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3:50

大家好,我是煙雨,文章開始前,請大家花2秒鐘的時間,給作者點個關注,如果覺得作者寫的尚可,也請您點個贊,分享一下文章,若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給作者提批評和建議,也歡迎留言讨論。

有句廣告詞說:“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這句話,真的像是為蘇轼量身定制的一樣。

自21歲出蜀,66歲北歸。東到登州、南到儋州、西到眉州、北到定州,百餘個州,幾乎每個州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就連他自己都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到一個地方,蘇轼在忙于政務的同時,也會抽出時間,去遊玩當地的山山水水,并留下一些詩詞文賦。

這些詩詞文賦,不僅記錄了蘇轼的生活經曆、思想情感,也彰顯了蘇轼高超的文學水平和豁達的精神狀态,甚至是讓一些本來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而聞名于世。

今天,我們精心整理了蘇轼寫于1-12月不同月、不同地方的詩詞,跟着這位旅行達人,一起來一場文學的巅峰之旅。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


1月:眉州(在今四川省眉山市)

和子由踏青

蘇轼 〔宋代〕

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

人閑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阗曉出空四鄰。

歌鼓驚山草木動,箪瓢散野烏鸢馴。

何人聚衆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

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

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

我們的“蘇轼文學之旅”,從正月出發,從他的家鄉四川眉州出發。

當然,為了能夠按照月份串聯起蘇轼的詩文名篇,自下月起,便不再按照蘇轼一生的行蹤軌迹來排列了。

眉山地處成都平原腹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天府之國重要的魚米之鄉。

公元1037年,蘇東坡出生于眉州眉山。

在眉州老家,蘇轼和弟弟蘇轍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從小養成的深厚的手足之情,讓他們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共同走過一生的風風雨雨。

平時,在讀書之外,他也有很多興趣。

正月裡,東風微拂的田間小路上,驚起了微塵,蘇轼和弟弟來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悅與溫馨。

集鎮上是車水馬龍、人潮洶湧,難得清閑的人們或三兩集聚逛街購物,或停車路旁小飲暢談。

城外,麥苗短而柔韌,有很多城裡的人趁着春光正好,湧出城來踏青。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引得前來撿食的烏鸢像馴養熟了一樣全不避人。

少年蘇轼拉着一幫弟兄東走西看,偶遇一個攔路兜售神符的道士。這道士嚷嚷着:“買我的符,能保你家蠶繭如罐子那麼大!能保你家的羊像獐子那麼肥!”路人并不一定信,然而圖個吉利,依舊買了符。蘇轼下山時又見到這道士,他賣符得的錢全拿去買了酒,醉醺醺地倒在路邊嚷嚷:“我的符靈驗,我的符靈驗啊……”

談到自己的老家,談到自己歡樂的童年,談到童年的逸聞趣事,蘇轼總是飽含深情,一字一句,一颦一笑,都是幸福,也許,這就是家鄉帶給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3


2月:汴京(在今河南開封)

惠崇春江晚景

蘇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4

公元1085年,被貶黃州期滿的蘇轼,受诏回到汴京。

此時,距離他上次來到汴京,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

30年前,他21歲,是“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五陵年少。30年後,他已經是“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的滄桑中年。

有了烏台詩案的教訓,這一次,他戰戰兢兢,不敢對朝野之事,多發表一句意見。

他把有限的時間,用在了賞玩遊樂、寫詩作對之上。

這一年的二月,偶爾的機會,他在一個老友那裡,欣賞到了前代畫僧惠崇的《春江晚景》。

惠崇是北宋初年的以詩著名的9位僧人之一,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他“工畫鵝雁鹭鸶,尤工小景。善為寒汀遠渚、潇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

這幅《春江晚景》,描繪了江南水鄉的初春之景,殘陽斜照,春江水暖,潺潺流淌,引得許多水鳥嬉戲其中。河岸邊有水草搖曳,浮萍微動。兩岸之上,沙汀平鋪,綠樹成蔭。近處岸上,楊柳正吐新綠,枝繁葉茂,生機無限。

充滿生機的畫作,治愈了他心中的創傷,僅僅一幅畫,就這麼的美,那比畫多彩許多的生活,必然是更加美好的。何必老是跟美好的東西過不去呢,倒不如,放下一切,好好的珍惜人生,盡情的擁抱生活。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5


