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遼甯鄉村振興描述

遼甯鄉村振興描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1:50:14

遼甯鄉村振興描述?題記十分關心“三農”工作,2018年9月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作出了重要指示2022年8月,在遼甯考察時強調,要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奮力開創遼甯振興發展新局面實現這一目标,做好“三農”工作是重要内容遼甯牢記囑托,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聚焦産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精耕細作打造現代農業“金扁擔”,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農産品産業化水平持續提升,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水平連年提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遼甯鄉村振興描述?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遼甯鄉村振興描述(牢記囑托遼甯實踐)1

遼甯鄉村振興描述

題記

十分關心“三農”工作,2018年9月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作出了重要指示。2022年8月,在遼甯考察時強調,要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奮力開創遼甯振興發展新局面。實現這一目标,做好“三農”工作是重要内容。遼甯牢記囑托,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聚焦産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精耕細作打造現代農業“金扁擔”,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農産品産業化水平持續提升,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水平連年提高。

金秋時節的遼沈大地,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建平縣榆樹林子鎮下窯溝村的果蔬大棚裡,紅豔豔的西紅柿綴滿枝頭。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番茄之鄉”。

幾百公裡外的台安縣雅化村,集中連片的宿根花卉種植基地内,盛放的“福祿考”花随風擺動,芳香四溢。這個默默無名的小山村,因這“一朵花”,成為省級“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示範村。

再看遼東,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窯溝村,山好水好氣候好,瓜果梨桃甜又香。因靠近鴨綠江風景區,這裡的村民吃起了“生态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14.87萬平方公裡土地上,近1.2萬個行政村,如一朵朵歡騰的浪花,在時代大潮中奔騰向前。一幅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全景圖,正在遼沈大地上生動鋪展。

“三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征程開啟,“三農”工作重心也發生了從打赢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曆史性轉移。能否實現遼甯的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事關老鄉們的權益和福祉,更事關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進程與質量。

站在新起點,如何完成新跨越?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提高站位,跳出遼甯看遼甯、跳出“三農”抓“三農”。2020年,省委主要領導在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此後,在相繼印發的“十四五”規劃建議說明、“十四五”規劃綱要、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鄉村振興都是“宏偉藍圖”上的重要一筆。

近兩年來,遼甯立足打造“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圍繞産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農民增收穩勢頭提後勁等,紮實有效推進鄉村振興。去年,全省84萬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1070元,同比增長1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同比增長10.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6元。

守底線

打赢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我省84萬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15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1791個貧困村全部銷号。

千年夢想,一朝成真,但這絕非終點,而是新起點。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防返貧動态監測,推動鄉村特色産業幫扶……我省積極鞏固來之不易的“戰果”,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秋日的早晨,唐天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打掃衛生、牽牛趕雞、投喂飼料……農家小院變得熱鬧起來。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兒子和兒媳無法外出務工,岫岩滿族自治縣紅旗營子鄉脫貧戶唐天祿一家六口的收入銳減,面臨返貧危險。當地監測員在走訪中了解到唐家的困難後,協調安排唐天祿的兒子到公益性崗位就業,并扶持他家發展庭院小産業項目,養起了30頭豬和100隻雞。大半年過去,唐天祿一算賬,家庭收入不僅沒減少,還比去年多了。他逢人便誇:“要不是國家的政策好,哪有現在的好日子。”老唐說的好政策,就是防返貧預警監測動态幫扶機制。

岫岩縣的動态監測工作,正是我省織密“防貧網”的具體舉措。“過渡期内的主要任務,仍是做好預警監測。”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将有返貧緻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全部納入監測範圍,優化排查和申報機制,實現動态清零。強化住房、飲水、教育等政策幫扶,落實好醫療、産業、就業和社會幫扶,僅在去年就幫扶7999戶17551人消除了返貧緻貧風險。

産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引導廣大群衆用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培育脫貧地區的“造血”機能,遼甯全面落實,精準發力。

侍弄榛子園、經營葡萄園,如今,寬甸滿族自治縣青椅山鎮堿廠溝村村民劉豔的生活充實而忙碌。過去,因給丈夫治病,她拉下不少饑荒。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她家開始搞多種經營,實現多點增收。“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強!”劉豔由衷地說。

持續提升脫貧人口的增收水平,促進産業提檔升級,發展到人到戶産業幫扶項目,确保每戶參與2個以上。我省大力推動特色産業幫扶,2021年實施産業幫扶項目2020個,覆蓋脫貧戶和防返貧監測戶22.9萬戶,受益人口達52.2萬人。

既要守住個體脫貧戶不返貧的底線,又要聚焦聚力基礎薄弱的脫貧縣,做到“扶上馬送一程”,持續縮短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在此背景下,我省确定了17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并出台涉及14個方面的支持政策,大力實施一批補短闆、促發展項目。

