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找一個恰當的佛教用語來描述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中的“色”字。“色”也即物質。
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存在,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表述,一個是顔色,一個是形狀,除了顔色和形狀以外,不存在物質。
大家都認為,紅、綠、白等顔色存在,所以有些人對顔色非常執着。買衣服的時候,會挑三揀四,選取自己心儀的顔色。
但科學告訴我們,顔色是不存在,它隻是因光波的長短而造成的視覺錯誤,因此,世界上并沒有顔色這個東西。
我們還認為,長、方、圓等形狀是存在的。
雖然在宏觀世界當中,形狀是存在的,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形狀并不存在。
以銀河系為例,在高原的晚上,時常可以看到銀河系像手臂一樣的一條光帶。
在我們地球人看來,這是一條白色的光帶,有顔色、有形狀,但實際上它并沒有形狀,隻是由很多的星球等天體組成的而已。
同樣,凡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任何再細小的物質,都有形狀、有顔色,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它們卻是另一副新貌——沒有任何形狀,隻是由無數的粒子構成。
通過波粒二象性還可以證明,粒子最終也可以變成波。波是什麼概念?就是根本沒有任何物質性征的東西。
今天我們對現代人講佛教的世界觀,一點都不吃力,因為原子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佛教的世界觀。
我們大可以用這些科學的論證,來給大家證明世界的虛幻性,這的确讓我們很受鼓舞。
痛苦——源自于執着
那我們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知道世界的虛幻與痛苦本質以後,希望能夠減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強烈執着。
我們不要認為,所有的痛苦,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内心在作怪,是它在制造痛苦。
所有痛苦的源頭,就是執着。
當我們對一個東西非常執着的時候,就會受制于它。它的任何演變,都會主宰我們的喜怒哀樂;
一旦我們對它失去執着以後,它就會變得與我們毫不相關,不會支配我們的心境,更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痛苦。
以感情為例,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執着、非常在乎,感情如膠似漆的時候,其中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另一個人的心。
稍有不遂,便會生不如死;當有一天兩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沒有感情的時候,無論一個人發生任何事,也不會對另外一個人産生影響,更不會讓他痛不欲生。
如果死抱着強烈的執着不放,就一定會産生極大的傷害與痛苦。
這個傷害與痛苦,還将遠遠超過它當初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