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對莫言書有偏見

為什麼對莫言書有偏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1:48:04

文\江湖小舞

“試問批判莫言的人,你讀過莫言的作品嗎?你經曆過那段曆史嗎?你了解父輩過去的生活嗎?”

為什麼對莫言書有偏見(恰恰是司馬南缺少的風骨)1

在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如此擲地有聲地質問于力(司馬南)和被于力碰瓷莫言帶動起來的粉絲。不用問也知道,那些跟着起哄的人,别說讀過莫言的作品,恐怕在這之前連莫言倆字也沒有聽說過。

就像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于1880年創作的《匹諾曹》寫道的那樣,“村口的狗叫了,于是村裡的狗也跟着一起叫,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叫的什麼意思,但是跟着叫。人們都以為,匹諾曹隻會說真話,人們也都以為,記者是隻會傳達事實的。

可無論是匹諾曹還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

所以,他們應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他們應該謹慎再謹慎才對!他們錯就錯在他們并不懂得這一點!他們的輕率,毀掉了一個家庭!”

或許,在于力的粉絲心目中,于力就是那個隻會說真話的記者,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于力卻恰恰相反,隻是那個愛說謊卻還能将謊話包裝得很像真話的匹諾曹罷了。

隻是,于力這一次将矛頭對準的莫言,卻也并不是那麼容易毀掉的。

“我有一種偏見,我認為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惡的成分。”這是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年之後的一次演講中吐露的心聲。

至少在我看來,莫言的這段話沒有任何毛病,因為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可以不說的真話”,對于一個作家,或者一個人而言,不講真話,他說的勢必就是假話,講假話而且還能産生很大的影響力,顯然誠如莫言所言,“不但對社會無益,對老百姓無益,也會大大影響文學的品格。”

本來,曆代流傳的優秀文學作品,就是如同莫言所說的“應該是來源于生活的,真實地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面貌”,“如果有誰想用文學來粉飾現實,用作品來贊美社會,我覺得這個作品是很值得懷疑的”,隻是當幾乎所有的作家都自覺或者不得不自覺開始贊美和讴歌時,反倒是堅持說真話的聲音愈發刺耳。

為什麼對莫言書有偏見(恰恰是司馬南缺少的風骨)2

莫言之所以被于力拎出來碰瓷,究其原因還在于莫言的唯一性,迄今為止,“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的莫言是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染指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佐以莫言的刺耳言論,以及諾貝爾獎的歐美背景,恰恰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好靶子。

莫言的文學态度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關鍵嗎?其實不然,莫言獲獎還是因為他的作品本身,而這些受到魔幻現實主義影響的作品在征服歐洲人之前,先是征服了中國人,在諾貝爾獎之前,莫言的《蛙》獲得第8屆茅盾文學獎,難不成我們的茅盾文學獎也被滲透了?

莫言的偏見其實更是一種風骨,這種風骨恰恰是同為文人的于力所缺失的,當一個人不敢用文字直面社會的不公和黑暗,還對揭露黑暗的人背後捅刀子,這種人的人品可想而知。

退一萬步來說,作家千千萬,當在清一色的贊歌聲中,能夠幾個莫言這樣的雜音,不正是時刻警醒我們社會并不總是那麼美好的瞭望者嗎?這不正是社會需要的客觀與理性嗎?當贊美已經開始泛濫,人間難得一絲清醒,又何嘗不是幸事?

當然,小醜跳得再歡騰,莫言也是無暇理會的,既然早早就給自己貼了一個“偏見”的護身符,他又怎能預料不到會有人跳出來碰瓷?

為什麼對莫言書有偏見(恰恰是司馬南缺少的風骨)3

就像莫言引述母親的話說,“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怕人!毒蛇猛獸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因此人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這就是莫言的态度,這就是一個作家的風骨,這就是他讓人敬畏的偏見,身為人的莫言,又豈能讓幾個小醜木偶給吓住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