3月:黃州(在今湖北黃岡)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6

1082年,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兩年多的蘇轼,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

對于這裡的生活,已經是相當适應了。他終于不再孤寂,也不再擔心生計的問題,而是更有了一種随遇而安的灑脫。

黃州東南三十裡,有個叫沙湖的地方,三月七日,蘇轼和他的好朋友一同前去買田。不料回來的時候卻遭遇大雨。

拿着雨具的仆人先離開了,同行的人被大雨淋濕後都覺得很狼狽,隻有他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雨後的空氣格外的清新,陽光穿過雲彩,一道彩虹挂在天邊,光虹交輝,宛如仙境。

春風微涼,吹醒了他的酒意,他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此刻,終于明白了一個人生的道理:陽光總在風雨後,人生也許就是一個風雨交加的過程,無論有多大的風雨和困難,都不能退縮、不能害怕,隻要你從容地闖過去,就一定會有溫暖的陽光在前方等待着你,撫慰你的身心。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7


4月:徐州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轼 〔宋代〕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裡,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缲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8

公元1077年,蘇轼調任徐州知州。

1078年,徐州遭遇罕見的春旱。

當時,徐州城東二十裡有一個石潭。民間傳說潭中有龍,置一虎頭于潭中,可以下雨。蘇轼一方面按照當地風俗,帶領随從和百姓到石潭求雨;另一方面廣泛調研,了解旱情,察看水源,組織百姓修築池塘、水庫,解決灌溉問題,抗擊旱災。

或許上天被蘇轼求雨的誠意所感動,不久,徐州真的下了一場大雨,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為此,這年的4月,蘇轼再次來到徐州東門外石潭謝雨,歸途中,他心情甚好。

風吹着他的衣巾簌簌作響,棗花随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缫絲的聲音。穿着麻布衣裳的農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着黃瓜。

他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豔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太守能去野外的人家敲門讨水,這說明了他沒有架子,與民同樂,是真正的父母官。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9


5月:廬山

題西林壁

蘇轼 〔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0

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皇帝親自下命令,把因“罪”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五年的蘇轼挪到離京城開封不遠的汝州(今天的河南汝陽)。

離皇帝近了,升職加薪的機會也自然就多了,天降的大好事,蘇轼自然要先找和自己最親的弟弟蘇轍慶祝一番,于是,他去找久别的弟弟蘇轍會面。

蘇轍當時在歙州任績溪縣令,從黃州到績溪,要經過廬山。

因為心情大好,蘇轼就想先在廬山上好好轉一下。

5月的廬山,近處崖壁挺拔,千姿百态,遠處山嶽起伏,層巒疊嶂,恰似神仙造就的自然美景,美不勝收。

在廬山的這一轉,就是十餘天,最後,轉到了位于廬山北麓的西林寺,西林寺建于東晉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範創建,為廬山北山第一寺。在老僧的陪伴下,蘇轼饒有興緻的參觀了整個寺院。

遊着遊着,他在一堵牆壁前停下來了,蘇轼覺得這麼多天,他也該總結點什麼了,然後他飽蘸濃墨,在牆上就題了這首詩。

寫完之後,蘇轼與老僧簡易作别,昂首闊步,走下山去,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題西林壁》是蘇轼遊廬山的最終總結,又是蘇轼階段性的人生總結——從不同的方位看事物,會有不同的印象,這是因為你“身在此山中”。隻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态。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1


6月:杭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轼〔宋代〕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2

北宋熙甯四年(1071年)至七年(1074年),由于反對王安石新法,蘇轼“自乞補外”,通判杭州。

蘇轼在杭州,作為地方官,他關心民瘼,赈濟災民,興修水利,在浚治西湖、建設杭州方面政績十分昭著,深得杭州人民懷戀和愛戴。

為官之暇,他又是一位大詩人,縱情于山水之樂,他的足迹遍及西湖山水、園林、寺廟。

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剛剛還是晴空萬裡,一下子就變得陰沉沉的,烏雲布滿了整個天空,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僅僅二十八字,就勾勒出一幅形象鮮明的西湖雨景圖。烏雲、白雨、大風、湖水,一景接一景,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首《望湖樓醉書》令望湖樓聲名遠播,也吸引了曆代文人墨客前來。

