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無創新論”似乎難以抑制果粉的熱情,今年蘋果iPhone7的到來依然得到了不少果粉的熱烈響應,尤其是iPhone7 Plus的亮黑色版本依然出現了被黃牛爆炒的現象。但不同以往的是,發售首日小屏幕版本的iPhone7并未收到如iPhone7 Plus那樣的高待遇,甚至在蘋果代理商處出現了稍低于官方價格出售的情況。可見蘋果此次利用更高價的iPhone7 Plus提升iPhone的整體檔位的策略初見成效。
■ 蘋果iPhone7/Plus評測
亮黑色(也就是最初曝光時進入大家視線的“鋼琴黑”,雖然最終蘋果并未這麼命名)iPhone7、尤其是亮黑色iPhone7 Plus顯然是這次的“新貴”,不僅僅是蘋果将其設定為128GB起拉動用戶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搶購,甚至在發售首日我們都沒有在官方店面看到該版本被展示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吊你胃口沒商量。
iPhone7 Plus黑色版本
iPhone7 Plus黑色版本全套
※ 玫瑰金色、金色、銀色、黑色、亮黑色,這是目前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幾種顔色。
最早亮黑色(當初還叫“鋼琴黑”)和普通黑色iPhone7和iPhone7 Plus被曝光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亮黑色版本上,或許是因為當初“鋼琴黑”這個名字顯得更加高大上,也或許是其本身的“亮”更吸引人的視線,又或許其辨識度最高最易滿足虛榮心,一眼便知iPhone7(或iPhone7 Plus);而同樣新增的普通黑色版本卻被很多人忽略在腦後。然而當我們将普通黑色拿到手的時候,卻對這個版本産生了愈發的喜愛,連我本人在内的一些同事紛紛對于兩個版本之間的選擇産生了動搖,普通黑色越來越耐看。
iPhone7 Plus黑色版本
iPhone7 Plus黑色版本
當然,兩個黑色版本也是各有優缺點。亮黑色iPhone7和iPhone7 Plus容易産生劃痕,蘋果特意在官網提醒選擇亮黑色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用戶做好相關心理準備,并建議最好選擇一款保護殼;并且其表面很容易沾染指紋。當然,普通黑色同樣沒有避免容易沾染指紋的問題。
(亮黑色版本其實是在采用包含九道精密工序的陽極氧化與抛光工藝打造而成,其表面硬度與其他采用陽極氧化處理的蘋果産品相同。)
———————————————————————————————————————————————
◆ 細節:怎麼才能看出不是iPhone6、6s?
3代外觀整體一緻,這确實超出了很多人對蘋果iPhone的“傳統”理解。那相信有人就想了:這還怎麼顯示我用的是iPhone7?方法至少有三——
最簡單的顯然是買亮黑色了。
其二,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背部天線條去除了白帶;
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背部天線條去除了白帶
其三,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3.5毫米标準接口不見了,更加對稱,Lightning接口直接對接新“Lighting”接口的耳機,同時蘋果也附贈了Lighting轉3.5毫米的轉換器,可以插入其他耳機。對此,蘋果給出的解釋稱,最主要是為了騰出更多機身空間,以提供給iPhone更多功能,比如更大的電池等。
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3.5毫米标準接口取消(下:iPhone7 Plus;上:iPhone6s Plus)
其四,iPhone7攝像頭外觀更大、iPhone7 Plus就更不用說了,“雙眼”很明顯了——另外非常隐蔽的一個細節是,二者的閃光燈都變成了4枚,而此前為2枚。
iPhone7 Plus的雙攝像頭非常明顯了
◆ 去除白帶比iPhone6s還難看了?
