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家長的都希望将孩子培養成懂得感恩、善良孝順、有人情味。但很多時候,總是事與願違,孩子長大後的表現,往往和父母想的背道而馳,不過,這時候最該反思的是父母。
因為父母在教育上的失敗,很大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而那些生性薄涼冷漠無情的孩子,大多是父母後天親手培養出來的。
其實,孩子出生時,本是一張白紙,父母給孩子繪上什麼顔色,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出,而孩子是不是個生性涼薄的人,在孩子小時候就能夠初探端倪。
“生性涼薄”的孩子,從小這些特征就很“突出”,趁早糾正還來得及●孩子喜歡過分理性地看待任何事
作為家長,經常會教育孩子遇事沉着冷靜,以理性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時候,都以一種理性的态度來對待,那麼就危險了。
因為這代表着孩子的感性已經消失殆盡,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幾乎已經沒有了情感。
孩子太理性會缺乏感性
我有一個遠房表哥,他小時候和我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在小時候,我就發現他有點與常人不同,他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是會以一種很冷靜的态度對待。
原本我以為這是一種作為哥哥的擔當,但是後來,我才發現事實并不是那樣,而是因為表哥在對待任何事物的時候都會權衡利弊,理性對待。
顧及不到家長的想法
表哥是獨子,長大之後,表哥的爸爸媽媽都非常期待表哥能夠早日結婚、早生貴子,給自己家傳宗接代。
但是,表哥卻熱衷于工作,絲毫不谙婚姻之事。要知道,在老輩家長的心目中,結婚成家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時候表哥的“涼薄”已經初見端倪了。
過于物質化
後來,表哥的爸爸在去郊區遊玩的時候,不小心在山腳摔倒了,而不巧的是,他的頭部剛好磕碰到地上的一塊凸起的石頭,結果導緻了腦部出血,由于郊區交通不便,半小時後才被送到醫院救治,不過總算是救過來了。
但是,他也因為頭部受創,而影響了自身的運動能力,生活中很難自理,需要不斷地進行康複訓練。
本來,作為兒子,表哥應該在這個時期全心全意地陪伴父親,但是表哥卻僅僅來看了一次之後,發現父親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就又去工作了。
當然,表哥仍舊會在經濟上支援父親,給父親找護工,不過自己卻并不親自來照顧父親。
雖說護工對父親的照顧還是蠻周到的,但是表哥的父親卻從來不覺得開心,周圍的鄰居和親戚也從不願意在他面前提起表哥,如果非得提起,也是說表哥事業有成、賺得錢多等等,從不會說表哥不回家,甚至過年的時候也不一定回來。
不懂得親情的影響
不過,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都明白,表哥已經沒有了“情感”,他對待父母也是一種理性的态度,表哥認為自己沒有必要留在家照顧父親,護工比自己更專業,更能夠照顧好父親。
但是,表哥不知道,父親的身體恢複,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需要情感上的幫助,更需要自己親生兒子的陪伴和照顧,這些是多少錢、多好的護工都比不上的。
所以,孩子打小就非常理性、超出常态的理性,其實就是一種生性涼薄的表現。
●孩子奉行嚴重的利己主義
說到生性涼薄,又讓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某檔民生節目。
将自私視為“常态”
老人有一子三女,因為兒子是老小,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姐姐們,都十分地關照這個最小的兒子。
不過,這樣的生活氛圍,也逐漸地讓兒子養成了一種自私自利的性格,從一開始的受寵若驚,到之後的理所當然,甚至長大之後,兒子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
把索取看成“理應”
小兒子要結婚的時候,因為家裡比較窮,老父親就讓三個姐姐各自“貢獻”了一些,而三個姐姐也因此和家裡鬧得不愉快,畢竟每個出現“扶弟魔”的家庭都是會存在一些問題的。
不過,由于是三個人分攤,并且老父親也出了一部分錢,所以每個人的壓力并不是很大,小兒子也順利結婚了。
之後,小兒子對于姐姐和老父親的要求越來越多,比如要大姐給自己找工作、要二姐給自己買車、要三姐替自己還房貸,當老父親的舊居拆遷的時候,還讓老父親将賠付的三套房子都給自己。
不懂感恩
但是,令人憤然的是,獲得了三套拆遷房的兒子,竟然不願意贍養老人,而是讓老人輪流居住在姐姐的家裡,理由就是自己事業未成,沒有能力照顧老人。
而姐姐們也算是“理解”了。
一段時間之後,老人不想麻煩三個姐姐,于是向小兒子提出要住其中一套拆遷房。本來,小兒子住一套,剩下的兩套房子是空閑的,讓老人住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但是小兒子竟然拒絕了老人的要求,表示自己已經将剩下的兩套房子給賣了。
毫無責任感
這樣的結果,無論是老人還是三個姐姐,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本來覺得他是老幺,所以處處遷就着他,結果現在他卻成了“白眼狼”,獨吞老人的房子不說,還拒擔老人的贍養責任,簡直令人憤慨不已。
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是不足為怪的,因為打小就存在較強的自私心理,信奉利己主義的人,無論任何人對他的好,他都會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他們不會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也不會對來自他人的幫助予以承認。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兩種表現,就需要進行幹預了,讓孩子多一些感性,相信情感。也讓孩子懂得分享,知恩圖報。這樣,孩子才能夠成長為一個具備健康心理和正确觀念的人。
你的孩子,是否也出現過這兩種特征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