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亡 通:無)
譯文一所又低又小的茅屋,
坐落在小溪邊,
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茅屋下,酒醉老頭與老婆婆相互叨唠着,
那溫柔又書卷氣的蘇州話聽起來是多麼的親切。
這白發的老者是誰家的呢?
茅屋外,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中鋤草,
二兒子在織雞籠。
最令人愛的是那小兒子的百無聊賴,
趴在溪邊剝蓮蓬。
解讀
清平樂(yuè)是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吳音,指吳地的方言,也稱江南話、江東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曆史,底蘊深厚,至今主要通行于江浙滬。以代表方言為蘇州話和上海話,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
本文中應該講的是蘇州話,蘇州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适中而不失頓挫,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很少有高聲。有濃濃的古意和書卷氣。非常有親切感。
《清平樂·村居》寫的是一家五口的閑居生活,小溪流水、鄉音親切,有農種、有雞雛、更有夏季清火之蓮蓬。本是一首清閑優雅的農居小詞,可偏偏就因為作者身為抗金名将,一世的豪傑,卻不被起用,落得在此閑居二十多年,任祖國山河在鐵蹄之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也老了,還有人來問他嗎?無賴,不隻是小兒百無聊賴,作者也是很無賴,于是詩以言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