不得不說,在消息曝光階段,包括筆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認為去除白帶後的iPhone7還不如之前有白帶時好看,不過拿到真機後,至少筆者的觀點被改變了。看來蘋果并非草率作出這樣的決定,尤其是黑色版本邊緣的天線帶同樣變成了黑色,隐藏的隐蔽了許多,不再有此前三段式設計那種分離感,機身整體完整性變得更強了。
其他方面,iPhone7和iPhone7 Plus采用了非按壓時指紋識别,表面上看起來是沒什麼差别的,感覺指紋深度似乎比iPhone6s時代淺了一點點,并不明顯。蘋果對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指紋識别進行了升級,采用了全新的引擎,可以保證更快的識别速度。
采用了全新的引擎指紋識别速度更快
雖然為非按壓時指紋識别,不過蘋果在按鍵下方設置了TAPTIC ENGINE,使人點擊時會提供類似按下的反饋感。對于這一感覺,剛剛上手時感覺稍有點不太适應,因為其本身還是和直接按下去有明顯的不同,習慣之後感覺會舒服很多。
按壓時會有反饋感 但和之前的實按有所不同
不過iPhone7和iPhone7 Plus指紋識别按鍵的按壓力度可以根據不同用戶進行适合自己手感的調整,蘋果設置了3個力度級别,選擇其一即可。
Home鍵按壓力度可以調整
終于我們在iPhone中見到了防水功能,筆者曾無數次在做過iPhone掉水裡的夢魇,但蘋果對防水性能不甚上心,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受了索尼和三星的刺激。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iPhone7 Plus搭載的防水級别為IP67,标準定一下IP67是指防護短時浸水櫃體在标準壓力下短時浸入水中時,不應有能引起損害的水量浸,一般放在水深1米環境中,試驗半小時。我們将iPhone7放入水中做了一次測試,整個過程手機正常運行,其防水性能對于日常防水濺來說完全足夠。
iPhone7防水測試
iPhone7防水測試
手機防水其實并沒有什麼黑科技,防水手機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密封膠 橡膠圈,(我認為)iPhone7也不例外。iPhone7取消3.5mm耳機接口、改用非按壓式Home鍵确實有利于做成防水;從iPhone7的設計來看,需要做防水處理的部件是屏幕與外殼連接處、聽筒、揚聲器、USB接口、電源鍵、音量按鍵、SIM卡槽。其中,屏幕與外殼連接處加入了密封膠進行防水,此前在iPhone 6s上就采用了類似的設計,不過iPhone 6s的其他需要防水的零部件上沒有做特别處理;這次iPhone7在電源鍵、音量鍵、SIM卡槽周圍均加入橡膠圈,從而達到防水的效果,聽筒、揚聲器使用防塵防水的膜進行防水,防水膜能夠在最大程度保持密閉的情況下加入呈網狀的洩壓孔,可以理解為“透氣不透水”。USB接口應該采用的是裸露式的防水設計,(猜測)内置納米塗層或“防雨薄膜”(三星Galaxy S7采用的就是防雨薄膜)等。
iPhone7 Plus拆解圖(圖片引自tinhte)
三星Galaxy S7采用了GORE-TEX(戈爾特斯)的防雨薄膜,其材料本身輕、薄、堅固和耐用,它具有防水、透氣和防風功能;GORE-TEX薄膜材料的防水原理也很簡單,其每平方英寸有90億個極微小細孔的薄膜,盡管這些微孔的體積是水分子的七百倍,但是僅為液态水滴的兩萬分之一,所以水分子可以以水蒸汽的形式排出,外側水滴卻無法進入。
事實上兩年前發布的三星Galaxy S5已經支持IP67防水,而今年的新機Galaxy Note7三防級别已經提升至IP68,下面這張圖來看看蘋果在防水方面與三星索尼的區别。
三款手機防水級别及性能
在等同标準之下,iPhone7 Plus的防水性能并沒有比其他手機出衆,看來防水并非iPhone重點關注的功能。所以iPhone7 Plus增加防水功能并非水下“炫技”,更多為用戶的使用不當提供一種防護,蘋果也強調不要在潮濕狀态下為iPhone7 Plus充電,随着不斷損壞防水性能也不會不斷下降,另外注意浸水沒有保修,所以買到手機也不要手賤。
相比之前,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沒有變化,分别為4.7英寸1334*750像素和5.5英寸1080p(1920*1080像素),依然IPS,依然具有防油漬防指紋塗層。
另外,iPhone7和iPhone7 Plus采用新的廣色域技術以及更好的色彩管理系統,使得其屏幕顯示效果比之前更明亮和絢麗,亮度提升25%,并具有更豐富的色彩層次。