綠樹掩映、典雅古樸的望湖樓,确實是登高品茗、欣賞西湖萬種風景的好去處。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3


7月:湖州

漁家傲·七夕

蘇轼 〔宋代〕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

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馀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

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4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五月,蘇轼受命從徐州調往湖州主政,這一次,他先行前往,準備在湖州安頓下來之後,再來接家眷。

這一次雖然是平調,但湖州“山水清遠”向來是朝廷所以優賢之地,所以,蘇轼對這一次朝廷的任命,是心懷感激的。

7月初7,是傳統佳節七夕,這一年,他是一個人在湖州過的。

夜裡,他看向天空,皎潔遙遠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相視無言。

他神思遐想,昔日的親友如今各散五方,無處尋覓,隻能盼望在夢中相見了。

他輕歎一聲,驚飛了栖息在樹枝之上的夜鳥,撲騰的翅膀,惹得餘花散落如雨,小洲旁的蘋草已經衰老。

這種孤獨與相思,也許隻有天上的明月才懂吧。

他轉過身,回到屋裡,想着向朝廷寫一篇訴表,既表達一下對朝廷的感激,也希望朝廷能看在他久官在外的份上,早點調他回京。

這便是《湖州謝上表》。

可惜的是,他沒有拿捏好文字的感情程度,他把平時心中憤懑一并見諸于文字之上。而朝野之上的後禦史中丞李定,禦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轼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轼,成為烏台詩案的導火索。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5


8月:密州(在今山東諸城)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轼 〔宋代〕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6

公元1074年(熙甯七年),蘇轼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他的第一站便是密州,他在密州呆了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這時,正值蘇轼三十九歲至四十一歲的“不惑”之年,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人生的成熟期,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獨特的業績,成為他光輝一生的重要階段。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他與胞弟蘇轍分别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

面對一輪明月,他心潮起伏,拿着酒杯問向蒼天,像中秋佳節如此明月幾時能有呢?

不知道高遙在上的宮阙,現在又是什麼日子。

他想憑借着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經受不住寒冷。

他起身舞蹈玩賞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人間煙火暖人心腸。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

他想,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别之時才圓呢?

人生本就有悲歡離合,月兒常有陰晴圓缺,既然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那麼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裡也能共賞明月。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7


9月:鳳翔(在今陝西省寶雞市)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

蘇轼 〔宋代〕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愁腸别後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

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8

公元1062年,蘇轼任鳳翔簽判。

這是他宦遊生涯的第一站,26歲的他風華正茂,懷揣着“直挂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然而相比較率性灑脫的作詩,案牍工作少了很多的樂趣,也勞形很多,再加上第一次遠别親人,也讓他産生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漂泊無依的感覺,他常常會思念起家人,尤其是和自己感情至深的弟弟蘇轍。

鳳翔算是漠北苦寒之地,剛到九月,寒冬未至,飛雪先行,已是一派歲暮蕭條的光景。

在一片急促的搗衣聲中,他更感到時日的蕭條、寒冷。

大雪紛飛,無法出門工作,他隻能獨處深屋,借酒排遣自己的思親之情。

幾杯酒下肚,他出門觀雪,一片雪花落在他的肩上。

他伸手彈雪,忽然發現,自己的頭發不知在何時,白了幾根。

想必是這連日來的思念的愁緒,已經是自己的心壓抑不住了,都化作了白發。

然而,好男兒志在四方,既然立下了報國志,那就要忍受得住孤獨,要經曆該有的磨練。

于是,他轉過身走進屋内,開始構思起振作鳳翔的宏圖大計。

三年任期,一晃而逝。在鳳翔,他改革衙前之役、查決囚犯、赈濟災害、修築東湖、為發展鳳翔酒業呼籲奔走,為鳳翔人民做了很多的實事好事,也赢得了滿耳的贊譽。至今,鳳翔還有蘇公祠、宛在亭、望蘇亭等名勝古迹,都是百姓為紀念蘇轼而修建的。

蘇轼在鳳翔,雖然官微職小,但總算也有一段繁華事值得回味。而他将從這裡啟程,邁向更為廣闊的天地。也許宦海的逆流風浪正等着他,但他一定會無畏地走下去,那雄文鑄就的大手一定會更超凡,那儒骨架構的身軀一定會更矯健,那英風沐浴的魂魄一定會更堅韌。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19


