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領導力”系列(十八)頭腦風暴法又稱腦力激蕩法,最早由Alex Osborne在1930年代推薦使用,從美國推廣到全球,成為人們發明創造與改善活動的法寶。這是一種利用小組活動,大量激發與搜集創意思考的有效方法。組織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法發掘群體中原本深藏不露或潛在的主意與點子,以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頭腦風暴法的适用場景:面對個體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時;面對跨專業的疑難問題時;面對跨職能的疑難問題時;面對長時間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面對重大或重要決策時。 開好頭腦風暴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從九個方面入手。
一、議題選擇
議題是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或難以決策的事項,為議題找答案是頭腦風暴會的目的。議題的選擇應注意:1.從平日懸而未決的問題着手。議題必須與參與者的層次和關心程度相匹配,以參與者一直期待解決的問題為最佳。 2.有些議題比較複雜,讨論時無從下手或容易泛泛而談,因此應将一個複雜議題拆解為若幹個小主題,使參與者能夠聚焦。 3.議題的内涵應該明确,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
二、人員選擇
頭腦風暴會的參與者應選擇熟悉流程的專業人員,包括利益相關者,議題所涉及的部門、職能、層級均應有代表參加。 人數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為5~11人比較适宜。人數過少,不能充分覆蓋不同部門、職能、層級思考的角度;與會人數過多,容易因雜生亂。
三、會議時間
頭腦風暴會的時間不宜過長,建設一個小主題的讨論時間為20~60分鐘,一個議題可拆分為多個小主題進行讨論。
四、人員角色
▌引導員:負責引導、激發、鼓勵參與者思考并發表意見,控制現場節奏與氛圍,營造自由奔放、相互尊重、相互啟發的氛圍,并将參與者的觀點轉化為機會點。 ▌主持人:召集、主持會議,圍繞主題鼓勵參與者發言。 主持人應注意以下事項:1.嚴禁批評或評價他人意見; 2. 追求數量,意見越多越好; 3.保證參與者能夠看到所有人的意見,可以在白闆寫下所有改善建議,并借此激發大家更多新點子; 4.激發參與者提出各種奇思妙想; 5.取長補短,鼓勵參與者對他人已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或進一步發散。 主持人須知: 在參與者發言氣氛相當熱烈時,可能會出現許多違背會議原則的現象,如起哄或嘲笑别人的想法、公開評論他人點子等情況,此時主持人應當立即制止。主持人應帶領與會人員圍繞會議議題,每次隻讨論一個方面。這是平行思考,有利于提高會議效率。一些參與者會時不時偏離主題,主持人應禮貌地将其發言拉回主題。為避免參與者疲勞而産生厭倦情緒,主持人應控制好時間。會議結束時,主持人表示感謝并鼓勵大家。 ▌記錄員:負責将大家的點子忠實地記錄下來。 記錄員須知:1.記錄員應依照發言順序編号記錄點子内容,在發言含糊不清時,可向發言者确認,如發言内容過長僅記錄要點即可。記錄要字迹清晰,版面整潔。 2.嚴格忠于發言者的内容記錄,避免遺漏、誤解、擅自诠釋。 3.注意記錄的分類整理。為了不約束發言者的思維,記錄時不要分類,可在會議結束後對記錄進行分類整理,必要時可與具備專業知識的專家組從可行性、緊急性、應用效果、投資回報率等多個角度進行篩選,以選擇最恰當的點子。由于用頭腦風暴法産生出來的點子大部分都隻是一種提示,極少可以直接解決問題,因此,整理、補充和完善工作尤為重要。 優秀的管理者可以既是主持人,又是引導員。當這兩種角色合二為一時,會議效率會更高。頭腦風暴會導入初期,外聘顧問師擔任引導員是非常必要的。
五、場地與器材準備
會議場所:應選擇獨立的會議屋,避免幹擾; 會議器材:白闆、投影儀等; 會場布置:為保證全體人員都能看到白闆或投影上的發言記錄,座位安排應以“凹”字形為佳。
六、會議原則
1.禁止評論他人點子的好壞;
2.天馬行空的想象最受歡迎;
3.重數量不重質量,為了激發靈感,可以提出任何想法;
4.鼓勵利用他人的點子加以想象、變化、組合等,以激發更多、更新的靈感;
5.會前集體上交手機,不準參與者私下交流,以免分神或打斷别人的思考。
七、會議流程(頭腦風暴會引導路徑)
