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一個人能把豬喂養到2000多斤嗎?
圖片來源網絡
1997年7月,湖南農村的劉老太買了一頭23斤的小豬仔回家飼養,沒想到一年後,它就長到了800多斤。
在劉老太的精心飼養下,兩年後這頭豬竟然被喂到了2600多斤,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豬。
看過韓國電影《玉子》的人應該都對裡面那頭重達6噸的超級豬印象深刻,不過,劉老太的這頭豬可不是什麼轉基因物種,而是她親手一口一口喂大的。
圖片來源網絡
見過劉老太喂豬的人都說,她那哪是在喂豬,根本是在養孩子。
事實也的确如此,劉老太養豬從來不用盆,而是親手把食物喂到豬的嘴裡。
每次喂完飯她都會讓大豬活動20分鐘,有時還會跟它說說話,那神情就像對待孩子一樣。
而說起孩子劉老太也不是沒有,她和兒子、兒媳就住在前後院,低頭不見擡頭見,然而他們就像陌生人幾乎老死不相往來。
要是有個閨女,可能還好一點吧。
回憶往昔,一向精悍能幹的劉老太顯得怅然若失。
圖片來源網絡
與畜相依度殘年這一年劉老太74歲,雖然腰背有些佝偻,但她精神尚可,每天早上還能用冷水洗臉。
她第一任丈夫已經去世51年,第二任丈夫也走了有十年,而自從第二任丈夫去世後,她就一個人生活了十幾年。
好在,她現在還有一頭豬可以做伴兒。
這天一大早,她就背着起了扁擔徒步走到縣裡的第一中學,準備為大豬撿一些剩飯。
圖片來源網絡
一中的食堂每天都有2000多個學生來就餐,剩飯量十分可觀,但由于學校也有一個養豬場,所以盆裡的剩飯歸學校所有,劉老太隻被允許撿撿地上的剩飯。
隻聽打飯的鈴聲一響,劉老太趕緊沖進食堂,争分奪秒地撿起了學生們扔在地上的剩飯。
剩飯大部分都是饅頭和米飯,劉老太每天能拾上20到30斤,基本上能滿足大豬的主食。
不過光有主食沒有營養還是不夠的,拾完主食,劉老太還要來到縣裡的集貿市場上,為大豬撿取一些剩菜爛菜。
圖片來源網絡
由于來得多了,市場的菜販大都都認識她,有的人還喊她一聲劉媽,專門把不新鮮的菜留給她。
對此劉老太通常都是照單全收,有的菜壞了爛了,她就拿到河邊洗一洗,隻留下最幹淨最新鮮的部分。
她是一個愛體面愛幹淨的人,所以就連養豬也要幹淨體面。
現在是夏天,她每天都把大豬的窩棚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點上一盤蚊香,讓大豬舒舒服服。
甚至吃飯的時候,她還要在一旁給大豬搖着扇子。
圖片來源網絡
劉老太的豬每天都按時按量地吃飯,淩晨4點早餐,11點午餐,晚上8點飯餐。
隻有不是特别着急的事,大豬的飯從來是一頓不落。
與此同時她還專門為大豬定制了一個食譜:
早餐,4斤饅頭8斤南瓜蓮藕,午餐,5斤饅頭6斤白菜土豆,晚餐,則是5斤稀飯和8斤各類蔬菜。
每一頓飯,劉老太都是一口一口親自喂進去,細緻的不得了,而她自己吃飯就遠遠沒有這麼講究。
圖片來源網絡
她經常兩天煮一鍋稀飯,就着鹹菜吃好幾頓。
這份艱苦并不是因為缺錢,事實上劉老太并不缺錢。
第一任丈夫的單位每個月都會給她發一百多元的補助,攢到現在,她手裡也有一筆不小的積蓄,甚至比兒子手上還多。
但人到晚年,無依無靠,劉老太早已沒有心思去對待自己的飲食。
一天中她最充實最滿足的時間就是喂豬的時候。
在大豬的咀嚼聲中,她有時會罵兩句讓它慢點吃,有時也會溫柔地說兩句話,但更多的是沉默着注視,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
然而隻有劉老太知道,自己這個隻能與一頭豬相依為伴的母親,是多麼的可悲。
圖片來源網絡
滿紙荒唐向誰訴與劉老太的房子一牆之隔的就是兒子和兒媳一家,但兒媳婦卻很少踏足,少到她偶爾經過一次,劉老太的狗都要狂吠一陣。
自古以來婆媳問題就是一個大難題,劉老太也難以避免。
圖片來源網絡
說起這裡,劉老太一臉憤慨。
她說自己這個兒媳婦刻薄吝啬,自從和兒子結了婚就不許他管自己,甚至不許兒子給自己送東西,還經常打她罵她,管她叫老畜生。
不僅如此,兒媳婦還刻意教導孫子疏遠她,管她叫花子婆子和老不死的。
而令兩個人的關系最終破裂的,還是兒媳婦曾讓娘家人打劉老太這件事。
圖片來源網絡
幾年前兩個人因為一些口角産生了矛盾,兒媳一氣之下告訴了娘家人,沒想到娘家人竟找上門來,把劉老太狠狠地打了一頓。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兩個人徹底撕破了臉,成了今天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
然而事情到了兒媳婦那裡,又成了截然不同的情況。
據兒媳婦說,她的娘家人打過劉老太這件事不假,但那也是劉老太刻薄自己在先。
如果我會寫故事,我就寫一本小說,從原原本本,點點滴滴講起。
說這些話時,兒媳婦一臉平靜,不知是早已心如死灰還是内心冷漠。
時至今日,兩人之間的糾葛如今已難以分辨清楚,誰對誰錯也早已無人能知,但有一句話劉老太說得很對。
她說,她吃虧就吃在自己沒有女兒身上,兒子一結婚就容易和母親分心,但女兒就要強一些。
圖片來源網絡
昏黃的燈光下,劉老太孤影隻單,一個人默默地吃着寡淡的晚飯。
如果不是她養的大豬出了名,這種孤單的生活可能會持續到她生命的結束。
2000年,劉老太的豬以1300公斤的重量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一舉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豬。
從那以後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還有不少記者來專門采訪、拍攝她。
而對于這種關注,劉老太顯得十分興奮和享受,無論是聊天還是拍照都十分配合。
更何況,還有人員願意出2萬塊錢來買她的豬。
圖片來源網絡
要知道2萬在2000年算是不小的一筆錢,購買力相當強,劉老太卻一口咬死怎麼都不賣。
有人問,出多少錢你才賣呢?
