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學校陸續放寒假,這段時間家長和孩子之間圍繞獎狀發生的事件比較多,孩子有從學校拿獎狀回家的父慈母賢,孩子空手而回的則雞飛狗跳。
在期末放假時學校頒發的各種獎狀中,含金量最高的、大家最為認可的,非“三好學生”獎狀莫屬。所謂“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說白了就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表現都很優秀,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緻認可,才能夠拿到“三好學生”獎狀。
在實際情況中,獲得“三好學生”獎狀的一般都是期末考試成績最好的那幾名學生的某一個,第一名拿到的概率更高,但并不是誰成績第一名就一定能夠拿“三好學生”獎狀。
近日,就有一位學生家長在網上傾訴,說自己的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學習成績就在班裡名列前茅,一二三年級成績鎖定班裡前五,從四年級開始更幾乎每個期中期末考試都是班級裡的總分第一名。但是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上學期結束,自己的孩子隻拿到過2次“三好學生”榮譽。
問老師是什麼原因,每次都找各種理由說孩子不夠優秀,這次說孩子體育不夠好,下次說參加活動太少,總之每次都是孩子不夠優秀。
這位家長表示,為了達到老師所說的各種要求,這幾年來她和孩子也是拼了,體育不夠優秀就鍛煉身體,達到優良了;活動參加不夠多就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把得獎欄都填得滿滿的,還拿了班裡的第一。另一方面學習也沒落下,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一二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五六點又起來。
眼見孩子已經上五年級,即将面臨擇校考試,而“三好學生”榮譽又是很多外校考試的門檻,如果沒有這個榮譽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對此,該家長感到十分焦慮,并質疑老師是故意在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因為他們私底下沒有“打點”好老師,所以就這樣把自己孩子擇校考試的機會直接卡死。
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主要分成三種觀點:
第一種網友認為老師确實是在借各種理由為難孩子,好讓家長送禮,這樣的老師師風師德有問題,應該予以抵制和投訴舉報。
第二種網友認為“三好學生”要求學生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且都達到優秀,不單單是學習成績好就行的,家長和學生還是要找找自己的原因,看看到底是哪做得不夠好,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第三種網友認為“三好學生”沒有明确的評選标準,更多是憑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的主觀判斷,受到老師個人喜好的影響很大,容易出現跟誰的家長關系好就把榮譽頒發給誰的情況,不應該有這麼高的含金量。
不得不說,網友們說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包括家長本人的質疑也存在其合理性。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況且其孩子本身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确實是“三好學生”的有力競争者,加上擇校考試越來越近,對“三好學生”這項具有指标性的榮譽自然格外上心,無奈僧多粥少不能如願,心中焦慮情有可原。同時也正是名額有限,不可否認滋生了一些尋租的問題,哪怕老師不存在“收禮”的問題,在評定獎項時多多少少也會受個人喜好的影響。
那麼,一張獎狀是否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在筆者看來未必。相信很多網友對“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都還有印象,小學時期的“五道杠少年”非常優秀,不僅是班級裡的“三好學生”,還是“全國五星雛鷹獎章”、“全國百名中國優秀好少年”、中國少先隊武漢市副總隊長,同時還在多個重要刊物上發表過上百篇文章,可以說優秀得無以複加了,武漢市的重點中學随便挑。但結果呢,他沒能一直延續奇迹,高考隻考上了一所民辦三本。
相反,當時和他同班的“不屑弟”跟他比起來,隻不過是老師眼中性格比較開朗、喜歡調皮搗蛋的“學渣”,可他卻沒有因為不受老師重視而自暴自棄,反而一直默默努力,表現出了驚人的後勁,最後成功被哈佛大學錄取。
當然,據“五道杠少年”的大學同學介紹,他雖然隻考取了民辦三本,但他的水平在學校裡也屬于非常優秀的那種,尤其是英語水平和領導能力,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緻認可。
通過“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的成長對比,筆者想說的是,不宜過度看重“三好學生”的虛名,更應該教育孩子正确地對待挫折和榮譽,拿到獎狀固然值得高興,沒有得到榮譽也不要自怨自艾,讓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之中。不管有沒有獲得榮譽,隻要自己抱定一個信念,堅持努力,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這樣才能赢得人生長跑。
榮譽隻是一個符号,象征你以前是怎樣的一個人,并不能決定你的将來,将來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正确看待榮譽,幫助孩子培養抗挫力,做一名長跑型選手。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來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