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即今日的西安,他不僅是陝西省省會,作為曆史上十三朝都城,自古以來都發揮着不可估計的作用。中華文明的兩大頂峰“漢、唐”皆以長安城作為自己的京城,可以說長安城的成敗興衰,即代表了古代華夏民族的成敗興衰。
唐長安城-平面圖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禅稱帝,由于其受禅北周帝位,故仍然以漢長安城為都城。這座自漢起,存在了将近八個世紀之久的都城,已然不複從前。城中的宮殿破敗,不僅給排水嚴重不暢,污染嚴重,城内治安也是非常不安全,因漢長安城并不是規劃城市,經多代修建,城内宮殿、官府、民居魚龍混雜。且城池瀕臨渭水,渭水河床時常南北擺動,長安城經常有被洪水淹沒的危險。據說隋文帝楊堅夢見大水淹沒都城,内心十分恐懼,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時“碰巧”術士庾季才、太師李穆紛紛上奏,建議隋文帝遷都,經慎重考慮後,于是決議遷都。
漢長安城-平面圖
開皇二年[582年],在宇文恺的主持下,在東南方向龍首原南坡新營建新都,因楊堅曾被北周封大興公,便以“大興”為新都名。宇文恺生于武将世家,“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技藝,号為名父公子”——《隋書·宇文恺傳》,且被後世人稱為隋朝的“城市規劃和建築工程專家”,長安城、洛陽城皆是宇文恺的傑作。宇文恺将城分為皇帝居住區宮城、百官工作區皇城、居民生活區郭城,宮城坐落在城池的最北邊,皇城在宮城南,然後郭城圍之,南北方向象征着衆星捧北鬥。城池規劃左右對稱,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以贊歎長安城的規整。另外,随着中國古代風水思想的發展,宇文恺也将這一思想引入大興城的規劃設計當中。大興城選址地勢敞闊平遠,有東西走向的六條高崗橫貫,如從空中俯視,就能看出這種地面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根據龍首原分為六條崗地的特點,分别布置宮城、皇城和寺塔。都城的邊緣還規劃了園林區,是中國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創舉。在宇文恺的主持下,僅用一年就将新都修建成,堪稱奇迹。隋炀帝時期,又将郭城城牆修葺完成,城池的規格基本完成。
隋大興城-平面圖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改大興城名為長安城,大興宮改名太極宮,并繼續沿用隋朝的舊都。因太極宮地勢低,而長安夏季氣溫也比較高,異常炎熱,使得太極宮很不宜居,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北禁苑中的高地,為父親李淵修建避暑行宮—永安宮,工程進至一半,太上皇李淵駕崩,宮城建造中斷。後來唐高宗李治又以永安宮為基礎,進行大規模的修建,使之不再是一座離宮别殿,而是作為象征帝國皇權的正式皇宮,并更名為大明宮,太極宮也很快就被大明宮所取代。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又在東裡坊區域修建了興慶宮。
唐太極宮-鳥瞰圖
長安城周長35.56公裡,面積約84平方公裡,是現在西安城牆内面積的9.7倍,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君士坦丁堡的7倍,巴格達的6.2倍,羅馬城的7倍。唐長安城,為當時乃至後來的一段時間裡,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長安城的人口極盛階段超過100萬,可想而知,長安城有多麼的興盛。在安史之亂後,長安城逐漸衰敗,唐末黃巢起義時,長安城遭到嚴重破壞。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東遷,并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後來,駐守長安的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減,也就是宋、金、元時代的長安城。至此,有着三個多世紀曆史,盛于唐而又毀于唐的長安城,因破敗而被廢棄。
大明宮-含元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