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打疫苗起麻疹能治好嗎

打疫苗起麻疹能治好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1 06:20:42

打疫苗起麻疹能治好嗎(反疫苗運動為禍不淺)1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美國連續爆發麻疹疫情,其中位于紐紐約州的洛克蘭郡,在确認153例麻疹病例後,于3月26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态,禁止任何沒有接種麻疹防疫疫苗的18歲以下進出公衆場所。日本也爆發疫情,截至2019年2月17日,日本國内的麻疹患者已高達222人,數字占去年總數的7成。

而歐洲在2018年就已經有超過82500例麻疹确診病例,這個數字是2017年的三倍,是過去十年來最高紀錄。

不相信科學所揭示的規律,終有一天,這個規律會給那些不信者一個冰冷的結果。這一連串的報道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那些曾經由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一度消滅的瘟疫,那些曾把古人折磨得死去活來的病魔,如今再次遊蕩在人間。

前疫苗時代的回憶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可以不記得發明疫苗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但是不應該忘記這些曆史,沒有公共衛生管理和疫苗的那段時期下,群居生活的人類是多麼的慘。

打疫苗起麻疹能治好嗎(反疫苗運動為禍不淺)2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19世紀後期,随着公共衛生制度初具規模和疫苗的日漸普及,那些伴随着人類幾千年,甚至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病毒很少再肆虐人間了,在各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努力下,到1980年,人類利用這個發明了近200年的武器——疫苗,首次徹底消滅了一種肆虐人類幾千年的惡性傳染病——天花。

反疫苗浪潮的興起

在疫苗有效消滅或大幅度減少多種傳染病傳播的同時,也消滅或減少了這一代人對那些傳染病的恐怖記憶。這樣的後果就是,随着記憶的喪失,反智主義的興起,在公共衛生管理高效的歐洲和北美地區,逐漸分化出一個反對疫苗的群體。

随着互聯網的興起,這個群體規模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他們共同的特征就是利用公衆認知的缺陷和人性的弱點,以陰謀論的方式傳播捏造的、歪曲的和被污染的信息,制造出一波波反疫苗浪潮。

一些家長被這些浪潮所席卷,他們反對,甚至抵制給自己的孩子注射疫苗。本次麻疹席卷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就是反疫苗運動。

反疫苗運動此前已經說的很多了,今天我主要談談反疫苗運動催生的另一個群體——反對強化疫苗者。和反疫苗群體相比,這部分人主要是由一些支持疫苗者、公共衛生從業者和醫生組成,他們的主要訴求是反對額外劑次的疫苗,甚至有極端的會把額外劑次的疫苗視作有毒。

額外劑次的接種就是強化免疫,英文直接翻譯過來是“補充免疫”,這是相對于常規免疫而言的一種稱呼。

強化免疫是一種公共衛生政策,這個政策不是中國獨創的,來自國外的經驗,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強化免疫最早是作為一種常規免疫之外的補充手段而采取的措施。

公共衛生人員為避免疫苗接種率不足,讓社區群體免疫失去保護,或者有緊急疫情的時候,往往需要對群體進行強化免疫。

比如,就麻疹而言,從全球來看,兒童都在注射麻疹疫苗。有些國家僅依賴于本國的計劃免疫系統;但是有一些國家的常規免疫計劃不能夠覆蓋所有的兒童,這種情況之下就需要通過強化免疫活動來給這些兒童進行免疫。

強化免疫能短時間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斷麻疹病毒傳播。它是消除麻疹、脊灰等傳染病的重要方法。

比如,2001年5月-7月,韓國針對8-16歲學齡兒童開展了麻疹強化免疫,使接種率大于95%,2002-2006年間一直維持着消除麻疹的狀态。

就我國而言,2004-2009年期間,31個省份中的27個開展了全省範圍的麻疹強化免疫活動(SIA),共有1.857億人接受了免疫。此後,麻疹發病率明顯下降,從2008年的9.9/10萬降至2010年的2.8/10萬。

然而,公衆對強化免疫誤解異常嚴重。比如,在我國,由于強化免疫有時候被簡稱為“強免”,所以總有人把這理解成“強制免疫”,而公衆對所謂的“強制”這個詞就很敏感,再加上個别公共衛生機構從業人員對這種趨勢不僅不加以糾正,反而借勢推波助瀾。這都導緻了一些公衆對強化免疫的半信半疑。為此,一些醫療工作者呼籲将這個詞改為“補充免疫”。

