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抄寫?“編席打簍,養活幾口兒”這是我小時候常聽人講的一句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散文詩抄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編席打簍,養活幾口兒。”
這是我小時候常聽人講的一句話。
編席打簍,泛指編織——編織席子、簍子、筐子、籃子、囤子等,是莊戶人家謀生的手藝。編織出的物品,除自己家用之外,可以拿到集市上換錢。莊稼人,沒有别的本事,想過好日子,就靠一個“勤”字,再加一個“能”字。這“能”字中就包括了編席打簍。
其實,編席打簍并不難,隻要願意幹,一學就會。
我十五、六歲時就掌握了一些編席打簍的技術。其中,我做得最多的,就是編席子。
在我們家鄉豫東甯陵,編席子所用的原料有兩種,一是秫稭彌子,二是蘆葦彌子。彌子,是我們家鄉方言,普通話叫篾子,河北話叫眉子——孫犁在《荷花澱》中描寫女人編席子用的就是“葦眉子”這個詞兒。
秫稭彌子,就是高粱篾子。
我們家鄉把高粱杆兒叫秫稭。
秫稭剝掉葉子,用刀子破開,視其粗細,一剖為二,或者為三。然後,水淋濕,用石磙碾軋,碾軋得平而軟。再然後,用刀子在硬地上壓緊了,一根一根刮去秫稭瓤子,刮得幹幹淨淨,刮得白白亮亮。至此,秫稭彌子制作完成。
這樣,就可以編席子了。
編席子講究幹淨利索,眼明手快。手快就不用說了,手快出活兒。而出好活兒,就要靠眼力勁兒。這麼說吧,在編席子的過程中,正在編織一根秫稭彌子,而接下來用哪一根秫稭彌子已經看準了選好了。面前一堆秫稭彌子,有粗有細,有寬有窄,隻有搭配得好,編出的席子才能夠花紋勻稱細密整齊。這,都要憑編席子的人眼明。眼明才能手快,眼明手快才能做活兒幹淨利索,才能出活兒出好活兒。而能做到既眼明又手快,不那麼容易,是實踐中得來,是量的積累,是經驗,是磨練,正所謂遊刃有餘熟能生巧。
席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太廣泛了——特别是物質還很匮乏的年代。鋪床、坐墊、牆圍、囤糧、蓋房、吊頂……可以說無處不在。嬰兒出生睡在席子上,幼兒翻、坐、爬在席子上,青年男女結婚要換上編織着大紅“囍字的”新席子……人一輩子都離不開席子呢!
有一種席子,窄而長,囤糧食用的,我們家鄉話叫折子——普通話叫茓子。那時候,家家都有糧食茓子。糧食茓子茓的主要是紅薯幹兒。
農家用來盛糧食的茓子,對,折子,大多是秫稭彌子編織而成。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公社供銷社收購站收購葦彌子編織的折子,據說是運往邊疆建設兵團,做倉儲糧。
這種折子有嚴格的尺寸要求,長十丈,寬一尺二寸。收購價為一等品十元五角,二等品九元八角,三等品八元九角。
本地葦子産量小,供銷社就從外地采購葦子,賣給編織戶,專供編織這種折子。
編織這種折子,一挂,也叫一盤,可以掙三、四元錢。一般的編織手,三、四天能夠編一挂,快手有一天一夜編一挂的——那是相當厲害了。
這樣,編折子就頂得上甚至超過國家幹部的收入了——我知道我們公社小學和中學有幾位公辦教師月工資是二十九元五角。
但是,錢不是那麼好掙的。買回葦子,要剝葉、剖片、泡水、碾軋,然後才是編織。把一根一根葦彌子,編織成一挂百尺長的折子,豈是容易的事情。
編折子要蹲在地上編。蹲得時間久了,腰酸、背痛、腿發麻發木,像灌了鉛般沉重,骨頭散架了似的。那種滋味,實在是不好受。手上紮刺,被葦彌子劃破,更是經常發生。冬天的時候,手上裂開一道道口子,往外浸血,觸碰着葦彌子,一陣陣鑽心般的痛。手上繭子又厚又硬,處處疤痕。
