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到的康佳集團,是一家在A股和B股都有發行股票的老牌上市公司。
現在同時存在于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已經不足80家;比起A股近1.5億的開戶數量,B股隻有不到300萬的開戶數量。
當年為了吸引外資,在1991年~1992年期間,中國股票市場發行了B股(B股是指在境内的上市公司,發行的人民币特種股票),并且規定隻能以美元和港元交易。
B股市場目前處在邊緣化的狀态,沒有什麼新股,也沒什麼增量資金;也許未來B股将不複存在!
而康佳集團,早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地位,似乎也處在邊緣化的狀态中。
改革開放後,成就的首家中外合資公司——康佳集團我們現在熟知的“改革開放”這個詞,是“對内改革,對外開放”的縮寫。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确定實施“改革開放”後,1979年7月15日,廣東、福建正式被批準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在這個背景之下,1979年的12月,原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批準了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成立:廣東省光明華僑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也就是現在康佳集團的前身,不過康佳集團後來把1980年5月21日定為正式開業的時間,通常的說法是因為商标“KONKA 康佳”是在這個時間點上正式确定的。
不過剛開始成立時并沒有做電視機,隻是生産一些收錄機、電子手表、電子元器件一類的小物件。
康佳集團的電視機出口量,在1990時躍居全國第一,不過有90%的銷量是由康佳集團的外方股東協助達成;不過這也是康佳集團外方股東的核心優勢。
康佳集團的外方股東香港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其董事長林中翹原來是廣東中山人,讀完中學後沒多久,他先是去澳門待了一個月,然後轉到香港。
林中翹先是在日資與美資的公司積累了一些經驗與資源後,在1969年與黃道源共同創業,剛開始時是生産小型收音機賣到美國,1979年在僑務辦的的引薦下到國内投資。
香港港華電子創辦的時間,正是電子工業興起沒多久的時候,香港港華電子與美國通用電氣、美國愛默生電氣、日本東芝、德國西門子等公司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那個年代國内的工業體系關不發代,原材料的采購也沒有現在這麼容易,因此與香港港華電子合作,也有助于原材料的采購,同時也有助于産品的外銷創彙。
可以說當時林中翹手上的國際市場渠道正是康佳所需要的,不過這已經是曆史了,1997年12月,康佳集團用了8億港元收購了港方股權,不過1936年出生的林中翹也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
并且中方的股權,在1986年由廣東省華僑企業公司移交給深圳特區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直到今天,華僑城集團依舊是康佳集團最大的股東,大概持有21.75%的股份。
目前,康佳集團總市值A、B股加起來不到200億元,寫文章的時候A股4.81元/股,B股1.98元/股。
制造業向内地轉移的紅利過去後,康佳集團能否再創輝煌怎麼說呢?雖然1984年康佳集團第一條彩電整機生産線正式落成後,業績從不足3億元開始,到1999年破百億,成為彩電巨頭,但一直以來似乎都是隻有量沒有質的感覺。
1984年開始做電視機後,直到2002年,康佳集團經曆了輝煌的一段路,不僅在1988年稅後利潤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715萬元,更是獲得了主管部門授予的一系列榮譽;借着這些“東風”,1992年就成功股改,并在深交所上市成功。
其實當年也有一個市場格局變化帶來的紅利,那就是制造業向内地轉移,包括電視機,當年從事電視機生産的少說也有數百家。
盡管康佳集團創造過蟬聯國内彩色電視機銷量冠軍的寶座超過5年;不過當年國内80%的市場都被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占據,國産的這些電視廠商,包括康佳集團其實最終都是以價格取勝。
當年彩電産品的競争有多激烈?據網友提供的資料,2002年之後,康佳康團銷售淨利潤直接降到1%左右;而且價格戰帶來的後果就是品牌形象一路下降。
面對這種情況其它幾家公司都重新調整戰略進行了産品的升級,康佳集團卻是反其道而行之,2007年投身于房地産;房地産确實讓康佳集團獲利挺多,也因此在産業鍊上的布局落後于人,帶來的就是在該領域的競争力下降。
不過也許康佳集團早期定下的戰略注定了不會那麼專一,上世紀90年代,康佳集團提出一戰略就是:股份化、多元化、集團化、國際化。
2018年,康佳集團再次确定了“一個核心、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的戰略,制定五年,達到千億營收的營收目标。
不過2021年,康佳集團的總營收500億元不到,估計設定的五年達到千億營收沒戲,有網友整理了康佳2021年産品銷售的情況:
2021年深康佳A主營業務總收入為491.07億元,主營業務總成本為514.66億元。
其中:彩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73.00億元,營業成本為69.23億元;白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99億元,營業成本為33.95億元;環保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43.55億元,營業成本為40.31億元;工貿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296.83億元,營業成本為295.15億元。
發現一個事情沒有?每一項業務的成本都非常的高!
2019年底,華為芯片斷供,一時間,資本掀起了一股“芯片熱”,康佳集團剛好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儲存器主控芯片的設計和銷售,這股“芯片熱”讓康佳集團在2個星期内收獲9個漲停。
不過狂熱過後,大家發現這種芯片就2元錢一顆,年銷量上億顆也就2億元;芯片和芯片之間并不一樣,有些芯片的技術含量并不高,因此毛利也很低。
我們可以對比看下目前在同一領域的三巨頭,美的、海爾、格力的研發投入情況:
2021年美的研發投入120.14億元,占營收3.52%、海爾研發投入89.66億元,占總營收3.94%、格力研發投入62.96億元,占總營收3.48%;而康佳則隻有6.33億元,占總營收的1.29%
康佳集團成立42年以來,曆經了6任董事長,最開始的鐘雲天上任,到1994年任克雷,再到2005年的侯松容,2014年先是吳斯遠上任,沒多久改成了陳躍華,現任董事長劉鳳喜則是2015年開始上任。
對于一家在1999年就破百億的公司來說,其業務範圍也是一直在增長,還是國營性質,資源也不缺,到2021年營收連500億元還差點,這二十來年幹嘛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公司性質在那裡,不管誰上任當掌舵人,采用保守一點模式經營也正常,誰也不願意拿自己的前程與市場做賭注;接近500億元的營收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 END-
深圳上市公司系列-第117家-康佳集團
我是“木木叔在深圳”,有空就研究下在深圳的那些上市公司,順便練習下寫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