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600百年的紫禁城

600百年的紫禁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7:02:07

本報記者 張君成

600百年的紫禁城(一座紫禁城600年風雲史)1

從1420年永樂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宮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告紫禁城(今故宮)建成,到如今的2020年,故宮已經走過600年。在這600年中,朝代更替、人世滄桑,而故宮建築曆經損毀重修,從君享到民享,依舊巋然不動。

故宮是一座城,但又不僅僅是一座城。雖然,故宮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宮廷文化,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使得故宮變得越來越時尚與接地氣,從幕後走到了台前。經過曆史的沉澱和時間的積累,故宮已經漸漸演變成全新的文化符号,它與現代人的聯系也跨越時空,變得愈發地緊密。

以空間為錨點 系古今人

時間是一條長河,它帶走了塵世間的泥沙,也在洗滌着曆史精粹。從狹義上講,故宮隻是物理上的一組空間,然而在廣義上來說,它卻承載着難以言明的中華精神。今人與古人在其中,實現了不同時間維度上的思想對碰。

在《故宮六百年》(華文出版社)一書中,閻崇年将故宮曆史中的帝後、臣子、妃嫔等等,梳理成一個個人物小傳,兼講故宮的建築、珍寶,共100章節,獨立成篇,讓讀者從各個角度見證故宮走過的600年。該書責任編輯張超琪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部故宮史能帶給我們人生各個階段所需的各類啟發。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當代的故宮就是一座聯系古今的曆史橋梁。 “曆史上皇宮是政治鬥争集中的一個地方,有時和風,有時狂風,有時朗雲,有時烏雲。風雲的曆史,有起有伏,有盛有衰,有興有亡。”閻崇年在解讀他另一本新書《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青島出版社)中的“風雲”之意,也道出了這本以時間為軸的曆史通識讀本的創作本意。

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也通過故宮曆史背景看到了“兩個故宮”,一個是王朝政治意義上的故宮,另一個是文化意義上的故宮。“站在現代的立場上,我們可以對王朝政治進行抨擊,而對故宮的文化價值,我們不能不頂禮膜拜。故宮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後是一整套的價值觀,是中國人價值觀的偉大成就了這座城的偉大。”為此,他的新書《故宮六百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以通過對故宮600年曆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曆史意義,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當代人與故宮的聯系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曆史遙望,現在有不少人參與到故宮的維護與宣傳中,用實際行動延續着故宮的曆史與輝煌。如《我是故宮“看門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作者單霁翔,就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講述了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通過各種舉措讓故宮博物院成為“活”起來的博物館,實現“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承諾的故事。而《故宮的氣質》(華文出版社)一書也将鏡頭對準了故宮守護人的身上,以記者的視角為讀者深入講解故宮守護人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張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正是這群人維系着當代人與故宮的溫度:“故宮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溫度,才真正跨越古今,而不僅僅是一座宮殿,一堆文物。”

以空間為線索 拼圖曆史

故宮曆史宏大,選擇用何種視角為讀者呈現,就顯得尤為重要。想用一本書概括故宮600年的冗長叙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閻崇年的《故宮六百年》主要從故宮的人物和事件出發,将建築和藏品的介紹穿插其中。閻崇年希望這本書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來寫,所以一直在換位思考琢磨寫作方法,最終決定以大故事套小故事,一環套一環,吸引讀者閱讀。

“從這個角度寫故宮,一是讀者會擁有讀故事的趣味;二是讀者看後不僅能了解故宮建築、藏品,更能通過作者的叙事讀懂故宮的曆史和人生,讀懂中國人骨子裡的複雜人性。”張超琪如是說。

對閻崇年的講述故事能力,青島出版社人文圖書編輯部編輯劉冰印象非常深刻:“閻崇年以通俗诙諧的語言配以80多年的人生感悟,使嚴肅的曆史變得輕松有趣。如此一來,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可以在作者構建的宮廷世界中更好地認識故宮,體味華夏文明的精彩過往。”

祝勇的《故宮六百年》為了通過對故宮描寫,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樣選取小而專的切口講述。在祝勇看來,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曆史風雲,“弱水三千,我隻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隻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曆史拼圖”。

大視角、小切口的模式,也體現在講述當代人對故宮的态度與感情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科技分社副社長劉楊告訴記者,單霁翔語言風格風趣幽默,因此《我是故宮“看門人”》金句頻出,如何利用好它們就成為難題。

《故宮的氣質》則着重故宮人堅守的價值。張鵬表示,《故宮的氣質》側重于寫故宮人,從院長,到故宮的專家學者、普通工作人員、志願者的故事,他們是一群故宮的守護者,也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紅牆裡特殊的文化氣場感染浸潤着他們,使他們擁有一種淡定從容、寵辱不驚、一輩子隻做一件事的執着,這樣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是我想表達的故宮的氣質。”

以今之匠心 傳承文化

故宮文化博大精深,其壯美秩序、結構布局、人事起伏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宏大的世界觀、宇宙觀,也體現了炎黃子孫的堅持不懈和工匠精神。作者與編輯在展現這種精神時,也體現着自己的匠心。閻崇年以86歲高齡對本書傾注的心血令張超琪感動:“閻崇年對書的内容精雕細琢,不僅大框架打得穩、打得牢,書中的很多小細節都仔細審核。”劉冰在編輯的過程中,對閻崇年精益求精的寫作态度也是贊不絕口:“書稿交到編輯手裡後,閻崇年一直關注編校進展,并不斷提出修改建議。”

同時這種匠心也體現在如何傳承故宮文化精神上。《故宮的氣質》這本書中,張鵬認真探讨了文化傳承相關話題:故宮摹印傳人沈偉猝然去世,沒能找到傳人令人遺憾;青銅修複專家王有亮終于收了滿意的徒弟又令人欣喜……這些故事讓讀者意識到,文化的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後繼,需要整體的社會氛圍,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和執着一生的信念。

“希望能夠通過《故宮的氣質》這本書,讓大家了解到還有這樣一群人,不為名利浮華所動,他們的人生清苦而幸福,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被故宮的文化氣場、動人氣質所吸引,加入到文化傳承的行列中。”

單霁翔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後,提出“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對此劉楊表示自己編輯了這本書之後,深刻體會到這句承諾的來之不易:“如果簡短回答繼承與發揚的問題,我覺得是‘守正創新’,正是有着老院長單霁翔這樣的故宮人存在,故宮故事才會越講越好。”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