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古裝戲的看官們應該知道:古代大臣們稱呼皇帝,經常會用到陛下這個詞。
而古人老百姓們,平時也會用到足下之類的詞稱呼對方。
那麼,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都是什麼意思呢?
陛下
其實,陛下最開始不是用來稱呼皇帝的,而是指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這個台階,就叫做“陛”,所以叫做陛下。
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意思就是:“我很尊重您,我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和您直接說話,所以請求您的陛下侍者幫我傳話”。
閣下
宮殿,是皇族居住的地方。一般的人,官再高,府邸也不允許稱作宮或者殿。一般的高級官員,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閣”。
就像上面兩個的意思,為了尊重對方,所以稱之為閣下。
足下
另外一個經常被用來稱呼對方的,叫做足下。在陛下這個詞出現以前,下級官員稱呼自己的主公,一般都用足下這個詞。後來,足下慢慢演化,平輩之間也互相這樣稱呼了。
這個詞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我在你的腳下。當然,這就不是腳下的侍者了,意思是:“我很尊重您,我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和您直接說話,所以隻好對着您的腳下來說話。”
在下
看了這麼多,這個就好理解了,這就是古人的謙稱,把自己放在下面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