而劉老太一聽就精神了:我每天辛辛苦苦撿剩飯,别說5萬塊,别人出10萬我都不賣。
圖片來源網絡
命裡終須有此劫10萬塊相當于什麼概念呢?
劉老太現在身子還健朗,但撿好幾天的瓶子才能賣5塊錢,連買隻一塊多的發卡都要講價。
如果有這樣一筆錢,或者隻要一半的錢,她就能至少好幾年衣食無憂,還能過上幾年好日子。
但劉老太卻沒有賣。
她自己也想過,如果把豬賣掉一個好價錢,她就可以買上一個最好的棺材,然後讓人幫自己辦一個隆重的葬禮,連路邊的叫花子都可以敞開了來吃。
然而她口口聲聲說要賣個好價錢,真的有人出高價要買的時候,她卻始終猶豫一直沒有賣。
對此她的鄰居可以說是旁觀者清。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老人并沒有想要那麼多錢,她一個農村老太太,每年幾千塊的退休金和補助根本花不過來。
況且一個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老人隻是想要一個伴兒。
因為這頭豬的存在,劉老太每天的生活都很有目标和幹勁。
同時因為這頭豬,每年都有人絡繹不絕的來參觀,還有記者專門來報道她。
這些人和她說話、聊聊天,讓她的生活不再那麼孤獨,這種被關注的感覺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而如果她賣掉豬,那麼所有的關注和陪伴都會消失。
或許正是出于這種心理,無論有人出價多少,即使喂豬讓她腿疼,劉老太始終都沒有賣掉她的豬。
圖片來源網絡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劉老太始終往返在路上,為着大豬的食物而奔波。
然而上了歲數的人每過兩年就是一個坎,僅僅過了兩年後的2003年的冬天,她的背就更加佝偻,身體也不大不如往日健朗。
圖片來源網絡
走在路上,她不得不拄起了拐杖。
曾經她可以用冷水洗臉洗衣服,但現在卻根本碰不得涼水,一碰就容易感冒。
與此同時大豬也上了年紀,胃口和牙口都遠不如從前。
每次喂豬的時候,她都要弄上一盆熱水把食物涮一下,弄軟弄熱之後才能喂。
而因為她的身體不好,撿來的食物越來越少,大豬也明顯變得消瘦了。
這一年,在媒體的鄰居等人的幫助下,大豬被拉了出來進行測量。
2000年時它的身長達到了2米4,如今卻縮到了2米2,狀态也變得很蔫大不如從前。
而如果是過去,劉老太還會有所擔心,但如今的她連自己都已經顧不過來。
圖片來源網絡
她在卧室的各個角落裡都藏了錢,其中有存折有現金,用來防止意外發生時找不到錢。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她都要用生姜擦擦身子,因為她聽說這樣可以緩解疼痛,也可以強身健體。
然而這一切對人的衰弱毫無作用。
劉老太挑着扁擔的步履越來越蹒跚,動不動就咳嗽好一陣,也越來越撿不夠大豬需要的食物。
而沒有了她給洗澡和驅使着運動,大豬也越來越髒,越來越不體面。
最終,她不得不下定決心來到縣城裡的豬肉鋪上,要把大豬賣給肉鋪的老闆宗師傅。
圖片來源網絡
遍尋了一圈卻沒有找到宗師傅,原來是今天有事沒有來。
聞言劉老太的臉上沒有失望,反倒是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對她來說賣掉喂養多年就像伴一樣的大豬太需要勇氣,這次能鼓起勇氣,下次就不一定了。
然而随着身體的衰弱,這隻是遲早的事。
好在這幾年間她得到政府和媒體的關注,搬進了縣裡的新房,如今油米面什麼都不愁,還時不時有人來看望,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圖片來源網絡
送别記者時,劉老太扶着鐵門望了很長時間。
她一生愛體面,因為不幹淨,後來就再也讓人拍過她的大豬。
這頭大豬對于她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我想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不被需要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是極緻的孤獨。
孤獨到一定地步,一個人隻能苦苦地尋找寄托,哪怕是把頭豬養到2000斤也算是種慰藉。
而因為這種慰藉得到了另一種慰藉,對她來說,也算餘生有幸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