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4年,微商營銷模式異軍突出,許多從未聽聞的面膜品牌在一夜間如雨後春筍出現在眼前。
然而,所謂的“童顔神器”、“一夜變白”、“一片頂七片”的多效面膜宣傳背後,卻是國家禁用的糖皮質激素被濫用的真相。
那些暢銷的多效面膜品牌中是否也含有禁用激素?
2014年12月,《消費者報道》送檢了營銷勢頭頗盛的4款多效面膜:俏十歲安肌舒緩科技面膜、黛萊美多重修護面膜、韓後金盞花清爽達人面膜、金蔻息敏修複潤白面膜,第三方權威檢測對42種糖皮質激素進行檢測,結果均未檢出。
不過,本刊記者調查發現,糖皮質激素的添加種類其實早已超出國家标準的測定範圍,化妝品行業與監管部門玩的是打擦邊球競賽的遊戲。
多效面膜是重災區
糖皮質激素是皮膚科裡的常用藥物,對皮膚炎症有立竿見影的療效。若添加到面膜裡,可在短時間内讓皮膚光滑、細膩、透亮,但長期使用會導緻激素依賴性皮炎。
“患者皮膚的保護功能受損、表皮變薄容易滋生細菌,還會變幹起屑、發癢發紅,用糖皮質激素有效,可一旦停用含激素産品,炎症反而會加重。不明情況的患者,常常是反複使用,導緻炎症一發不可收拾。”廣東省皮膚病醫院的李慧忠主任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
從曆年監管部門的抽檢結果來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質激素濫用的重災區。
早在2007年中國的 《化妝品衛生規範》就明令禁止在化妝品中添加糖皮質激素,并于2009年發布了《化妝品中四十一種糖皮質激素的測定》 。
據稱,該測定方法幾乎涵蓋了當年臨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質激素藥物。
可近年來,因使用化妝品導緻的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病例仍呈上升趨勢。
2014年,首份《中國化妝品安全指數報告》發布,其中深圳市中醫院皮膚科的抽樣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每3個因化妝品導緻病發的患者中就有一個是激素依賴性皮炎。
“早在2013年,就有消費者自費送檢化妝品。多數是網售或美容院産品,使用後效果很好,就引起了我們的警惕。”大連标準檢測技術研究中心的主任孫稚菁告訴本刊記者。該研究中心也是《化妝品中四十一種糖皮質激素的測定》的起草單位。
孫表示:“這些網售或美容院産品的激素檢出率很高,部分産品測出的結果跟41種糖皮質激素對應不上,卻出現(數據圖譜)異常現象。在那時,我們就知道行業可能開始使用41種以外的激素。”
禁用藥物變身“美白素”
從事化妝品原料研發的彭舟向本刊記者透露,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激素是頂風作案,為了保住業内公開的秘密,原料商早有對策:“2013—2014年,湖北多家糖皮質激素藥廠的出貨量大幅增加。這些激素不是賣給藥品制造廠,而是在化妝品原料商手中,變身為‘美白素’,進入化妝品工廠的生産線,最終流入市場。”
據彭舟介紹,這類糖皮質激素已超出100多種,例如地索奈德就是一種新的激素品種,可以達到同樣效果,卻不在國家标準檢測範圍内。
本刊對4品牌的同批次面膜也進行了地索奈德的化學分析檢測,結果均顯示未檢出。
本刊記者以詢價試樣的方式從廣州、上海的原料商手中取得了“包過檢”的“美白素”。這是一瓶無色無味的液體,沒有配方劑型的限制,不僅适用于面膜還可添加到爽膚水、乳液等其他化妝品中。
為促成訂單,原料商還向記者推出了增值服務:若訂貨量大,可提供微商熱銷品牌的配方,并由他們出資做41種糖皮質激素的檢測報告。
“糖皮質激素本身就是化學合成品,既可合成更多的新品種如地索奈德,也可對原41種糖皮質激素進行化學結構的修飾,躲避國家的檢測。” 國家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解釋道。
對于标準滞後情況,孫忠實表示無奈:“标準的制定往往滞後于行業的發展,監管總也趕上不上行業打擦邊球的速度。”
難道就拿這些不良商家沒辦法?
孫稚菁表示,大連标準檢測技術研究中心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但是僅僅鑒定含有激素是不夠的,必須确定激素的種類,才能明确它的危害性,他們需要采集到現用的糖皮質激素樣品,并摸索出适應的實驗條件。
值得慶幸的是,負責本刊此次檢測的工程師告訴記者,4品牌面膜,包括曾在2013年被工商局抽檢出問題的金蔻産品,在此次檢測中均未出現異常現象。這說明它們不含國标範圍外的糖皮質激素。(如下圖)
對此,上海金蔻化妝品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向本刊表示,上次抽檢被發現問題後公司撤銷了品牌經營與代加工廠分立的舊模式,生産有嚴格的管理流程,每道原料都會送檢第三方檢測機構。
他認為,國家标準雖有漏洞可鑽,但從品牌長遠發展來看,産品質量過硬,才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
據悉,新修訂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頒布之後,中國食藥監局将完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的預警機制。有關部門将對化妝品導緻的病例進行彙總、分析,組織對問題産品的檢測。
作為消費者,若使用産品後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症狀,及時前往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醫院(醫院名單見下圖)就醫,舉報可疑化妝品,可為監管部門查處問題企業加速。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彭舟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