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詩句?有關清明的詩詞清明是紀念先人的傳統節日,民間習慣在這一天掃墓填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有關清明詩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有關清明的詩詞
清明是紀念先人的傳統節日,民間習慣在這一天掃墓填表。
此時太陽黃經為15度,氣候溫暖清爽,草木開始發出新的枝芽。南方農諺有:“清明竹筍出,谷雨筍出齊”而東北是“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曆來有關清明的詩詞很多,傑出的詩詞名家都留有筆墨。流傳廣泛,衆人皆知的有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口語化,通俗流暢,意境優美,富有風趣,看一遍就能記住不忘,身臨其境一般。從路上行人感受描繪出清明時節南方天氣特征。而東北有些時節還“清明不斷雪,谷雨不斷霜。”杏花尚含苞待放,隔河看柳,綠意萌生,也風和日麗,生機勃勃。
白居易寫過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青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别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具體形象反映出唐代清明祭掃時燒紙痛哭悲哀狀況,鮮明如畫,真切動人,富有文獻價值。寒食通稱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為了紀念先賢,不生火做飯。有的地方将清明也叫作寒食。後來寒食的提法漸漸減少。三天不生火做飯,吃寒食,能堅持下來嗎?
與白居易同時代的韓翃也寫過一首《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
《西京雜記》記載:“寒食禁火日,賜候家蠟燭。”這首詩曾受到皇家青睐,留有禦筆欽點。然而,它嘲諷的卻是皇城内宦官達人,動用煙火,不守民俗。足見三日不生火做飯,吃涼的食品,是難以付逐的,隻是傳說而已。“春城無處不飛花”已成曆代傳誦的名句。
清明時節,風光明媚,不僅宜于祭掃添墳,也适合出行遊玩。元稹在《寒食日》詩中寫道:
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遊。
碧水青山無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
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也曾寫出《寒食與器之遊南塔寺寂照堂》
紅英掃地風驚曉,綠葉成蔭雨洗春。
記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與此翁鄰。
也有人流落他鄉,不能親臨祖籍故裡祭掃而發出鄉愁感歎,清朝《長生殿》作者,詩人洪昇曾寫出這樣五言絕句:
七度逢寒食,何曾掃墓田。
他鄉長兒女,故園隔山川。
我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典詩詞王國,不管什麼樣的風情景物,佳節人生習俗感悟,悲歡得失,都能從中找到潛移默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營養的基因。現在這裡羅列的有關清明的詩詞,足以看出它是一個人人重視祭祀先人傳統節日,孝道亘古不變,經久不衰。不過随着時代變遷,科技進步。移風易俗,三天不生火做飯的習俗早已不見。添墳在農村還可以進行,城市公墓唯有祭掃了。每當清明前後,祭掃的車流人流擁擠不堪。燒紙是禁止的,隻好俸供鮮花祭品,傳遞敬仰和思念。清明已成法定假日,祭祖風氣世代傳承,緬懷不忘。
目前,每平方米土地最昂貴的價值在哪裡?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回答:公共墓地。而且産權二十年。再加上火葬費用,的确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時常聽見老年人歎息:死都死不起了,恐怕增加兒女負擔,還是厚養薄葬為佳,對不?
縱觀世界上安葬形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和天葬。好些傑出人物已做出榜樣,不要墓地,将骨灰撒向田野或江河、大海,回歸自然,開拓出生命終結時安葬的簡約方式。
有位兒子,遵照父母遺願,将二老骨灰撒入大海。清明時節又有些反悔,見不得人似的,生怕熟人譏笑。思索良久,寫出一首打油詩,慰撫自我心靈,寄托哀思。
清明節時祭掃忙,更加思念爹和娘。
音容笑貌活在心,養育恩情永不忘。
這豈不是最好的紀念嗎?無可厚非。
紀念在于繼承,不必拘于形式。
心祭是最真誠的祭念,俗話說:心到佛知,豈不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