10月:惠州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蘇轼 〔宋代〕

仿佛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

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

蘇武豈知還漠北,管甯自欲老遼東。

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0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十月,蘇轼被朝廷以“譏斥先朝”罪名貶谪到了惠州。在宋朝,嶺南兩廣一帶是蠻荒之地,因此罪臣大多被流放到此。

在惠州,蘇轼住居了兩年零七個月。

十月二日,蘇東坡一家乘船來到了惠州。雖然已進入初冬,但嶺南依然陽光明媚,氣候宜人。

蘇轼走出船艙,發現碼頭上擠滿了人,原來當地的百姓聽說名滿天下的大詩人蘇東坡來了,争着來一睹他的風采。看到大家熱切的目光,聽到斷斷續續地問好聲,蘇轼頗為感動,便作了這首詩。

惠州雖然地處嶺南,是世人眼中的煙瘴之地,但此地氣候溫暖,一年四季瓜果不斷,荔枝、龍眼、柑橘、楊梅等水果名聞天下。據說,剛來時,蘇轼看見驿站邊的樹木翠綠欲滴,就問迎接他的小吏這是什麼樹,小吏回答是荔枝樹,他高興地說:“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嶺南。”他還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除了美食,還有山水,羅浮山、白水山、湯泉及惠州西湖中的諸多勝景,均是蘇轼的寄情之地,他寫下了很多詩文,贊歎惠州山水風光之美,也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他還和惠州人交朋結友,上至地方官,下至文人百姓,甚至賣酒的黃婆人家,都是他的朋友。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1


11月:渑池(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

和子由渑池懷舊

蘇轼 〔宋代〕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岖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2

渑池,在今天的河南省渑池縣,戰國時期著名的秦趙渑池之會便發生在這裡,蔺相如機智勇敢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千年之後的1056年,從四川出發進京趕考的蘇轼和弟弟蘇轍,路過渑池的時候,在這裡寄宿,并在牆壁上題詩。

5年後,蘇轼被派往鳳翔任職,蘇轍送哥哥赴任,從汴京一直送到了鄭州,分手後,蘇轍想起五年前曾經在渑池借宿題詩的經曆,想到哥哥去鳳翔赴任必然要經過渑池,便給蘇轼寫了一首名為《懷渑池寄子瞻兄》。

多年以後,蘇轼從鳳翔歸來,11月,他再次路過渑池,發現寺中的奉閑和尚已經圓寂,牆壁上的詩也蕩然無存。

蘇轼感慨不已,寫下了《和子由渑池懷舊》,作為蘇轍一詩的應和。

人的一生,有時候在這裡奔波,有時候到那裡漂泊,像什麼呢?人生,宛如四處亂飛的鴻雁,在雪地裡落一落腳,留下或深或淺的腳印。

但是雪終究會消失,腳印很快便會被雪覆蓋而蕩然無存,那鴻雁也不知道又飛向了何方。

世事滄桑,幾年時光便足以讓一切變了模樣。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們雖是奔忙的鴻雁,不會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是我們可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眼前的人,在奔波中感受人生的美好與愛。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3


12月:泗州(在今江蘇省盱眙市)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轼 〔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4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轼再一次來到了泗州,據說,蘇轼一生曾經先後十次路過泗州,每一次,泗州的美景都讓蘇轼戀戀不舍,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這裡,蘇轼一口氣寫下了好幾首詞,著名的《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就是蘇轼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中寫下的。

這年的十二月的一天,蘇轼和泗州太守劉士彥到南山去遊玩。

冬日裡,剛剛下過一場細雨,山中刮着斜風,天氣微寒。

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妩媚。清澈的洛澗彙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他們走的累了,于是,找到一處寺廟,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

可能是走的餓了,他們吃着這些野菜,都感覺到這是人間最有滋味的菜肴了。

大道至簡。

正如《莊子·在宥》曰:“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清靜無為”才是人所具備的心靈狀态,崇尚自然、追求天道,“清歡”,這種清淡素樸的美,不僅是蘇轼對于“清”之境界的闡述,也是自身思想境界的體現。

蘇轼的經典詩詞一共多少首(12個月12首詩詞12個不同的地方)25

歡迎您提供素材

@載月詩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