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

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6:46:37

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新華社昆明11月29日電題:裸電線穿管、志願者服務、戶不生明火……大理古城“防火牆”咋築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裸電線穿管志願者服務)1

砌體牆線管保護層是以什麼為标準

新華社昆明11月29日電題:裸電線穿管、志願者服務、戶不生明火……大理古城“防火牆”咋築的?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

“沙大爺,我們來檢查滅火器咯!”雲南大理鎮五華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春霞一邊沖裡面喊,一邊邁步跨進沙家院。

這是大理古城内日常防火檢查的一幕。

近年來,文物古建火災頻起,傳統文化載體在大火中付之一炬,造成巨大曆史文化損失。作為我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築。進入易發生火災的冬季,大理古城積極開展防火工作,築起一堵“防火牆”。

走進大理古城,青瓦白牆、土木樣式的矮房在兩側毗連而建。拐入巷口便是沙家院,由三面木樓和一堵照壁合圍而成。

木制圍合式建築,加上過近的房屋間距,使得古城内部耐火等級很低。“如果一處起火得不到控制,就容易形成以點帶片、以片成災的局面。”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蒲雄說。

不同于傳統老宅,沙家院内沒有一根裸露的電線。“我們對所有裸露電線做了穿管保護。”蒲雄介紹,穿管保護能有效降低電路過載引發的火災隐患。

為調動原住民改造線路的積極性,自2015年起,大理古城實行“4 3 3”的模式,即由原住民出資40%,市古保局和社區居委會各出資30%。目前,2400戶原住民已經全部完成穿管保護。

“有政府幫忙,負擔輕多了。”沙大爺名叫沙慶倫,今年67歲。他說,沙家院裡年輕人陸續搬走,原本住20多口人的院子,隻餘下七八位老人。

像這樣的院子還有很多,常住戶多半是上年紀的白族老人。他們很少說普通話,基本都用民族語言交流。

“這兒的老人警惕性比較高,一聽不是本地話,基本不開門。”蒲雄說,“是好事兒,但不方便開展工作。”剛開始,消防救援隊上門做安全宣傳,時常碰壁。

為此,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隊與當地婦聯合作,成立25支金花志願服務隊。450名本地志願者挨家挨戶登門,為住戶普及木制建築的火災隐患和防火常識。“我們結合白族傳統的大本曲,創作《金花唱消防》,把防火知識用白族語言唱給住戶聽。”大理市婦聯主席李建梅說。

沙家院所在的五華社區有546家商戶,1765家住戶,常住人口約4000人。“社區成立9個居民小組,和志願隊一起,定期來住戶家裡檢查設備。”楊春霞在沙家院檐廊下,熟練地查看滅火器上的壓力表、保險銷和噴嘴。

“原來不怎麼注重防火,老房子嘛,能住就行。”沙大爺說,以往看到電器插頭冒火花,他們就拔掉再插上,接着用。金花志願服務隊上門講消防安全後,沙大爺才明白防火的重要性。

現在,沙大爺積極響應社區号召,逐漸淘汰“土竈台”,改用液化氣罐和電磁爐,避免木柴燒火的隐患。“平時就我們幾個老人,做飯基本都用電磁爐,隻有兒女們回來才換煤氣罐。”在沙大爺家的廚房裡,原來的“土竈台”已被封上,另一側幹淨的竈台上隻有電磁爐和煤氣竈。

古城旅遊業發展迅速,高客流量也為古城防火帶來挑戰。

在大理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家大院内,消防蓄水池掩于地下。“我們配備手擡機動泵,擡起石闆,就可以抽水滅火。”嚴家大院博物館消防管理員董錦汗說。此外,院内角落裡随處可見木制箍桶,蓄滿清水,以備應急。

為将火災風險降至最低,古城内的商家不允許用明火,同時限制用電。

“鮮花餅就是賣個熱乎,拆了烤箱,生意不好做。”一開始,對消防員指出的安全隐患,商家羅女士不理解。聽完消防安全課後,羅女士态度有所轉變,“古城有着幾百年的曆史,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應該為保護古城貢獻力量。”

大理古城從原住民到商戶、從社區到政府,建起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古城“防火牆”。

責編:郭姝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