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麼簡單,先看看一顆蛋是怎麼變成一隻雞的吧
我們常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也每每會在痛不欲生之後發重誓:我要新生,我要東山再起,我要從頭再來,耶✌。好像說出來了就實現了似的。
然而說說容易,真正的“新生”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麼簡單。
能不被打垮,最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想要新生,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們不妨看看小雞是怎麼從一顆蛋變成一隻雞的,也許會給你稍許的啟示。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住的是土炕,每天會燒火做飯,炕很暖和。
每年春天,奶奶會挑能孵出小雞的蛋(受精卵)二十幾顆放到一個大簍子裡,然後把大簍子搬到炕角,再把老母雞抱進去開始孵小雞。
印象裡每天會把老母雞抱出來兩三次到外面吃吃東西,喝點水,溜達溜達。母雞不在的時候要及時用一個小厚棉被把雞蛋蓋上保暖。老母雞特别敬業,會仔仔細細地把每一個蛋都緊緊地抱到翅膀底下,嚴嚴實實地用翅膀裹好。你如果伸手去摸,它身下總是熱乎乎的。隻有一直保持這種适宜的溫度蛋才可能孵出小雞。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到21天的時候真的就會看到小雞從蛋殼裡面開始一點一點啄蛋殼了。
蛋殼對于裡面的小雞恐怕是壓頂的天花闆般沉重吧?要等好久,你才會看到雞蛋尖的一端有了裂縫,然後再耐心等待才會慢慢看到小小的一片蛋殼被啄破,接下來一點兒一點兒,被啄破的蛋殼越來越多,塊兒也越來越大。
啄一會兒,停一會兒,不知不覺,被啄破的蛋殼塊兒越來越大了,連成片了,小雞仍然在不停地啄、啄……。
耐心等着,你終于看到小雞的嘴在某一刹那從某一片蛋殼裡破殼而出,小雞喘息着,頭上濕漉漉的。你能看到它筋疲力盡的樣子,但它還在扭動着身子攢着勁兒,用着力,奮力想掙破蛋殼……
停一會兒,再用力,再用力……
後來,小雞的頭終于可以完全露出來了。歇一歇,然後是翅膀;再歇一歇,然後是爪子;好累啊,小雞又停下來喘着粗氣……再等幾分鐘,再等幾分鐘,最後整個身子破殼而出,整個小雞終于掙脫束縛開始新生了。
但是它好累,軟軟的,已經用光了所有的力氣。它會在蛋殼裡趴好久好久,然後才會慢慢睜開眼睛、抖抖翅膀、喝點水、吃點小米,成為越來越壯越來越活潑的小雞,可以抱到外面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了。
而這也隻是它新生的開始。它可能會遇到暴風驟雨,可能會遇到貓狗老鼠,甚至可能會遭到來自同伴的欺淩……
多麼不容易!
所以,想要新生,需要做好下面這些準備:
第一,你得是顆受精卵,也就是具備新生的基因。
換句話說,你必須是顆能發芽的種子,心裡懷着“新生”的志向。
第二,你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黑暗。
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有危險。
小雞是要老老實實在黑暗裡等待21天的。
第三,破殼的時機來到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抓住時機,锲而不舍,絕不放棄。
第四,脫殼而出了,也要做好思想上、身體上、技能上、意志上的準備去經曆各種風雨,不停地升級打怪,最終才能茁壯成長。
總之,立恒志,還要有恒心,再加上能力不斷升級,天道加持,才會終于“新生”,終于迎來一片新的天地。
當然,為了這麼一天,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