有力的“政策之手”,托起脫貧人口“穩穩的幸福”。

強産業

“鄉村振興是一個奮鬥過程,産業振興是首要任務。”在遼甯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王丹看來,凡是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堅實的産業基礎不可或缺。而發展産業,離不開當地的資源禀賦做基石。

8月的營口,正趕上海蜇采收旺季。來到蓋州市西海街道西河口漁業村,作業的漁民,正熱火朝天地将鮮活海蜇運輸上岸,并在現場完成分割及部分加工。“得益于豐厚的海蜇‘家底兒’,我們這個曾經靠吃返銷糧的小漁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宮長利說。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我省圍繞“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調優農業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因地制宜明确重點發展方向,推進農業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快形成都市現代農業、精品設施農業、優質果品業、畜牧水産業等優勢區,建設了一批優質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并不斷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

台安縣,畜牧養殖産業有曆史、有規模。為發揮規模和集聚效應,台安縣全力打造高新農業産業開發區,吸引相關企業入園,持續做大做強“肉盤子”。

在遼甯台安高新農業産業開發區核心區1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聚集了九股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等45家企業,園區實現了飼料加工、種雞(豬)孵化、訂單飼養、企業屠宰、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的閉環發展。

“這裡平均每天發出200輛左右冷鍊車。”站在園區大門口,台安農開區經發統計科科長鄭楊語帶自豪,“農開區的一隻雞,可以被加工成200種産品,同時園區内的企業還不斷對标市場需求,研發推出适合大衆口味的速凍食品,産業鍊條在不斷抻長,價值鍊在不斷提升。”

“如今,我省已圍繞糧油、畜禽、飼料、果蔬、水産五大産業打造起全産業鍊,堅持工業化理念、産業化思維、品牌化方向,不斷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再進一步。”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産業強,農民富。

金秋時節,正是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大紅袍李子”的成熟季。在大石橋市周家鎮,成片的李子樹上,鮮豔欲滴的果實壓彎了枝頭。一場電商直播下來,近10萬斤李子全部售罄。

周家鎮周家村,因種李子鼓起了錢袋子。“村裡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生産标準更規範了,産量和售價更穩定了,咱們的收入更有保證了!”周家村村民馬振家對記者說。

“一産往後延、二産兩頭連、三産走高端。”我省以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産業優勢,不斷發展全産業鍊和符合鄉村特點的新産業新業态,擴寬産業振興大通道。僅在去年,全省便新建農産品加工集聚區10個,37個縣(市、區)建設了農産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億元的農産品加工集聚區達到15個,新增4個,規上農産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農産品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17.3%。

提“顔值”

人居環境“細梳妝”,美麗鄉村入畫來。

行走在遼沈大地,東西南北處處景。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嘉禾村,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煥然一新,新型鄉村景觀引人入勝;盤錦市田家街道大堡子村,“大樹進村、果樹進院”工程,确保了這裡夏有蔥綠,秋有碩果,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的牌子分外搶眼;義縣七裡河鎮西後台村,戶戶實施垃圾分類減量不出院,靓了環境,美了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場硬仗。

我省在近年來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堅持分類推進原則,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着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闆,紮實推進農村環境走向“潔淨美”。截至目前,全省村内路網全部完成,主幹道照明設施全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昔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景象成為曆史。

“過去農村常見的柴草堆、垃圾堆、糞堆再也看不見了。自從搞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幹淨了,蒼蠅、蚊子少多了,全村環境那是大變樣。”大連金普新區登沙河街道叢家村村民王洪霞,用“倒吃甘蔗——節節甜”來形容如今的幸福生活,也道出了廣大老鄉的心聲。

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遼甯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後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幹,在系統治理、長效治理中實現鄉村環境的持續改善。

“随着全省村莊面貌全面提檔,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标準也從‘示範’升級到了‘宜居’,其内涵也愈加豐富。”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進一步細化完善了建設内容和建設标準,從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内環境整治、農村戶廁建設、村莊綠化美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鄉風文明等九大方面,明确了36條建設細則,創建美麗宜居村。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計創建了2367個美麗宜居村。

美麗宜居村創建,在推進環境升級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美麗生态、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泛舟戲水迎清新之風,垂釣采摘享豐收之喜。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南亮子村,遊人在這裡盡享生态之美。近年來,南亮子村依靠良好的生态資源,建成集旅遊觀光、農耕體驗、特色民宿于一體的依灣農家生态旅遊區,廣大村民不僅“住”在景區,還在家門口吃起“旅遊飯”。

像南亮子村一樣的美麗宜居村“陣容”不斷擴大,今年,我省計劃再創建1000個美麗宜居村,實現生産、生活、生态“三生合一”。

稻菽千重浪,碩果滿園香。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遼甯日報 記者 李 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