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琦
過了山海關 ,有事找本山!
知道本山大叔實力的,便不會覺得這句話有水分。
憑借春晚爆火之後,“小品王”趙本山并沒有一枝獨秀,而是帶出了諸如小沈陽、丫蛋、宋小寶等若幹弟子。
“趙家班”的輝煌,離不開趙本山,更離不開一衆弟子。
一路走來,他帶着徒子徒孫們締造輝煌,各取所需。
而這幫“窮孩子們”,無不對師父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但近年來,一直昂着頭走路的趙本山,終究還是在衆門徒面前低下了頭……
餘秋雨曾如此評價趙本山:他和他的小品,撥動了時代的笑神經,使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大規模的笑的時代。
成名的背後,是無盡的辛酸。
1957年,趙本山出生于遼甯省鐵嶺市開原市。
6歲喪母的他,父親又帶着他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四處逃荒。
這種原本隻會發生在影視劇中的悲慘境遇,偏偏就落到了他的頭上。
幾乎成為孤兒的趙本山,所幸還有一位叔叔可以依靠。
歎隻歎,這位叔叔雙眼失明,僅靠“賣”點才藝賴以度日。
叔叔會的東西很多,諸如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玩得那叫一個順溜。
跟着叔叔“吃百家飯”的日子裡,趙本山自然也将才藝學到了手。
這筆無形的“财富”,為他今後邁上更大的舞台和大紅大紫奠定了基礎。
1978年,趙本山被選入公社文藝宣傳隊。
作為一名宣傳員,他的飯碗還不夠“鐵”。
一窮二白之際,趙本山不忘結婚生子。
18歲的他,與一位名叫葛淑珍的農村女孩結婚,并先後誕下一雙兒女。
四口人四張嘴,生活自然捉襟見肘。
更可悲的是,兒子“鐵蛋”還是個聾啞兒,又伴有軟骨症、肺氣腫及心髒病,苦日子雪上加霜。
為了追逐演員夢,趙本山之後與葛淑珍離婚,并選擇“淨身出戶”,自此背上了“負心漢”的罪名。
當然,這是後話了。
後來,他先後在威遠鄉業餘劇團和西豐縣劇團讨生活,最後來到鐵嶺市西豐縣曲藝團。
那時候,沒人會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臨時工”,将來會成為團裡的台柱子。
1982年,恰逢遼甯省舉辦首屆農村小戲調演,會拉二胡會唱戲的趙本山,憑借《摔三弦》“摔”出了名氣。
舞台上,他扮演的盲人張志“眼瞎心不瞎”,才藝過硬,形體惟妙惟肖。
毫不誇張地說,他比真盲人還像盲人!
此次演出,趙本山的“摔”劇摘得桂冠,自此小火一把。
但這個農村小子深知“敲門磚”的重要性,不久後便考入鐵嶺縣劇團,不但獲得主演之位,還被選為業務團長。
021986年,趙本山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轉折時刻。
這年,他調入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和出自梨園世家的潘長江一起共創輝煌。
單是兩人在沈陽合演的二人轉《大觀燈》,場次便高達300餘場,而且座無虛席。
其他如戲曲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更是多次獲得省級、乃至國家級榮譽。
紅遍東北三省的趙本山,其實已經很“滿足”。
但就在1987年8月,他的“伯樂”姜昆來了。
作為相聲大師馬季的高徒,姜昆早就享負盛名。
可這年,當他帶團前往鐵嶺演出時,卻被觀衆直言“笑果”遠不如“小演員”趙本山。
懷着幾分不屑,姜昆現場觀看了趙本山演出的《瞎子觀燈》和《1 1=?》。
兩場戲下來,姜昆和幾位朋友笑得前仰後合,現場觀衆更是掌聲如雷。
演出結束後,姜昆問趙本山:“想不想去更大的舞台?”
得知這位不速之客便是大名鼎鼎的姜昆,趙本山自然知道他口中的舞台有多大。
于是乎,趙本山望眼欲穿地等了3年,終于等來了登上春晚舞台的機會。
自1990年開始,截止到2002年,其作品《相親》、《我想有個家》、《牛大叔提幹》、《紅高粱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功夫》等,均榮獲小品類一、二等獎,戰績可謂驚人。
此間,與之合作的範偉、高秀敏、宋丹丹等人,無不火出了天際。
誠然,趙本山紅了的同時,是非也随之而來。
先是“鐵三角”解體,繼而和宋丹丹也分崩離析,衆叛親離之下,人品不被诟病都有點說不過去。
彼時,網上紛紛傳出老趙過于“财迷”、脾氣太暴躁、對搭檔太苛刻等绯聞,無不有依有據。
針對諸多種種,“窮小子出生”的他無力反駁,也不想反駁。
2003年,他首次提倡“二人轉綠色化”,并創立了“劉老根大舞台”。
為什麼要提倡“綠色化”?
答案顯而易見,在趙本山之前,“二人轉”已經貼着“三俗”的标簽,從未撕下來過。
如果沿着粗俗路線走下去,或許能掙得三瓜倆棗,卻永遠看不到前途。
為何要搭建“劉老根大舞台”?
毫無疑問地說,還是為了錢,賺大把的錢!
