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河流,不能修建小型水庫或利用江河水資源的前提下,如何因地制宜,建造越冬設施,确保林蛙能安全越冬一直是個比較難也比較麻煩的事情,這個環節管理不好會造成林蛙大批死亡。目前常用的陸地越冬設施主要有設施越冬池式和窖式兩種。
設施越冬池是指修建在塑料大棚或溫室中的林蛙越冬水池。一般挖長方形水池,深度以能保證冰層下有近1米的水為準,面積按每平方米放越冬蛙300-400隻計算,一側有坡度,利于第二年林蛙出水,兩端設進出水口,内鋪設塑料布等防止滲水,池底可放石塊等隐蔽物。當池外最低氣溫達到0℃,水溫高于氣溫的情況下,林蛙即可入池越冬。
越冬期的管理很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定期換水。林蛙為變溫動物,環境溫度高,其代謝率高,體質消耗增大。所以要保持低水溫,當水溫高于6℃時,每周都要換1次水;水溫在3℃左右時,每20天要換1次水。換水時不要驚擾蛙群,最好是少換勤換,冰下水位保持在0.7-1米。特别注意的是,剛從地下水井提出的水含氧量低,要經過增氧處理或多放置幾天後才能用。
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如果越冬期間水質老化、污染,會導緻林蛙病害發生,因此要注意水體消毒。
将種蛙按雌雄分開。這樣可以保證林蛙按照人為安排的時間進行繁殖,當室外溫度達到6℃以上就可以将種蛙移入産卵池進行産卵了。如果雌性和雄性放在一起越冬,春季氣溫回升後,林蛙很可能會在越冬池内産卵,影響産卵率和孵化率。
林蛙窖式越冬的地窖深度可根據當地冬季的氣溫而定,一般越深,窖底的溫度越高。可參考當地菜窖的深度。東北地區可挖2-2.5米深的地窖,窖頂覆蓋0.5米土層,留一個通氣口和窖門,氣孔高出窖頂土層0.5 米,窖底平鋪一層厚0.25 米的泥沙土,放些枯枝落葉,窖溫保持在1℃-6℃,濕度保持在80%-90%。溫度高時要适度通風換氣,濕度可通過噴水來控制。
來源 吉林農村報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編輯 遲瑞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