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是倫敦的一名巧克力制作師,他要告訴我們非流水線生産的巧克力是如何制作的。
其實世界上的在售的巧克力大部分是由四五家巨頭供應制作的,但是一些非流水線生産的“手工巧克力”正在成為人們的新寵。從豆子到巧克力棒,這些“手工巧克力”是怎麼誕生的呢?
Dom就想告訴你背後的故事。
你喜歡的巧克力就是從這樣清雅的小花開始的。
這個花很特别,它是直接長在可可樹的樹幹上的,它們長大後就變成了可可豆莢。
可可豆莢會有很多不同的顔色,明亮色系讓人看得就心情舒暢。
彩虹色可可豆莢了解一下?
每一個豆莢裡面,都有白色的黏糊糊的一拖東西,裡面一般包含了25-40顆可可豆。
粗看之下有一點像山竹……
切開來看是這樣的。
不同品種的可可豆,切開來的顔色是不一樣的,大多是這種閃閃發光,一看就很好吃的紫色,不過也有一些豆子會是接近白色的。
豆子被采摘後要去除外面的白色粘液,然後裝箱。因為可可本身産地的關系,箱子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木箱裝載,然後蓋上香蕉葉,就這麼放置發酵5-7天。
别小看這5-7天的發酵,它對最後成品巧克力豆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
原來包裹在豆子外面的那層黏糊糊的東西含有大量的糖分,有它的幫助,豆子就能自然發酵了。水分和其他液體會流失,豆子就變成了我們印象中的咖啡色。
發酵過程中,會升溫到大概50℃,其實,所謂的生巧,也不算太生吧。
發酵結束後要把豆子移到太陽下,進行7-10天的暴曬。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對豆子進行翻面,保證它們幹得均勻。
在傳統的做法中,人們會在可可豆中間散步來幫助它們翻面,嗯,當然是赤腳的,此處似乎有味道。
曬制好的豆子就會送到相應的交易時長。Dom說,像他這樣的手工職人,這幾年都在盡可能的直接和當地農名産生聯系,直接從農民手裡手豆子既可以免去中間環節的費用,提高農民受益又可以相應的得到更好的豆子。
拿到豆子當然要先将豆子分類。這個工作全靠經驗判斷,因此時一個手工分揀的過程。
匠人們要去除石頭、樹枝、破損的豆子這樣的雜質,隻有最好的豆子能被留下來做巧克力。
TADA~~這就是烘豆機了。
是的,這是一個自己加工過的烤箱,因為很難買到小規模烘豆需要的器械,所以就隻能自己做了。豆子要放在滾筒裡烤20分鐘左右。
烤完的豆子要經過這個神奇的機器——破殼 揚谷器。
這個神奇機器的上半部分是榨汁機,我們用它把豆子碾碎。下半部分的揚谷器其實是吸塵器改的,它可以吹走較輕的殼,最後留下的就是我們要用的部分可可粒了!
然後我們慢慢把可可粒放到這個特殊的攪拌機裡,它有兩個50公斤重的花崗岩石輪。
也是在這過程中,按照需求加入牛奶和糖,慢慢調味。
兩天後,就會變得比較順滑,開始有我們熟悉的巧克力的樣子了對不對?巧克力要在這個攪拌機裡待上3天,不停地攪拌會讓巧克力變得越來越絲滑。在這個過程中,攪拌的節奏、溫度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口感。
3天後,巧克力出鍋了!
但是并不是馬上拿來用哦,還要放置幾周,才能讓味道更棒。
巧克力浪!
調和巧克力,讓它變得絲滑有光澤。
看一眼成品!是不是很想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