根據不同的議題制定适合的會議流程,流程可以參照下圖的引導路徑。頭腦風暴會通常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一次會議可以是一個議題或多個小議題,小組活動則根據需要多次進行。以下引導路徑中需要多次小組活動:
1.活動前報告。主持人可以請問題主人提前準備一份專題報告來介紹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主人報告時應選擇白帽思維,盡可能呈現事實,輔助實物樣品、數據等呈現議題内容,不要對議題内容進行分析、評價,避免形成先入為主的情形,影響參與者思維的發散。 2.SDA項目。根據議題進行第一輪“發散—聚焦”閉環,确定關鍵主題SDA項目。 3.目标/對标。目标需要拆解成目标清單,盤點現狀,将現狀與目标進行對标分析,輸出問題點清單。 4.問題點。對問題點清單進行層别歸類歸納,輸出關鍵問題點。 5.改善對策。針對關鍵問題點,逐個進行原因分析,進行又一輪“發散—聚焦”閉環,輸出改善對策。 6.優先排序ABC。對這些改善對策進行排序,輸出優先措施排序ABC。 7.歸納分類。将行動措施拆解成子行動和實施步驟,再進行歸納分類,制定甘特圖,便于統籌策劃,分步實施,協同推進。 8.改善措施與問題點/評判。将改善措施與前面識别的問題點進行對照檢查、評判,“效果達到預期Yes”或者“措施經實施驗證-證實”;轉入下一步,“效果沒有達到預期No”或者“措施經實施驗證-證僞”;回到改善對策這一步,重新檢讨改善對策。 9.改善總結/改善專案。對取得預期效果的專項措施進行改善總結,以PPT的形式輸出改善專案。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複盤的過程,是團隊提升的增值過程。同時,PPT作為知識加以沉澱、累積,便于内部學習、複制推廣。 10.達成目标。盡可能召集更多的參與者,在會上分享改善專案PPT,評委評價達成目标的程度,以及專案的創新性、難易程度、可複制性、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等,給予改善團隊獎勵,獎勵重形式輕物質,激發團隊改善熱情。 11.結案。将改善過程和總結輸出内容整理成标準文件存檔,并在内部組織複制推廣。
八、實施要點
1.相互激發。為了讓參與者相互激勵,引發靈感的連鎖反應,應督促參與者在規定時間内(通常為5分鐘)将自己的靈感寫下來,并要求他們在各自發言前将内容整理清晰,以便記錄員記錄在白闆上,可以讓他人産生更多聯想。 2.發言順序。當需要不同層級的人員參會時,主持人應注意發言順序,安排低職級的人員先發言、高職級的人員後發言。如果高職級人員(無論技術職級還是管理職級)先發言時,會習慣性帶上結論性與專業性意見,其權威會無意識地壓制低職級人員。低職級人員先發言,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更放得開,另一方面他們會陳述一些管理層往往沒有注意到的細節,這些細節對分析問題十分有利。 3.發散與聚焦有序進行。發散時,參與者發言應自由奔放,多多益善;聚焦時,主持人應組織大家先澄清,再歸類,再概括,再抽象。發散時,不可澄清與質疑,否則背離自由奔放的原則;聚焦時,組合采用層别法、流程圖和邏輯樹進行歸類與概括總結。發散與聚焦是一個有序的過程,通過如下案例來演繹這一過程。 案例:依設定目标,對照現狀找問題及改善措施。 第一步:對标。對比現狀和目标。 第二步:發散。頭腦風暴過程中将流程圖與邏輯樹組合使用。 情形一:流程型主題,将流程步驟确定下來,頭腦風暴找問題。 情形二:非流程型主題,用邏輯樹拆解,通過頭腦風暴找到解決方法。将複雜問題拆解成元問題,即初始問題。複雜問題是一個概念,元問題可以直接采取糾正措施,拆解才是關鍵。 第三步:運用頭腦風暴在流程或樹形分解中找出具體問題點,通過“發散—聚焦”的閉環,輸出問題清單。 第四步:針對問題點,再“發散—聚焦”,完成又一個閉環,輸出改善建議。 再發散。充分發散收集到的點子,再投票篩選。 再聚焦。對點子進行歸類彙總,并形成行動要點。 第五步:歸納總結。檢讨改善方案能否解決全部問題,如不能,則根據需要再進行頭腦風暴會,找新方案。 第六步:确定改善執行優先順序,輸出行動清單。 第七步:将行動清單制成甘特圖。
九、管理工具與方法
頭腦風暴會過程中會用到一些管理工具與方法,在此羅列清單如下:層别法、過程方法與流程圖、系統方法、邏輯樹、5WHY法、小組活動、垂直思考、水平思考、麥肯錫思維。頭腦風暴法從初學到領悟,再到習慣性應用,需要較長的過程。這是管理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項目管理資料合集的同學可先關注然後私信我哦
更多精彩内容請點擊“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