再說,白天要到生産隊上工。編折子,就隻能在收工之後,擠時間,跟打仗似的,争分奪秒。大部分時間,是在晚上,常常到深更半夜。哪裡有什麼整天時間。若要整天在家編折子,不到集體出工,那還不成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典型,挨批挨鬥。即使不挨批挨鬥,大多數人也不會那樣,當時人們的思想覺悟都挺高,愛社如家。當然,也有不自覺的,總想偷空子在家編折子,或者偷奸耍滑,在生産隊出工不出力,留着力氣回家加班加點幹。所以有順口溜兒唱道:“隊裡活,累不着;下了工,累不輕。”不過,那隻是少數人。
編折子,掙的是汗水錢、挨凍錢、熬夜錢。前面所講編折子收入頂得上國家幹部的話,說白了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叫花子唱小曲兒——窮開心。
我編折子,趕不上那些手快的人。我是慢手。我編一挂折子,往往需要十多天時間——當然不誤生産隊出工。人常說“慢工出好活兒”,這話我信。實誠人做實誠事。我編的折子,席邊整齊,花紋密實,尺寸長短寬窄嚴格符合标準。所以,到收購站交貨驗收等級高價錢高。
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雖然不斷進步,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還沒有擺脫貧困,尤其是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緩慢。百姓生活還不富裕,勞動收入很低。以我們生産隊為例,一個整壯勞力一天的工值不到二角錢。編席打簍,正所謂“農業不足副業補”。
苦不苦?苦。
累不累?累。
可是,因為希望,我們快樂前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日子,在一天天變好。
如今,欣逢盛世。
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不知,還有沒有人記得編席打簍?編席打簍之類養家糊口的手藝,是否還有人喜愛并繼續傳承?
編席子,是我四十多年前的經曆。
我最後一次編席子,是在一九八零年。當時,我剛從師範畢業,在甯陵縣完全中學工作。
放暑假了。
我要在這個暑假裡,再編一回席子。這次,我是給自己編席子,自己用,而不是拿到集市上換錢。
因為,我要結婚了,在老家,在爺爺、奶奶蓋的老房子裡。
老房子是土坯牆,灰小瓦頂,起脊。老房子很破舊,牆皮斑駁脫落,梁、檩、椽、箔都呈黑油漆色。
我們那時結婚沒有新房子——對新房子是想也不敢想,我三個哥哥結婚都是在老房子。老房子很好啊,這是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養育我們長大成人的地方。這裡盛滿天下最珍貴的親情,至尊至高,大恩大愛。
老房子做結婚新房,也要有結婚新房的樣子。我要讓妻子踏進這個房子,眼前一亮,又驚又喜。當時我們家仍是窮——雖然已有好轉但是還沒有走出艱難困境。我沒有錢,一件結婚家具也沒有添置。我所能做的,就是因陋就簡,編些席子,拿席子來裝飾我們的婚房,給它美美容,使之增加些喜慶色彩。
在我成為教師的第一個暑假,懷着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憑着自己還不算太笨拙的手,我把一捆捆秫稭變成了秫稭彌子,又變成了秫稭席子——鋪床席、圈床席、夾牆席、頂棚席,帶着紅紅的“囍”字。
果然,老房子煥然一新。
我和妻子結婚後雖然在老家住的時間不長,但是老家卻給了我和妻子許多美好的回憶。
編席子,布置婚房,隻是其中微小一事。
幸福,并不一定依賴物質,更多的是在于精神。當然,我不否定物質的作用,但我更看重精神上的富有。
請記住——
勤勞,善良,堅強,樂觀。我們的世界,将充滿陽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