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蜂蛹,這回我是再也不敢吃了”
想起這些天的遭遇,剛剛從死亡邊緣被拉回來的劉陽(化名)仍在後怕。
10月13日晚10點左右,來自玉龍縣的劉陽到朋友家吃燒烤。當晚一道油炸蜂蛹引得大家食指大動,誰也沒想到着噴香的蜂蛹裡竟藏着“毒蟲”,差點讓劉陽喪命!
10月14日早上7點多,劉陽起床後發現整個人都不對勁。“腳不知道往哪兒踩,一個人昏昏沉沉,胸口也痛,幸好是我朋友的父親警覺,趕緊把我送到了醫生這裡。”劉陽說。
開往醫院的路上,由于路途颠簸,突然間劉陽的口鼻同時噴出鮮血,渾身抽搐,吓得一旁的朋友趕緊打電話給急診科的大夫,提前做好搶救準備。
劉陽被送至玉龍縣醫院急診科,得到了及時的治療。之後轉入ICU病房,直到這兩天才蘇醒過來。“我們7個人一起吃燒烤,5個人都吃了蜂蛹,就我一個人中毒嚴重,其他人倒是沒什麼事。”
挑揀不幹淨,誤食螢火蟲卵
劉陽今年45歲,年少時就跟着父親到深山采蜂,是個有20多年豐富經驗的采蜂人。大大小小的蜂種他見了不少,也吃過很多次的油炸蜂蛹都沒出過事。劉陽平時行事謹慎,卻沒想到會栽在小小的螢火蟲卵上。
“螢火蟲卵有毒我很早就知道,但從來也沒遇到過,這次應該是烹饪的時候沒有挑揀幹淨,誤食中毒了。”
劉陽介紹,螢火蟲卵和蜂蛹外觀非常相似,都是白色條狀,難以辨認。螢火蟲有毒,它的唾液屬于一種高效的“麻痹劑”。螢火蟲會在蜂房中借巢孵化幼蟲,容易被人誤食,引發中毒。
蜂蛹(圖片來源于網絡)▲
螢火蟲卵(圖片來源于網絡)▲
蜂蛹好吃,也要注意禁忌事項
夏秋交替,是蜂蛹中毒的高發季節。由于蜂蛹食用價值高,在雲南不少人有食用蜂蛹的習慣。
就在前不久,怒江報發表《關于防範食用野生蜂蜜蜂蛹中毒的預警公告》,提醒大家應注意的禁忌事項——
1
野生蜂蜜蜂蛹中毒大多是由于蜜蜂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如雷公藤、大茶藥、昆明山海棠等。此外,花粉采自煙草、附子、洋地黃和某些杜鵑花科植物,其蜂蜜、蜂蛹均可緻食用者發生中毒。
2
普通新鮮或活蜂蛹無毒,而胡蜂或黃蜂的蜂蛹卻含有神經性毒素,死亡時間較長的蜂蛹可能産生大量組胺等蛋白質産物或者被細菌污染,蜜蜂幼蟲體内糞便也含有毒素,誤食這樣的蜂蛹就可能引起中毒。還有螢火蟲幼蟲在蜂房中借巢孵化的時候也容易被誤食引起中毒。
3
野生蜂蜜蜂蛹中毒的症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伴低熱、乏力、頭暈、四肢麻木。輕者口苦、口幹、唇舌發麻、食欲欠佳;較重者腹瀉有血便,還可出現肝損害症狀和腎損害表現;嚴重者出現寒戰、高熱、尿毒症,最後導緻死亡。
4
食用野生蜂蜜中毒在0.5~24小時即可感到發病,食用蜂蜜蜂蛹的中毒埋伏期為2至4小時不等,中毒嚴重程度與攝食蜂蛹的數目多少有關。
5
食用野生蜂蜜蜂蛹時應避免與酒類共同食用。
6
采摘、購買、出售蜂蛹時,要正确識别可食用與不可食用蜂蛹。食用蜂蛹要按正确的食用加工方法,剔除有毒部分并加工至熟才能食用。在加工蜂蛹時,要注意将蛹和幼蟲分開,幼蟲必須用沸水燙後除去其體内糞便,方可與蛹合并油炸。
7
另外蛹内蛋白質豐富,含有一些肽類膽堿及酶類物質,成分複雜,一次切勿食用太多,過敏性體質者切勿食用蜂蛹。
最後,如果食用蜂蛹後出現中毒症狀,應盡可能進行催吐和導洩,并及早到附近醫院就診。
來源:麗江讀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