同時也不可否認,這個舞台幫助了許多民間藝人,甚至可以說是“救”了他們。
自第一代弟子開始,便有王小利、王小寶、張小飛、唐鑒軍等人。
此後截止到第九代弟子中,諸如劉小光、吳雲飛、王小福、曹興、張林、小超越、小王剛、小沈龍、宋冠澎等,無一不是因“劉老根大舞台”而紅。
參差不齊的弟子,紅的程度也就參差不齊。
就拿小沈陽和宋小寶來說,有着自己的特色才藝,又有師父精心栽培,爆紅自然順理成章。
但在此之後,飛得太快且太高的兩人,降落時似乎有點疼。
近年來,或許正是看清了自身的“沉澱不足”,沈、宋二人均在努力提升,相信不久後便會卷土重來。
2002年,趙本山通過電視劇《劉老根》嘗到了“甜頭”。
看看導演,趙本山。
看看編劇,何慶魁。
再看看演員陣容,趙本山、高秀敏、範偉,王娟、李靜……
簡單的配方,淳樸的味道,令刷劇者無不大快朵頤,直呼過瘾。
次年,《劉老根2》沿用老班底再續輝煌,雖然編劇換成了薛立業和萬捷,但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相隔18年後再看《劉老根3》,除了剩下老趙和老範之外,一切變得物是人非。
雖然是演戲,但老趙和老範這一抱,哪還有什麼恩怨可言?
這麼多年來,發生了太多的故事,歲月更叠,人也在變。
曾經的趙本山,一心想着突破自己,同時惠及一方民間藝人和身邊好友。
《劉老根1、2》,趙本山仍帶着一衆老夥計闖蕩影視江湖,大家一起分分錢、開心開心啥的。
但到了2003年,老趙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他漸漸明白:如果不帶出自己的一班人馬,随時岌岌可危。
事實證明,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
就好比2005年,高秀敏與何慶魁共同制片的央視劇《聖水湖畔》便火到不行,質量絲毫不遜《劉老根》。
而一心想演戲的範偉,同樣憑借《芳香之旅》、《耳朵大有福》、《非誠勿擾》、《老大的幸福》等影視劇拿獎無數。
“幾根有質量的老骨頭”之間,誰離開誰都能獨立生存。
可“趙家班”的娃娃們不行,他們離不開師父,離不開劉老根大舞台。
于是乎,老趙于2006年開始推出電視劇《鄉村愛情》系列,從第1部拍到第13部,徑直拍到2021年,拍到觀衆視覺疲勞。
此間,他帶着“孩子們”成長成熟,教他們演戲,教他們做人。
當然,趙家班的成員都很聽話,也很感恩。
成就自身的同時,也聯手為師父締造了強大的商業帝國——本山傳媒。
看着蹭蹭蹭往上漲的收入,老趙從“小品王”搖身一變成了“億萬富翁”。
恰如小沈陽所唱:人在江湖飄,寒風冷雨多逍遙?
“飄了”之後的趙本山,買私人飛機、住總統套房、打高爾夫球、挎名牌包……
高處不勝寒,趙本山卻沒能“起舞弄清影”。
一衆徒兒們,将師父當成神,恨不得早晚朝拜。
如果是你我,應該也會因站隊準确而“沾沾自喜”。
可是媒體,則為了博眼球,大肆宣揚趙本山“貧賤能移,富貴能淫”。
正因為如此,網上才會傳出趙本山豪賭、移民、藏20噸黃金、個人作品被下架等傳聞。
面對種種輿論,趙本山巋然不動。
因為在他的棋盤中,每一顆子兒都能攻能守,将帥可高枕無憂。
巅峰期的他怎麼也想不到,孩兒們會在将來的某一天,紛紛逃出棋盤的禁锢。
就在前不久的一場直播中,退出本山傳媒的嬌嬌語帶哭腔地傾訴:要不是聽信趙本山讒言投資劉老根大舞台,我的前夫就不會損失數千萬,我的婚姻也不會因此破裂……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嬌嬌緊接着陸續發視頻劍指昔日恩師,聲稱被他趕盡殺絕,基本接不到活。
而無辜的關婷娜,更是被暗指和趙本山“有染”。
好事的網友,紛紛在猜測嬌嬌為何如此憎恨趙本山,便有人發現了端倪。
除了投資失敗之外,當年趙本山的确限制嬌嬌直播帶貨,但并非隻針對她一人。
投資有風險,帶貨同樣風險不小。
老趙的做法是否有失偏頗咱們無法斷論,但作為一個“家長”,制定家規還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更何況是幾百号人的大公司呢?
如果隻是嬌嬌一人“反噬”的話,其實掀不起太大的水花。
但接下來,随着多名“孽徒”奮起發聲,網絡便開始炸鍋了。
就好比王小利的老婆李琳,直言“劉能”雖然火了,卻依舊是窮光蛋一個;
又好比扮演“王雲”的葛珊珊,也直言在本山傳媒隻有2萬元月薪,還房貸都困難;
再比如扮演“吳迪”的姜海軍,同樣稱自己過得太艱難,沒獲得足夠的“資源”……
有倒戈相向的,也有知恩圖報的。
作為趙本山的第一代弟子,唐鑒軍憑着“謝廣坤”一角走紅。
而實際上,他與爆紅的小沈陽、宋小寶、王小利等師弟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眼看着師弟師妹們“吃水忘了挖井人”,唐鑒軍公開指責道:“要不是有師父,大家都還在跑紅白喜事呢,更别提在城裡買房買車了。做人,不能太貪心!”
作為《劉老根》中飾演“小保姆”的李戈,同樣看不慣“叛徒”們的嘴臉。
為了讓大衆了解實情,她曝光了一段視頻:趙本山每天在廚房為徒弟們做好吃的,大家相處得其樂融融。
視頻最後,李戈的話更是發人深省: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别忘本!
其實吧,本山大叔這麼些年來,他不但把歡聲笑語帶給了全國觀衆,也讓戴着“三俗帽子”的二人轉走向了“綠色路線”。
這位滿身傳奇色彩的“普通老頭”,他已經65歲了。
面對徒兒們的“網上哭窮”,他佝偻着腰,默不作聲地做飯,隻等孩子們回來,吃上一口熱乎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