屏幕顯示效果比之前更明亮和絢麗
注:當将iPhone7(或iPhone7 Plus)和iPhone6s(或iPhone6s Plus)設定為相同的壁紙放在一起對比時,肉眼可以明顯看出前者色彩更加豔麗一些,并具有更多層次。不過由于iPhone7(或iPhone7 Plus)采用的P3色域和iPhone6s(或iPhone6s Plus)采用的标準sRGB色域,對顯示器和浏覽器具有嚴格要求才能夠看出差别——你所使用的顯示器需要支持P3色域才能看出差别,同時目前浏覽器使用的也是标準sRGB色域(互聯網标準),僅有少部分支持色彩管理,所以這裡就不為大家展示對比了,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用肉眼對比。
你會覺得iPhone7(或iPhone7 Plus)的屏幕更暖一些,因為其采用的P3色域在顯示紅和綠的色彩表現方面更豐富,而實際上,這種色域是目前電影當中普遍采用的色域(2015款Retina 5K iMac等已經采用了P3色域),所以效果你可以想象一下。
P3色域在紅和綠的色彩表現更豐富
福利:如果你不太适應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屏幕的暖色調,可以在“設置-通用-輔助功能-顯示調節-色彩濾鏡”當中選擇“色調”,強度為0,色調大約為2/3左右,即可以将屏幕調為偏冷一些的感覺。僅供參考。
可以自主調節色彩濾鏡
雙核變四核,或許這是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蘋果iPhone7和iPhone7 Plus都采用了四核的A10 Fusion處理器,首次為A 數字後面添加了“Fusion(融合物)”這麼一個詞彙,這意味着其也采用了其他芯片廠商早已使用很久的大小核架構,其中包括兩枚高性能核心和兩枚高效能核心。其中CPU性能比A9快40%、比A8快了兩倍、比第一代快了120倍;GPU性能比A9塊50%、比A8快3倍、比第一代快了240倍。
蘋果iPhone7和iPhone7 Plus都采用了四核的A10 Fusion處理器
對于A10 Fusion的大小核,蘋果并未做過多介紹,但我們可以猜測到,其中高性能核心是主要針對大型遊戲等複雜任務處理時調用,高效能核心是在不需要特别複雜的任務時運行,能夠更好的節省功耗。蘋果方面給出的數據是節能1/5。這是iPhone7和iPhone7 Plus比之前續航更好的原因之一。
經過arstechnica測試,可以了解到A10在同一時間僅能開啟兩個核心,也就是說功能上仍然可以将其看做雙核CPU。其中大核心最高運行頻率2.34GHz,(A9為1.84GHz,A9X為2.25GHz),小核心運行頻率根據GeekBench4跑分猜測為1.05GHz。
A10 Fusion采用16nm FinFET 工藝(之前的A9為16nm FinFET工藝)。
跑分上面,CPU部分A10單核性能輕松超越目前的Android旗艦骁龍820一大截,多核性能同樣有1000多分的優勢。
蘋果對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内存也機型了區别對待,iPhone7依然為2GB,iPhone7 Plus則升為了3GB。
arstechnica關于A10 Fusion和骁龍820、810平台的Geekbench3單核性能跑分對比 全面領先
arstechnica關于A10 Fusion和骁龍820、810平台的Geekbench3多核性能跑分對比 小幅領先
GPU部分,以GFXBench來看,曼哈頓Offscreen場景iPhone7系列已經接近60fps滿幀,連一向以圖形性能著稱的骁龍820也難以望其項背;而Onscreen部分,由于iPhone7系列占得了分辨率上的優勢,實際體驗上還要比對比機型,也就是三星Note7、HTC 10和Nexus 6P更加流暢。
arstechnica使用GFXBench測試數據:iPhone7領先 大屏iPhone7 Plus由于分辨率更高 位居其後
arstechnica使用GFXBench測試數據:iPhone7領先 大屏iPhone7 Plus由于分辨率更高 位居其後
GeekBench4實測數據 單核3483分 多核5596分
iOS10:給用戶和消費者“減負”
蘋果由硬件更新帶來的軟件系統的割裂感日趨強烈,這也讓隔代iPhone用戶對iOS10的感受不一。缺失3DTouch功能的用戶除了無法體驗重壓帶來的樂趣之外,一些共同的任務處理也呈現兩種操作方式,比如在清空通知中心推送方面,iPhone 6及之前用戶仍然需要手動一次次點擊每天積累的通知,iOS 10下的3D Touch用戶僅需重壓即可做到一鍵清空。