而對于國外的一些家長而言,連常規疫苗都不願意打,就更别提半強制性的補充免疫了。

拜這些因素所賜,那些曾經一度認為已經被消滅的麻疹、脊灰又有卷土重來之勢。

打疫苗起麻疹能治好嗎(反疫苗運動為禍不淺)3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疫苗接種一次恐怕還不夠

常見的一個反對補充免疫的觀點認為:兒童已經按規定接種過兩劑次了,已經能産生足夠的抗體了,再接種就會顯得收益不明顯,而要承擔的不良反應的風險卻相對更大了,那麼,參加補充免疫就顯得意義不大。這個觀點很有市場。疫苗,通俗點講就是讓人體在接觸外界中特定病毒前,用滅活或者減活的病毒,有組織、有計劃、有控制地提前暴露一次或幾次,以便激發人體免疫應答,每次接種疫苗,都是一次身體對抗病毒的預演,讓身體在接觸到真正的病毒前,提前準備好。

必須強調的是,接種疫苗後,并不意味着人體就不會再接觸這個疫苗對應的病毒了,人體以後會有大把的機會接觸這類病毒,每次病毒暴露後,免疫系統都通過之前習得的方法消滅這些入侵者,并再次強化免疫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說,每次病毒暴露,都相當于來一次強化免疫。

由于人和人之間會有很多差别,并不是所有人接種疫苗後,都能激發足夠強度的免疫反應,生成足夠的保護。因此,有些疫苗會接種兩次甚至三次。這就好比對免疫系統進行反複訓練。

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可以看到對脊髓灰質炎疫苗的介紹:“在熱帶地區,為了獲得充分保護,兒童需要服用多劑脊灰疫苗,有時需要服用十多劑。”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對免疫系統進行十多次訓練,才能把免疫系統訓練成為鋼鐵戰士,才能戰勝這些可怕的病毒。

因此,接受補充免疫的個體,由于之前接種的疫苗沒有産生不良反應,補充免疫再次接種的不良反應更是微乎其微,并且,個體也可以獲得更強的保護。綜合不良反應的降低和保護的增強,即便是個體,經過理性的利弊權衡後也是支持參與補充免疫的。

人類健康從來不是孤島

另一個常見的反對補充免疫的觀點是:不管是拔一毛還是得一毛,這一毛是我的自由,外人沒有權利拔,即便不叫“強制免疫”,改成“補充免疫”也是半強制性的,因此,我就不去接種。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出過“健康孤島”論。意思是說,在病毒面前,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是的,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塊土地可以成為健康孤島。也正是因為“沒有健康的孤島”,所以防止傳染并不僅僅是個體的自覺,群體預防也是另一個重要内容。隻有群體形成保護,個體才會安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付病毒是一場全人類的戰争。

他人健康也是自己的健康,這個原則不僅僅在流感這個問題上成立,在所有傳染性病毒面前都成立。病毒可以無差别地感染人類群體中的每個個體,所以,這就要求人類群體每個個體都要共同向病毒宣戰,這樣,人類才能像消滅天花一樣徹底消滅脊灰、麻疹這些疾病。

既然是戰争,就需要公民讓渡出一些自由——比如短暫的不便——給公共衛生部門,配合這個健康機構一起常規接種疫苗和補充免疫,以換取群體健康和更廣泛的自由。

這個理念也被貫徹到美國法院的一次重要判決中。在1905年的雅各生訴馬薩諸塞州 (Jacobson v. Massachusetts)案中,雅各生神父拒絕讓孩子接受強制牛痘接種,而起訴美國馬薩諸塞州政府。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定天花威脅整個社會的健康及安全,最終以7票對2票,裁決個人權益必須讓步給公共利益。此外,法官也裁定強制天花接種不是打壓人權,而是醫學界消滅天花的必要手段。

這個判例沒有涉及成年人的愚昧權,但是卻否定了兒童的愚昧權,即兒童不得因成年人的愚昧而喪失獲得健康的權利。這個著名判例,也是為人類和病毒的戰争奠定了法律基礎。

其實,對于個體而言,補充免疫對身體的那點風險是很小的。如果真的對疫苗過敏,那麼在常規免疫的時候,就已經過敏了,根本不必等到強化免疫的時候再過敏。即便是已經有了足夠的抗體,多給身體來一次演習也是個不錯的事情,而且世衛組織也說:“兒童每多服一劑疫苗,對脊灰的免疫水平就會更高一些。”

總而言之,對于麻疹、脊灰等傳染病,人們并非束手無策。恰恰是人們對疫苗,以及補充免疫的誤解如此之深,導緻了我們在前進路上的倒退。

□爽臨(科普學者)

編輯:李冰冰 校對:危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