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沒關系,高敏感也沒關系,融入不了也沒關系。
内向沒有關系。
我們看《甄嬛傳》裡的眉莊不就是内向的麼,觀衆不是挺喜歡她的安靜、淡定、大方的麼?所以内向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高敏感本身也不是問題。
我們看古代那些軍師參謀,各個都是高敏感人群,觀天觀地觀人、覺察入微,這樣他們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關鍵是我們有時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的欲望:想融入,想跟别人一樣八面玲珑,想不那麼容易就被别人言行影響……
當無法做到這些時,就開始焦慮恐懼不安……
又或者因為恐懼擔心(人家會怎樣看我們),所以才想融入、想這樣想那樣……
總之,恐懼心和攀緣心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社恐。
假如我們不給自己設個期待值,不希望自己八面玲珑,允許自己内向安靜,允許自己敏感,允許自己有恐懼焦慮……
直面恐懼:全然的接納自己的恐慌焦慮,安住于當下的覺受,不讨厭不抗拒它們,專注于緩慢的呼吸,保持住鎮定自若、淡定從容的姿态,會讓你漸漸放松下來、沒那麼恐慌焦慮了。
學會内視:留幾分注意力在沉穩的呼吸和身體覺受上。
這樣外界人事物就沒辦法激發出我們内在很多的信息能量。我們也就不會覺得那麼高敏感了。
安住于當下,留一分注意力關注自己的呼吸和覺受,慢生活,讓心和動作都慢下來,全然的接納自己的一切感受和想法……
這些平時就得多練習。
到了真正與人交往接觸時,自然而然的就很淡定從容的感覺,不然猛的一轉換,會覺得很不适應,有種雙重人格的感覺,彼此都容易覺得不舒服。
憑我們這麼多年的生活經曆,哪些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不是一個世界的。
那就淡定地少說話、保持平和,或者自然的微笑、做個很好的聽衆、不打擾他人交流、不讓人覺得不舒服就好了。
就算是一個世界的,也有相互嫌棄的時候。
大家都是喜歡說說說,讓别人聽自己說。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認真聽别人在講什麼,基本上大家都是迫不及待想表達自己想法的人。
那些與人交流的很融洽的人,真的每次都對對方說的感興趣嗎?
不是的。有時候真沒興趣、也沒什麼好聊的。隻是說出對方說過的一些關鍵詞,然後把話語權又交給對方,讓對方繼續說下去,滿足他們的表達欲而已。
這樣我們的作用完全就是引導對方不停的說說說,滿足了他們的表達欲,同時讓彼此的交流流暢起來,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假如人家跟我們不熟、或者對我們也沒多大興趣、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我們非要插話,會給人一種不自重、也不尊重别人的感覺,容易惹人嫌、自讨沒趣。
而且,大家平時聊天說的好多基本上都是些東拉西扯、沒多少營養價值的東西。
也就是聯絡聯絡感情或者客套客套、維持住表面和諧,甚至有的聊天内容還挺有毒,聽的讓人很不舒服。
另外,話多耗氣、傷神。
每次和朋友們結束聊天,我都會覺得内心非常躁動、不舒服,有種紅塵滾滾的感覺。
聊的時候很開心。聊完了、心裡異常躁動。
既然别人希望我們閉口養神,那就随順别人嘛,不折騰、不掙紮。
非要插話、非要強融進去,反倒向别人證明了我們不自信、不自重、沒素質、躁動不安……何苦來着。
所以在别人聊天時,我們能夠保持住放松自然、微笑安靜、淡定從容,安安靜靜地做個聽衆,這對自己、對别人都是一種尊重和慈悲。
順其自然地降伏内在的恐懼和焦慮:安住于當下的呼吸和覺受,全然的接納它們,不抗拒不讨厭它們就能不被它們影響了。
一個人的真正強大,都是從孤獨開始的。
孤獨了才有時間打磨技藝、通達學問。
孤獨了才有時間保持甯靜、反思自我、從而改善自我。
孤獨了才能遠離是非紛擾,保持内心清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傲慢自大、愛嫉妒、貪心重、脾氣大、怨氣重的人,習氣太重,和他們相處久了,我們的内心就被他們的言行染污了。
我們隻是普通人,沒有大菩薩的定力、慈悲、智慧,還是對他們敬而遠之的好。
待我們慈悲智慧定力足夠、因緣具足,再來渡他們也不遲。
有朋友會說,不去社交,我怎麼交男女朋友?
内心不陽光不自信,外在實力又不夠優秀的我們,确定能夠赢得女神男神的青睐麼?靠臉麼?隻在乎臉的異性,靠譜麼?
當我們内心足夠光明、外在技藝學問足夠優秀,自然會有同樣美好又優秀的人被我們吸引過來。
兩個人相互扶持、相互欣賞多好啊。
在我們還缺愛缺安全感時,找的對象(或朋友)基本上和我們一樣缺愛、缺安全感。
然後彼此相互索取、相愛相傷、或者沒有愛隻有傷害。
這樣低質量的友情、愛情、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獨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