iOS10操作系統新變化
iPhone7 Plus可以重壓清除所有通知
甚至為了迎合iPhone 7/7 Plus的硬件新特性,老用戶不得不忍受與自己不匹配的操作方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被“按壓解鎖”取而代之的“滑動解鎖”。為了配合iPhone7/7 Plus的按壓指紋,蘋果開發了按壓解鎖新方式,不過筆者将自己的iPhone 6升級iOS10之後,配合一代指紋的渣識别,按壓解鎖更讓我變得焦慮,顯而易見會增加Home鍵的磨損,更會加速我換機的節奏。最終你會發現雖然你和身邊的朋友用的同樣是iPhone,對于iOS的理解已經是雲泥之别。
滑動解鎖并不使用iPhone7 Plus之前的手機
整體來看iOS 10對于日常使用細節的改善大于新功能的加入,各版本iOS 10的體驗互有差異,我們以iPhone 7 Plus來談一談系統的使用感受。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我們發現蘋果對手機用戶的使用狀态以及面臨的問題拿捏的很準,在爆發之前就要把問題的苗頭掐滅。iOS10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給用戶和系統以及手機硬件“減負”,通過各種渠道減輕用戶和手機交互的冗餘,同時避免信息過載給我們帶來的疲勞。
教你正确處理信息通知的方式
首先來談談信息的視覺和交互層面,不僅僅是你注意到,iOS的開發者也注意到,每天有越來越多的信息推送塞進我們的通知中心,讓我們“累覺不愛”。一方面我們需要快速清理垃圾推送的功能,iPhone7 Plus可以一鍵重壓清楚所有通知内容,無需一條條删除;另一方面需要如何快速回複“輕量”需求的能力,iOS10繼承了iOS9的快速處理功能,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快速查看選項,重按iPhone7 Plus的通知中心即可查看信息内容,遇到網易新聞等App,查看新聞的同時還能快速回複更貼等。推送到主頁面的短信等也能通過臨時會話進行回複。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收到各種“輕量化”信息通知,iOS10給出的方案是不打開App,通過臨時會話解決臨時需求,減輕不斷打開關閉App帶來的負擔。
iOS10可快速打開推送信息(不支持3D Touch功能界面)
另外iOS10正在通過卡片式信息流将第三方App打造成輕量型信息卡片,右滑操作進入Widget插件界面,所有的插件變成卡片狀,可以讓你在鎖屏界面也能夠看到一些直觀的信息。比如你想關注“中關村在線”App最近新聞,添加插件之後你就能看到最新的四條新聞,浏覽大概内容,同樣視頻App也會推送最新的一段視頻,不僅讓App變得可視化,更讓你做到無需打開App即可判斷是否要開啟,減少無意義的App運行。不過這隻是蘋果為我們考慮到的第一步,後面還有革命性演化。
添加Widget插件
Widget界面即可快速浏覽信息
擡手亮屏 背後是精簡交互的演進
iPhone7 Plus加入了擡手亮屏,這得益于M10協處理器對運動軌迹的追蹤計算,Apple Watch的設計思路有效的幫助那些沒有手表又有掏手機看時間的用戶。對于這一需求,三星和LG通過屏幕常亮的方案解決,iPhone7 Plus思路與之相比各有優略,擡手亮屏時間2-3秒,如果沒有任何操作會自動息屏。據統計我們每天平均打開手機267次,大部分用來查看時間,擡手亮屏方式的引入減輕了用戶操作手機的負擔,同時減少按壓電源鍵或者Home鍵的次數,增加元器件壽命,給我們和手機同時“減負”。
擡手亮屏
我們通過實測得出以下幾個點:
1、iPhone7 Plus感應的是加速度,勻速擡手不會點亮屏幕;
2、擡手方向必須向上,向下擡手由于不符合用戶習慣所以被判定為不點亮屏幕;
3、放在衣服裡跑步不會觸發亮屏;跑步時手機運動方向平行于機身加速均不會點亮屏幕,蘋果已經為各種誤觸方式考慮周全。
開放權限帶來更具活力的iOS10
開放iOS一直是庫克努力在推進的工程,在保證系統沒有太大割裂的情況下,開放輸入法和九宮格都緩和了用戶不少積怨。而如今更多的開放加入,讓iOS10更具活力和新鮮感,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兩個面向開發者的權限分别是CallKit和SiriKit,分别針對電話和Siri。
