的行為:
為了拿免費的東西擠破頭;
為了省一元的車錢,在路上多走20分鐘;
為了雙十一搶購,晚上不睡覺;
為了搶幾元的紅包,每隔幾分鐘就看微信;
為了一點折扣,跑了五家店.......
孩子高中時,曾經去聽一個升學的免費講座,學校發的宣傳單,當時想既然是免費的就去聽聽吧。
這個聽課的地方有點遠,坐了很長時間的地鐵去的。
前面老師講了一些高考的志願填報什麼的,後面就開始賣他們的課程軟件。
說他們的學習軟件多麼多麼好,很多家長便蜂擁到前台排隊買軟件。
我這也是撿芝麻、丢西瓜,浪費了自己半天的時間,就為了一個免費的講座。
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看似便宜,卻會讓你付出更多的代價。
不僅時間利用的沒有效率,還讓人們陷入低層次的追求。
總是會遇到一些商家免費送禮後面推出自己昂貴的産品,很多愛占便宜的老人會排一個長隊去領那些免費商品。
占便宜,撿芝麻,眼裡隻有這些小利的人,永遠也走不到更高層次,更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
02
工作中也有很多撿芝麻的人。
這種人習慣于做簡單的、重複的事,不用動腦筋,不會遇到困難的工作。
覺得這樣的工作輕松,舒服,但人一旦習慣這種工作,就很難做其他有創造性的工作,也隻能生活在底層。
而且這種工作很容易被淘汰,被取代。
比如一個大學生,本來有自己的專業,但為了好找工作,過得輕松就找了一個文員職位。
剛開始會很舒服,每天工作輕松,沒有壓力。
可一旦歲數大了,就不受歡迎,就會被更年輕漂亮的人取代。
這時再去找工作,身無一點技能,求職更加困難。
看似輕松的芝麻,卻決定了人的不幸命運。
人的選擇很重要,思維方式和價值标準不同,命運也不同。
當你天天為撿芝麻而忙碌,就失去了撿西瓜的能力了。
03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農村的王媽媽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初中畢業,王媽媽就讓她去外地打工掙錢了。
女兒每月掙2000元,除了自己花,每月還會寄給王媽媽。
王媽媽覺得挺好,二女兒初中畢業也讓她辍學,也到城市打工掙錢。
這樣王媽媽每月都能收到兩個女兒寄來的錢。
但她的日子并沒有好過,還是緊巴巴的。
王媽媽的大女兒見了幾年世面,告訴王媽媽一定要小妹讀書,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王媽媽想通了這個道理,讓三女兒讀完高中,上了大學。
三女兒就不再是靠體力謀生的人,有了好的起點。
王媽媽改變思維,正因為這個女兒,她們全家才改變了命運。
生活中撿芝麻的人很多,很多人很努力、很勤奮,但一輩子加起來也撿不出一個西瓜。
因為他的眼光他的思維隻讓他看到那一點點芝麻。
一個人隻看到蠅頭小利,一輩子也隻能做一個撿芝麻的人。
如果想撿西瓜,首先要改變思維,看到人生更重要的東西,不要為瑣事浪費時間,把生命消耗在那些沒有價值的小事上。
人的時間有限,不能夠做所有事,如果在無關緊要的事上花費時間,必定走上平庸之路。
要有所舍棄,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END
作者:尋闌,在這紛繁的世界裡修得一顆簡單的心,願用文字溫暖你,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