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劉禹錫苦盡甘來,生活較為優越,常與裴度、白居易等人唱和往來。曆盡半生坎坷,走到了人生的暮年,但他心中的那團火從未熄滅。
841年,劉禹錫寫了一篇壯懷激烈的《秋聲賦》,将胸中的豪情揮灑而出。這不是他第一次歌頌秋天,比如那首著名的《秋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在劉禹錫眼裡,秋天是高亢的,是遼闊的,是一個适合展翅高飛的季節,完全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情緒。即使是在人生的暮年,秋風就像是他人生的号角。
《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别,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飕飗枕前覺,一年顔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這是一首極為特别的詩,在首聯裡,他将秋風拟人化,還和自己進行了一場對話:去年菊花黃的時候我離你而去,今天聽到蟬聲我又來了。
颔聯是劉禹錫對秋風的回答:五更時分,涼風飕飕,我就知道是你來了,而我呢,卻在這一年中不經意的衰老了,你不會感到驚訝吧。
到了頸聯,劉禹錫忽然一轉。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山雕睜開睡眼,顧盼着萬裡青雲。這一“動”和“開”,力量感十足,精神頓作。
劉禹錫通過馬和雕的形象,告訴秋風:隻要時機一到,我就像奔馳的駿馬和飛翔的雄鷹,再次馳騁疆場、搏擊長空。此聯完美诠釋了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尾聯是劉禹錫的自白:天地肅清,萬物凋零,正是我輩大顯身手的時機,雖然我還在病中,但還要為你奮然而起,登上高台一覽天下小。
聯系劉禹錫的經曆,我們不難明白此詩的言外之意,曆經數十年的波折,當所有人都開始畏服于外界力量時,他并不會改變自己的氣節,正所謂“疾風知勁草,闆蕩識忠臣”。
對于這首詩,曆來評價甚高,沈德潛曾說;“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言外之意是,這首詩的後半部分連杜甫都得服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