CallKit能夠讓語音或視訊電話的第三方應用将UI界面整合在iPhone原生的電話App中,允許開發者将通訊App的功能内建在電話App的“常用聯絡資訊”以及“通話記錄”中,透過原生電話App直接調用這些第三方功能。比如像Skype、Viber等網絡通訊服務就可以整合到原生電話中。
國内部分App已經适配
而SiriKit則允許第三方軟件調用Siri語音控制來實現一系列操作,包括發送消息和付款、搜索照片、約車等等。
蘋果開放Siri SDK接口
CallKit方面國内QQ已經推出了相應的版本,我們可以直接從通訊錄找到相應的記錄,并直接撥給自己的好友,整個通話界面也與原生電話無異。大批第三方App試圖在通訊錄上大做文章,蘋果依舊無動于衷,開放之後的CallKit也與傳統的電話本App思路不同,而是依舊圍繞“打電話”為核心,引入更适合用戶的溝通方式,比如各大社交平台的語音通話。對于國内用戶,除了期待微信加快适配之外,我們撥打電話的思路也更加開闊,不過如果下一步iOS允許在聯系人中增加QQ、微信直接撥打語音電話的标簽則更加完美了。
CallKit另一個應用則是将安全引入通話,iPhone終于可以像Android用戶一樣,對詐騙電話進行攔截,同樣是借助第三方成熟App的力量。最近國内頻發的電信詐騙給詐騙電話攔截需求帶來一波助攻,iPhone中添加這一功能不可謂不及時,下載“騰訊手機管家”等适配App并在電話設置開啟“來電阻止與身份識别”即可體驗。我們在吐槽iOS步履緩慢不得不承認,這是蘋果特意為中國使用環境打造的功能,讓國際化視野的蘋果為國内環境低頭,的确是有些諷刺。
引入電話防騷擾功能
而SiriKit的推出不僅僅是讓Siri打車,盡管我們實測發現Siri打滴滴還是有些困難。CallKit的野心更強大,它正在成為一個Hub中心,讓所有輕度服務僅僅在Siri層面完成即可,如果不是深度需求你不需要打開App。比如預約車輛、訂餐等,用戶的大部分需求都停留在第一層,無需打開啟動一個Siri即可幫助我們完成所有操作,可以簡化很多無效的打開App的動作。而跟我們緊密相關的生活類App都是如此,比如查找一條列車信息、查找附近美食,App提供的信息每次都是過載的話,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所以iOS10的“減負”思路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緻。
Siri界面即可完成輕量化操作
總結:iOS10的演進思路很清晰——輕量化和開放,蘋果為每天被信息滲透的手機用戶梳理出正确打開信息的方式,用戶自己判斷信息的重要性,并進一步選擇是否打開App,從而弱化一大批冗餘信息帶來的信息過載,這種思路幾乎貫穿iOS10所有更新内容;開放性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具活力的iOS10,借助開發者的力量讓iOS變得豐富多彩,無數開發者僅在CallKit和SiriKit平台就能發掘更多可能性,讓Siri“複活”也并非不可能。
在輕量化和開放之外,我們也看到iOS10諸多亮點,比如功能豐富性超越微信iMessage、可快速将圖片分類的照片功能以及針對輸入的上下文預測,這些都需要大篇幅去仔細描述,不過隻有抓住中心思想才能體會到iOS10的精妙之處。
● 寫在最後
iPhone7、iPhone7 Plus這兩個新蘋果甜不甜?誰更甜?該不該換?該換誰?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用過iPhone的用戶都會有類似的疑問。顯然深谙用戶心理的蘋果知道怎麼在現有基礎上吊足你的胃口。
蘋果iPhone7 Plus
新增的亮黑色和黑色雙管齊下,無論你最終選誰,都很容易對其中之一動心;和顔色具有同級别沖擊力的顯然是iPhone7 Plus的雙攝像頭,以至于很容易讓很多用戶不得不糾結于更易攜、但卻是單攝像頭的iPhone7與雙攝像頭、但卻太大的iPhone7 Plus之間無法做出決定——我本人便是如此,處于對拍照的高度需求,我最終的決定是放棄了對便攜度的要求,選擇了雙攝的iPhone7 Plus。
相信和筆者做同樣選擇的不在少數。這就是蘋果的機(ji)智(zei)之處,無形之中,讓你“心甘情願”地掏出了比預算更高的RMB,還不得不高高興興的認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蘋果如此這般的吊你胃口,俗人我已中招,你把持住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