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一台車是否足夠安全?
很簡單:
汽車碰撞測試成績是判斷一台車安全标準高低的直觀參考,但是這個參考并不全面,簡而言之,熱門車輛往往不會去進行測試,除非公認很強或很差的車;參與測試的車輛有很多都是冷門車,這樣既不會讓機構得罪企業,又能讓企業“投喂”機構。所以碰撞測試成績有沒有的參考就隻有看運氣了,如果沒有則要繼續往下看。
材料參數是判斷一款車的碰撞保護能力的重要參考,不過那種拿尺寸去量厚度的做法是非常業餘的,甚至可以說毫無參考價值;比如防撞梁,薄一些的防撞梁不見得強度低,反之也不見得強度高。
因為材料本身的強度是可以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汽車用鋼闆的屈服強度最低才300Mpa,最高可以達到1500Mpa左右,比如熱成型鋼和馬氏體鋼;鋁合金材料的強度往往偏低,但也有能達到600Mpa左右的标準,并且确實在量産車上作為防撞梁的材料使用過。防撞梁的強度不需要太高,否則無法在中高速碰撞時有效變形以傳遞撞擊力,但600Mpa左右還是有必要的。
參考下圖,一台車不同位置的材料強度參數是最重要的參考。
一般認為車身主體部分的強度要在300-600Mpa之間,作為核心的防撞梁要有600Mpa左右;在車頭兩側和側面起到碰撞保護作用的A/B/C/D柱的強度要更高,A/B柱尤其要高,屈服強度超過1000Mpa才是理想标準。抗拉強度的數值比屈服強度大,所以一般看屈服強度,其他位置可以适當低一些。
如果一台車敢于公布車身材料的詳細參數,這最起碼能一定程度的說明車輛的安全标準高。
配置很重要
首先是“主動安全配置”,說穿了就是安全氣囊;氣囊宜多不宜少,足夠多的氣囊才能保證車輛不同角度的撞擊或被撞擊時起到有效保護作用。
比如方向盤喇叭下面的氣囊和副駕駛正面的氣囊在正面撞擊時能起到防止撞傷的作用,側面碰撞時則需要側氣囊保護肢體,頂棚兩側的頭部氣簾更重要;至于膝部氣囊自然也是有沒有強,但這個位置即便沒有氣囊也不見得會造成過大程度的損傷,因為安全帶能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安全駕駛的前提一定是先系好安全帶。
主動安全配置是近兩年購車時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兩項分别為:
隻要默認打開這兩道程序,車輛低速駕駛時會自動偵測前方道路,發現障礙物的時候如果司機沒有刹車、車輛則會自動刹車;主動刹車不能100%的有效發揮作用,但也比沒有這項功能強。
個人駕駛的車輛有這個功能,用車過程中觸發過兩三次;一次是小動物從車頭盲區橫穿過去,一次是行駛中車道偏移沒有及時發現。
主動刹車隻能在低速時發揮作用,全速自适應巡航則是在中高速時有效發揮作用;設定好巡航時速,車輛偵測到前方車輛減速則會同步減速、即便是前車刹停後車也能停下來,如果沒有刹停則會在前車加速或變道後自動加速到定速标準。這樣的安全配置是很重要的,而這兩項配置都屬于輔助駕駛系統;所以輔助駕駛系統雖然還不夠成熟,不能當作自動駕駛來使用,但作為輔助安全系統也很有價值。
被動安全一般指“行人碰撞保護”,這項功能能在車輛碰撞到行人或非機動車的時候,減少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傷害;一般方式是小幅度彈起發動機艙蓋進行緩沖,有些車輛會在前擋風玻璃下面加上行人安全氣囊。
這是一項人性化的安全配置。
總結:
判斷車輛的安全性高首先要看碰撞測試結果,如果沒有測試就去找車輛的材料參數,還沒有的話那就隻能看一看配置了,或者再看一看車友們的普遍評價。新能源汽車多出一項參考,選車時要看動力電池的可靠性,但電池的參數不是普通人能看懂的,所以需要看一看車輛相關的舊資訊,看一看自燃率高不高。
但不論車輛的安全性能評價是高還是低,在公路上都要避免與大型車輛并行或競駛;因為這些車的總質量可以有幾十噸,碰撞瞬間的動能是巨大的,強度最高的普通乘用車在大型客貨車的面前都會弱的像紙殼一樣,所以安全駕駛意識也非常重要。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内容請點贊關注評論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